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乾隆来济宁,小城留有皇家风。清代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多次下江南在济宁驻跸,留下了许多历史遗迹和传说。济宁龙行胡同即现在的龙行路,就流传着乾隆帝旨封土地神的传说。
济宁市中区坝口街南首有一东西走向的胡同,这就是龙行胡同。现在这里改称龙行路。
90年代之前,这条胡同长不足一华里,宽不盈十尺,为什么有这么一个气派雅致的名称呢?据传说,清乾隆皇帝第三次下江南巡幸归京,沿大运河来到济宁,但见华丽的皇家船队首尾相接,浩浩荡荡,两岸众多挽船人和护送的骑兵与船队齐头并进,旌旗蔽空,笙管横笛,一片喧嚷。坐在龙舟内的乾隆与皇后嫔妃们一边饮酒取乐,一边欣赏济宁城的水乡风光。当龙船行到坝口附近,突然狂风大作,天昏地暗,豪华的船队若一条巨龙,随着波浪上下翻腾跳跃,左右摇摆,眼看有淹没的危险。乾隆帝感到诧异,急忙四下观看。这时却见一个老者面如满月,龙眉凤目,顶戴玉冠,身着员外服从岸边急慌慌走下水来,舍身用肩臂护扛着船头,眨眼功夫,咆哮的运河风平浪减,那老者向乾隆帝笑眯眯地颔首致意,并无声言,遂出水上岸,沿坝口街南行,拐进一个胡同便悠然不见了。乾隆更觉得蹊跷,便带领随从下船登岸急忙追赶,追至胡同西首的土地庙时,那老者又神秘地消失了。乾隆即命人在庙中寻找,却没有老者的踪影,乾隆在庙内反复踱步寻思,不解疑团,便向庙中的土地神拜了一拜,正起驾欲行,却看见“土地神”身上湿漉漉的,乾隆忽然明白了,刚才的救驾原是土地神所为。为报答土地神救驾之恩,遂旨封土地神为“都土地”,并令地方官为土地神重塑金身,着蟒袍玉带。土地神的“显灵”,吸引了十里八乡的善男信女,来土地庙祈祷求拜者熙熙攘攘,络绎不绝,又兼每月的农历的初三、十三、二十三的土地庙会,使土地庙内终日香火不断,热闹非凡。
这座土地庙1953年拆除,土地神也渺无踪影,但这条皇帝所经过的胡同却得了“龙行胡同”的美称,一直沿用下来。上世纪90年代,这条胡同展宽成大路。其实这条路西边还有两个名称:秀土庙街、古路沟街,跨过王母阁路还有柳行东街、中街、西街,但既然扩展成为大路,遂将多个名称整合为龙行路。此路西部已延伸到济安桥路,将西跨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