被我们视为 “国粹”的武术,成为2008北京奥运会特设项目步入了奥运殿堂,圆了几代中国武林人的梦想!而对于曲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的王俊法教授来说,武术走进奥运会,带来的不仅是一次梦想成真的喜悦,那里还有他沉甸甸的人生!奥运会期间,这个运河岸边走出来的武术天才作为我们山东唯一的一位武术比赛官员将出任北京奥组委武术竞赛部副主任。五月,刚从北京举行的第九届世界武术锦标赛暨奥运选拔赛归来小憩的王俊法教授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运河水的滋养
王俊法是一个几分钟就会让你熟稔的人,这大概与他的老师生涯不无关系。接到要采访他的电话,他就爽快地发来了数千字的文字:王俊法,济宁人,1957年出生,1982年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现为曲阜师范大学体育科学院副教授,国家级武术裁判员,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国家派遣先后到意大利、毛里求斯、俄罗斯、日本、斯里兰卡、圣马力诺等国家进行武术教学,并在2007年多哈亚运会任职武术比赛总裁判长,并将参与2008年奥运会武术比赛裁判工作……
走南闯北了几十年,王俊法总是摆不脱对运河水的眷恋。要他讲述他的 “武术人生”,就自然牵出了运河岸边那方家常小院,还有那块牛肉的记忆。
王俊法家住济宁市中区南关小坝口,从小受父亲影响喜欢习武,7岁拜魏凤阁、李德成为师习武,学习了传统基本功的十路弹腿、罗汉拳以及枪、刀、棍、双刀等器械,为日后技术水平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小王俊法身体素质极佳,爆发力强,悟性又高,别人练习十几遍都不会的武术套路,他看上两三遍就能学会,师父告诉父亲:这孩子是块武料。也许从那时起,他就承载起了前辈对武术的希冀。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王家与千千万万中国家庭一样日子过的窘迫,一个鸡蛋便是王俊法武功长进时的最高奖赏。习武毕竟是份苦差事,少小的王俊法凭着自己的精巧常常 “偷工磨滑”,练功时间时常跑出去玩耍,父亲的打骂也无济于事。后来父亲想出了法子:每天买一块牛肉挂在屋梁的竹篮外,这可是全家人省吃俭用后的 “奢侈”,也是小王俊法坚持练武的 “诱饵”。是牛肉的诱惑还是武术的神奇让懵懂时的王俊法一发不可收拾地迷恋上了武术?王俊法至今说不清,他只是说:那是他进入武门的最艰难的时期。14岁时,王俊法考入济宁武术队,这时武术对王俊法来说已经从 “知之者”,走向了 “乐知者”。所谓 “万事开头难”,执著,或许是喝着运河水长大的人们固有的品质。就是有了那份坚持,才有了今天的王俊法。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的王俊法屡次代表济宁、代表山东参加比赛并获得佳绩,在我省武术界已小有名气。1978年参加全国高考时,作为武术考生的王俊法获得了百米跑冠军,他出色的身体素质再次引起国内武术学界的注目。
武术路奥运缘
1978年,王俊法带着大运河畔孔孟之乡古朴的武术之风,以优异的成绩被上海体育学院录取,大学生活给他打开了一方更加辽阔的天地。
蔡龙云是王俊法四年大学中要铭记的恩师,曾经大败西洋拳击界名手、俄籍拳师马索洛夫的 “神拳大龙”蔡老师不仅向学生们传授了精道的武术知识,还点燃起了学生们投身武术、把中国武术推向世界的火种,王俊法就是那时明晰地感觉到了那窜跃在心中的火苗:让中国武术挺进奥运会。
王俊法说,中国武术的奥运情结,可以追溯到1936年。那一年,中国第一支武术队参加了在汉堡举行的第十一届奥运会的体育表演,受到热烈欢迎,武术的 “奥运之梦”从此就显得不那么遥不可及了。尽管随后的七十年里,中国武术始终徘徊在奥运会的大门之外,但是中国武林界人士关于奥运的梦想始终不曾间断过。1994年国际武联被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接纳为会员;1997年在意大利的国际武联代表大会上,中国首次提出进入奥运会的设想;1999年6月,国际武联得到了国际奥委会的承认;2001年12月,武术争取进入奥运会领导小组成立,同时国际武术联合会主席李志坚致函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罗格, “代表国际武术联合会和全体武术运动员,申请将武术运动列入奥林匹克运动会”;2008年,武术被列入北京奥运会的特设项目……这是世界武术界的圆梦之路,也是一个国家的圆梦之路。
