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多年来,颜子一直被奉为尊师的楷模。他自入孔门后,便与孔子形影不离,孔子周游列国时,颜子也没有离开。在陈蔡绝粮的最困难时期,许多弟子经不起困难的考验,对孔子之道表示怀疑,或牢骚不满,颜子却说:“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焉?不容然后见君子。”他认为是因为老师的学说高深,世人都不理解的缘故所致。颜子对孔子的主张充满了信心,他跟随孔子达到了“夫子步亦步也,夫子言亦言也,夫子趋亦趋也,夫子辩亦辩也,夫子驰亦驰也”的地步,这便是后人所说的“亦步亦趋”。颜子视孔子如父亲,孔子自己也说:“回也,视子就父也(《论语·先进》)。”人们常说“子行颜随”,就是说颜子听从孔子的指教,按照孔子的学说行事,时时跟随孔子。
有一年,鲁国发生动乱,孔子带领弟子们到齐国避难,过泰山时,遇一疯汉。疯汉向孔子哭诉:“我少年好学,游历四方,学成回家时,父母双亡,我未能尽孝,这是一失;年长后我从政治国,君主骄奢失地,我没能及时进谏,这是二失;我一贯厚待朋友,如今朋友们都同我断绝了关系,这是三失。时至今日,我欲孝,亲不在;我欲谏,君不纳;我欲交友,而情绝。你们看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说完,疯汉就跳崖了。
孔子道:“这疯子刚才说得很有道理。如此看来,他这条命是因求学而被断送的啦!”孔子对弟子们叹道,“谁不为人子,谁又没有父母。希望你们不要为了跟我求学,而不能尽孝养之道,将来也和这汉子一样后悔莫及呀!你们愿跟我远行的就跟我远行,不愿跟我远行的请赶快回家去吧。”孔子登车继续前行,随行的弟子一路走一路回,等到达齐国都城时,随从的弟子只剩下颜子了。
人厚不会薄
孔子接待客人时,颜子去倒茶,一不小心把孔子心爱的茶杯摔了。颜子怕孔子生气,就偷偷把碎杯子藏在袖筒里,装着若无其事地样子。孔子与颜子送客人出门,见一群发丧的走来,孝子哭得嚎天动地。
颜子见景说:“自古常理,人死不会活呀!”
孔子一旁接话说:“人厚了也不会薄呀!咱师徒这么多年,还有啥事可以遮遮掩掩的呢?摔破茶杯就摔破茶杯,给我说一句不就完了,何必为这点小事掖掖藏藏的呢?”从这则传说中可以看出,孔子与颜子之间的师生关系十分融洽,非同一般。
回 家
颜子长年在外求学很少回家,有次他要回家看看。临行时,孔子交待:“千年古树莫存身,杀人不明勿动手。”半路上,突然风起云涌,雷鸣电闪,大雨倾盆而下。颜子发现路边一棵古树,树干已经空里,正好钻进去避雨。这时,他猛然记起孔子说的“千年古树莫存身”,心想,老师的话准没错,便从空树干中走了出来。他刚离开不远,一个炸雷,把那棵古树劈了个粉碎。颜子大吃一惊:老师的话怎么这么灵验啊!
颜子冒雨赶跑,到家时,已是深更半夜了,他发现媳妇的房间还亮着灯,并有人说话,颜子大怒,正要冲进屋去,猛烈记起孔子临别时交待的“杀人不明勿动手”。便躲在窗下偷听,原来是媳妇和妹妹在说话呐。颜子吓出了一身冷汗。多亏老师的提醒啊,要不俺可就犯大错了。
颜子抓饭
孔子师徒在陈绝粮。弟子们好不容易弄了点大米,让颜子做米饭给孔子吃。饭熟后,颜子给孔子盛了满满的一碗,放在灶台上,忽见他抓了一团米饭,犹豫了一下,立即塞进了嘴里。孔子见状,叹了口气:“我最心爱的学生呀,我经常夸你‘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今天见你偷饭吃,实在太令人伤心、失望啊!”
当颜子把饭端到孔子面前时,孔子说要用这碗米饭祭祖。颜子说:“这饭不能祭祖了,因为我用手抓过了。”孔子问他原因。颜子说:“刚才有一团灰尘掉在米饭上,我就用手把灰尘抓了出来,又见灰尘上粘了很多米粒,丢了可惜,就把这团饭连同灰尘一起吃了。”孔子松了口气,道:“原来是这样,那就不祭祖了!”这件事对孔子感触很深,心里说,人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今日这眼见也不实呀!
师徒赛眼力
孔子周游列国十几年。这天,经过一道山谷,见几株兰花玉立在杂草丛中。孔子叹息不已,作歌吟唱,以兰花自比,发孤芳自赏之慨。颜子听出了孔子有归隐之意。孔子说:“知我者,颜子也!”
孔子归鲁后,带领弟子们登泰山。下山时,孔子指着东南方向的吴国阊门问:“你们谁能看到?”众弟子都摇头,只有颜子很吃力地说:“好像是一匹白练和一段蓝布。”孔子摇摇头,说:“我看到了一匹白马和一束喂马的草。”孔子接着派了个飞毛腿去吴国的阊门看看,孔子说的果然不差。自与老师比赛眼力后,颜子的精神就耗尽了,气血也枯了。不久,头发全白了,齿也脱落了,再过不久,就病故了。人们说是好胜心害了他啊!
自颜子从学于孔子后,很少有离开过孔子的记载。颜子因病早逝,孔子惊呼:“天丧予!天丧予!”意为:“老天你毁了我!毁了我呀!”甚至哭到不能克制自己的程度,有人劝慰孔子不要哭得太伤心了,孔子说:“有恸乎?非夫人之恸而谁?”意思是说:“我哭得太悲痛了吗?我不为这样的人悲痛,还为谁悲痛呢?”可见他们师生之间的感情多么浓厚啊!
(汪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