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携妻女绕道太原移家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市)。从此,李白寄家山东任城,时间长达23年之久(公元736年至759年)。李白对任城情有独钟,在很多诗文中表达了“我家寄东鲁”的深厚感情,任城被称为李白的第二故乡,以致于像《旧唐书》《南部新书》《谚周诗话》等一些历史典籍,竟把他误认为山东任城人。
李白寄家任城之时,年值36岁,这是人生最年富力强的黄金时期。而云游四海,思念任城及其子女之情相当浓郁。天宝四年至十四年,李白南游吴、越、楚地近十年,写下了不少怀念任城及儿女的诗。天宝八年,他在金陵曾写下《寄东鲁二稚子》。李白早年立下“愿为辅弼”的大志,要干一番治国安邦的大事业。他初到任城时,曾自信地说:“明主倘见收,烟霄路非赊”。然而,李白的政治理想在现实的残酷打击下,一点一点地破灭了。思国忧民的情愫,可能失去了一位叱咤政坛的风云人物,但却为中国文学殿堂锻造了一代宗师。李白将他多年游历的感悟,难以实现的政治抱负,以及他对任城的眷念之情,挥毫泼墨写下了流传千古的《任城县厅壁记》。《任城县厅壁记》是李白寓居任城时,应时任任城县令贺知止之邀而作。贺知止是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的祖弟,他温和恭逊,端庄真诚,务实自律。李白耳闻目睹了贺知止治理任城的斐然政绩,做出了高度赞誉:贺公如同诸季野一样具有恢宏阔远的气度,又如同庞士元一般才能出众,非一般平庸之人。
李白寄家任城之时,年值36岁,这是人生最年富力强的黄金时期。而云游四海,思念任城及其子女之情相当浓郁。天宝四年至十四年,李白南游吴、越、楚地近十年,写下了不少怀念任城及儿女的诗。天宝八年,他在金陵曾写下《寄东鲁二稚子》。李白早年立下“愿为辅弼”的大志,要干一番治国安邦的大事业。他初到任城时,曾自信地说:“明主倘见收,烟霄路非赊”。然而,李白的政治理想在现实的残酷打击下,一点一点地破灭了。思国忧民的情愫,可能失去了一位叱咤政坛的风云人物,但却为中国文学殿堂锻造了一代宗师。李白将他多年游历的感悟,难以实现的政治抱负,以及他对任城的眷念之情,挥毫泼墨写下了流传千古的《任城县厅壁记》。《任城县厅壁记》是李白寓居任城时,应时任任城县令贺知止之邀而作。贺知止是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的祖弟,他温和恭逊,端庄真诚,务实自律。李白耳闻目睹了贺知止治理任城的斐然政绩,做出了高度赞誉:贺公如同诸季野一样具有恢宏阔远的气度,又如同庞士元一般才能出众,非一般平庸之人。
李白在文中考究了任城的渊源和历史沿革。他说,任城是由风姓后裔而立,在秦时成为一个郡县。历经三十二代,至有汉一朝,定为任城县。其后,几任变迁,隋开皇三年,定邑在现在这个位置。
李白在文中介绍了任城的地理方位和风土人情。任城东边琅琊盘踞,向西节制巨野,往北通达厥国,南面可以驰驱互乡。李白以他独有的浪漫主义笔法称赞任城的壮美,他写道:这里土地广博深厚,水道疏朗明畅。城墙高厚,人民富足,房屋宽大。弥散着香气的楼阁高耸入云,就像要在绚丽的天空起舞;长长的石桥像长虹一般横卧水波之上,让人们惊奇这美丽的彩虹怎么久久不愿散去?《任城县厅壁记》更具价值的是,一生未能实现其政治抱负的李白,借文阐发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政绩观。今天看来,仍有相当的价值。
崇尚节俭。李白极端反对崇慕奢华、夸富竞奢的社会风气。他说,一代代的奢华浮糜,会使上层人士自视甚高,下层人士粗鄙无礼,难以管理。社会各阶层因崇尚物欲,夸富攀比,必然会相互隔绝,从而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应用雷厉风行而合乎礼制的办法加以扭转。