而在王俊法的武术生涯中,有了 “奥运梦想”的他也走出了三十年的欢乐与艰辛。大学期间他就用心阅读了大量的武术专著,加深了对武术的认识,同时武艺大进,他担任了大学武术队队长,连年代表上海市参加各种比赛,1979年荣获上海市传统武术比赛一等奖、获得了当年全国传统武术比赛金奖。在之后的二十多年中,他不管是在济宁体校做业务校长还是到曲师大做武术教授,传播武术魅力、让中国武术走向世界的梦想一直牵引着他。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始,他便致力于武术理论钻研,写出了数十篇武术专论,他的 “中国武术入赛前景展望”、 “武术文化与奥林匹克之差异”、 “武术入奥路在何方”等等专论著至今在武术学术界影响巨大。
面对日本的柔道、韩国的跆拳道相继进入奥运会,作为具有形神兼备的东方文化、别有韵味的中国武术的奥运之路在何方?王俊法有焦急也有沉静:让世界了解中国武术,不管自己的力量多么弱小,他也要拼力而行。他先后自学了英、日、俄等多国语言,并带动学生用英语记述武术训练日记,用英语交流武术操练体会。教学之余,他出版了30多万字的 《武术双语教程》,填补了我国武术双语教学教材的空白。他说,因为英语让我带着我们的中国武术走向了世界,如果说武术是我成功的一个翅膀,那么英语应该是另一个翅膀。
二十年间,王俊法的足迹踏遍了大半个地球,1985年,他受日本邀请赴日讲学;2002年去俄罗斯友好访问;1993年至1995年间受中国文化部派遣赴毛里求斯担任武术专家;1998年赴意大利讲学;2001年再赴意大利和圣马力诺讲学,并在意大利第七届国际武术比赛中获两枚金牌……西方人通过电影认识了中国武术,又通过像王俊法这样的武术传播者走近了中国武术。
王俊法把武术当作一种语言,演绎出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无限空间。他说,现在西方学习中国武术之风日渐盛行,在世界武术联合会的122个会员国中,欧洲占39席,亚洲36席。西方人之所以喜欢中国武术是因为对东方传统文化的神秘感的向往,中国武术糅合了中国各种传统的文化,从五行八卦到中医药理,处处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从多哈到北京
去年,多哈15届亚运会筹办前期,应卡塔尔亚运会组委会之邀,国家体育总局中国武术院特意派遣能讲一口流利英语的王俊法赴卡塔尔担任亚运会组委会成员,并专门负责亚运会武术比赛的筹备工作。他成为该组委会惟一负责武术赛事的中国人,也是中国武术界筹办亚运会第一人。
临行前,中国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国际武术联合会秘书长王筱麟就有关15届亚运会的筹备工作做了特别叮咛:武术在卡塔尔还是个空白,他们既没有成立武术协会,也没有武术代表队参加本次亚运会的比赛,希望你在做好筹备工作的同时,借此次机会加强武术的推广宣传工作,为卡塔尔武术协会早日成为国际武术联合会成员奠定基础。
王俊法讲,在多哈亚运会期间,人们向他提出最多的一个问题是:什么是武术?似乎对中国人来讲这已经不是问题了。武术就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但是跟外国人解释武术的博大精深、浩如烟海并非那么容易,大多数外国人总是会问武术是跆拳道?空手道?泰国拳?太极拳?还是武打电影明星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等所表现的刀光剑影、飞檐走壁的神奇?
在多哈的九个月,王俊法不但出色完成了任务,还在继续向西亚乃至全世界展示中国武术的魅力。一次,中国武术协会的一位朋友去看望王俊法,发现在多哈,王俊法的人际关系处理得非常好,到哪都有人打招呼,并且每个人都叫他 “武术”。这个朋友说,没想到你能在亚组委打出了一片天地。由于亚运会的武术运作直接采用奥运模式,所以,多哈亚运会一结束,王俊法就直接被选进北京奥运会武术竞技部。这是他继多哈亚运会武术比赛后,又一次承担世界较大的综合性体育赛事比赛任务。
武术被列入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特设项目,这是武术界一大盛事。王俊法动情地说:近年来,我们成功举办了世界杯、世界锦标赛、亚运会、东亚运动会、东南亚运动会、南亚运动会等武术比赛,积累了丰富的组织经验,但它毕竟不是奥运会模式下的武术比赛。所以武术比赛的组织形式如何与奥运会尽快接轨,或者说如何在奥运模式下操作武术比赛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十五届多哈亚运会奥运会模式的成功运作为我们举办北京奥运会武术比赛奠定了良好基础。那就让我们祝愿中国好运,奥运好运。
已被时光打磨得异常干练的王俊法,岁月的沉淀悄悄堆积成一种财富,一举手、一投足,流淌的尽是张扬和自信,看上去大有厚积薄发之势。在他的言谈话语中,你不仅能读到一位新时代武师从民间走向大学讲堂、走向世界武术讲坛、走向奥运的人生故事,而且你还可以领略到中国武术那震撼人心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