富礼并重。李白认为地方治理要循序渐进。既要积极作为,又不能急躁冒进。施政的最终目标是使百姓得到物质和精神的双丰收。要达到这个目标,首先要使社会法度齐备,人人守法;其次,要使百姓得到实惠,人人安居乐业;再次,使百姓物质富裕、精神愉快,生活幸福。与此同时,李白强调人的整体素质提升和社会全面发展应该相互协调。所谓“青衿向训,黄发履礼。农无游手之夫,机罕颦蛾之女。权豪锄纵暴之心,黠吏返淳和之性。行者让于道路,任者并于轻重。扶老携幼,尊尊亲亲,千载百年,再复鲁道”。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勤于学习,讲究修养,各勤其事,各安其位,尊老爱幼,路不拾遗。实际上,这就是李白心中向往的桃花源般的理想境界。
重视舆论。李白通过长期的游历,接触到社会各阶层,在与不同的群体接触中,他听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声音,从而做出自己的判断。“公道自在人心”,政绩不是自封的,也不是吹捧出来的,更不是试图通过所谓的“政绩工程”标榜出来的,“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只有真正为群众做了好事,得到群众的认可,才是真正的政绩。《任城县厅壁记》因原文书写在任城县衙大厅板壁而得名,全文481字,收录在《李太白全集》第28卷,列该卷之首。文章介绍的任城历史沿革和风土人情对了解古任城具有十分珍贵的历史价值。李白借文抒发了自己对清明政治的向往,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行文流畅,法度严谨,文笔飘逸、神采兼备,具有十分珍贵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文献资料。该文是在李白文学创作的巅峰时期所作,既是探究李白文学艺术的经典作品,又是研究任城历史不可多得的历史资料,对研究李白和了解任城具有十分珍贵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任城县厅壁记
李白
风姓之后,国为任城,盖古之秦县也。在《禹贡》则南徐之分,当周成乃东鲁之邦,自伯禽到于顺公,三十二代。遭楚荡灭,因属楚焉。炎汉之后,更为郡县。隋开皇三年,废高平郡,移任城于旧居。邑乃屡迁,井则不改。鲁境七百里,郡有十一县,任城其冲要。东盘琅邪,西控巨野,北走厥国,南驰互乡。青帝太昊之遗墟,白衣尚书之旧里。土俗古远,风流清高,贤良间生,掩映天下。
地博厚,川疏明。汉则名王分茅,魏则天人列土。所以代变豪侈,家传文章。君子以才雄自高,小人则鄙朴难治。况其城池爽垲,邑屋丰润。香阁倚日,凌丹霄而欲飞;石桥横波,惊彩虹而不去。其雄丽坱圠,有如此焉。故万商往来,四海绵历,实泉货之橐籥,为英髦之咽喉。故资大贤,以主东道。制我美锦,不易其人。今乡二十六,户一万三千三百七十一。帝择明德,以贺公宰之。公温恭克修,俨实有立。季野备四时之气,士元非百里之才。拨烦弥闲,剖剧无滞。镝百发克破于杨叶,刀一鼓必合于《桑林》。
宽猛相济,弦韦适中。一之岁肃而教之,二之岁惠而安之,三之岁富而乐之。然后青衿向训,黄发履礼。耒耜就役,农无游手之夫;杼轴和鸣,机罕颦蛾之女。物不知化,陶然自春。权豪锄纵暴之心,黠吏返淳和之性。行者让于道路,任者并于轻重。扶老携幼,尊尊亲亲,千载百年,再复鲁道。非神明博远,孰能契于此乎?白控奇东蒙,窃听舆论,辄记于壁,垂之将来,俾后贤之操刀,知贺公之绝迹者也。
李白在文中介绍了任城的地理方位和风土人情。任城东边琅琊盘踞,向西节制巨野,往北通达厥国,南面可以驰驱互乡。李白以他独有的浪漫主义笔法称赞任城的壮美,他写道:这里土地广博深厚,水道疏朗明畅。城墙高厚,人民富足,房屋宽大。弥散着香气的楼阁高耸入云,就像要在绚丽的天空起舞;长长的石桥像长虹一般横卧水波之上,让人们惊奇这美丽的彩虹怎么久久不愿散去?《任城县厅壁记》更具价值的是,一生未能实现其政治抱负的李白,借文阐发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政绩观。今天看来,仍有相当的价值。
崇尚节俭。李白极端反对崇慕奢华、夸富竞奢的社会风气。他说,一代代的奢华浮糜,会使上层人士自视甚高,下层人士粗鄙无礼,难以管理。社会各阶层因崇尚物欲,夸富攀比,必然会相互隔绝,从而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应用雷厉风行而合乎礼制的办法加以扭转。
富礼并重。李白认为地方治理要循序渐进。既要积极作为,又不能急躁冒进。施政的最终目标是使百姓得到物质和精神的双丰收。要达到这个目标,首先要使社会法度齐备,人人守法;其次,要使百姓得到实惠,人人安居乐业;再次,使百姓物质富裕、精神愉快,生活幸福。与此同时,李白强调人的整体素质提升和社会全面发展应该相互协调。所谓“青衿向训,黄发履礼。农无游手之夫,机罕颦蛾之女。权豪锄纵暴之心,黠吏返淳和之性。行者让于道路,任者并于轻重。扶老携幼,尊尊亲亲,千载百年,再复鲁道”。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勤于学习,讲究修养,各勤其事,各安其位,尊老爱幼,路不拾遗。实际上,这就是李白心中向往的桃花源般的理想境界。
重视舆论。李白通过长期的游历,接触到社会各阶层,在与不同的群体接触中,他听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声音,从而做出自己的判断。“公道自在人心”,政绩不是自封的,也不是吹捧出来的,更不是试图通过所谓的“政绩工程”标榜出来的,“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只有真正为群众做了好事,得到群众的认可,才是真正的政绩。《任城县厅壁记》因原文书写在任城县衙大厅板壁而得名,全文481字,收录在《李太白全集》第28卷,列该卷之首。文章介绍的任城历史沿革和风土人情对了解古任城具有十分珍贵的历史价值。李白借文抒发了自己对清明政治的向往,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行文流畅,法度严谨,文笔飘逸、神采兼备,具有十分珍贵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文献资料。该文是在李白文学创作的巅峰时期所作,既是探究李白文学艺术的经典作品,又是研究任城历史不可多得的历史资料,对研究李白和了解任城具有十分珍贵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任城县厅壁记
李白
风姓之后,国为任城,盖古之秦县也。在《禹贡》则南徐之分,当周成乃东鲁之邦,自伯禽到于顺公,三十二代。遭楚荡灭,因属楚焉。炎汉之后,更为郡县。隋开皇三年,废高平郡,移任城于旧居。邑乃屡迁,井则不改。鲁境七百里,郡有十一县,任城其冲要。东盘琅邪,西控巨野,北走厥国,南驰互乡。青帝太昊之遗墟,白衣尚书之旧里。土俗古远,风流清高,贤良间生,掩映天下。
地博厚,川疏明。汉则名王分茅,魏则天人列土。所以代变豪侈,家传文章。君子以才雄自高,小人则鄙朴难治。况其城池爽垲,邑屋丰润。香阁倚日,凌丹霄而欲飞;石桥横波,惊彩虹而不去。其雄丽坱圠,有如此焉。故万商往来,四海绵历,实泉货之橐籥,为英髦之咽喉。故资大贤,以主东道。制我美锦,不易其人。今乡二十六,户一万三千三百七十一。帝择明德,以贺公宰之。公温恭克修,俨实有立。季野备四时之气,士元非百里之才。拨烦弥闲,剖剧无滞。镝百发克破于杨叶,刀一鼓必合于《桑林》。
宽猛相济,弦韦适中。一之岁肃而教之,二之岁惠而安之,三之岁富而乐之。然后青衿向训,黄发履礼。耒耜就役,农无游手之夫;杼轴和鸣,机罕颦蛾之女。物不知化,陶然自春。权豪锄纵暴之心,黠吏返淳和之性。行者让于道路,任者并于轻重。扶老携幼,尊尊亲亲,千载百年,再复鲁道。非神明博远,孰能契于此乎?白控奇东蒙,窃听舆论,辄记于壁,垂之将来,俾后贤之操刀,知贺公之绝迹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