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国建筑学家和中国古建筑专家。他曾四次来过山东,对山东古建筑的鉴定与维护及青岛城市规划的研究贡献颇多。
梁思成(1901—1972)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国建筑学家和中国古建筑专家。他毕生致力于中国近代建筑教育、中国古代建筑研究、中国建筑史学科体系创立、中国近代城市规划设计、中国建筑学术团体组织及中外建筑学术交流,为近代中国建筑学术的发展建立了卓越的功勋。他曾四次来过山东,对山东古建筑的鉴定与维护及青岛城市规划的研究贡献颇多。
第一次山东之行
勘察曲阜孔庙
梁思成第一次来山东是在1935年2月。
1935年1月,南京国民政府拟采取中央与各省分担经费的办法,修复1930年中原大战期间被晋军炮火损毁的曲阜孔庙建筑,决定由内政、教育两部与山东省政府各派官员和工程技术人员,聘请北平中国营造学社法式组主任、中国古建筑专家梁思成,到曲阜进行修复孔庙工程的勘估和设计。2月16日,梁思成携中国营造学社法式组成员莫宗江至济南,2月18日前往曲阜。抵达曲阜后,梁思成等首先视察孔庙所有殿宇一周,然后攀登预先搭好的脚手架,勘察受损各殿宇廊庑,并进行摄影。5天后,梁思成带着勘察资料返回北平,留下莫宗江与山东当地的工程技术人员一起,继续详细测绘各殿宇廊庑损坏的位置和情形,进行大量摄影。对曲阜建筑中最古的孔庙金代碑亭进行了测量,并绘制了断面图和斗拱详图。3月初,莫宗江带着测绘和摄影资料返回北平,梁思成依据这些资料着手拟定曲阜孔庙修葺计划,并预估工料价。为了将计划的拟定和实施建立在坚实的科学基础之上,梁思成花大力气收集资料,研究了曲阜孔庙建筑史,于7月份完成了《曲阜孔庙之建筑及其修葺计划》。由于当时黄河决口造成鲁苏两省严重水灾,赈济灾民和黄河堵口复堤工程需要巨额款项,南京国民政府被迫放弃了修复曲阜孔庙的决定,梁思成拟定的修葺计划被束之高阁。但是,他的这次山东之行仍具有重大意义。他第一次运用近代科技观点和方法全面勘察了曲阜孔庙建筑,鉴定曲阜孔庙现存最古的建筑是金代碑亭,所拟修葺计划也为以后曲阜孔庙的保护和维修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第二次山东之行
考察齐鲁古建筑
梁思成第二次来山东是在1936年6月下半月。
山东省教育厅长何思源,以山东省为我国文化渊源之处,所存古建筑物实有考察必要为原由,而函请梁思成来山东考察。1936年6月中旬,梁思成、莫宗江、麦俨增在河南开封考察结束后,应邀来到济南,考察山东古建筑。他们先经胶济铁路东行,先后考察了临淄、益都、诸城、莒县等地。然后返回济南,复经津浦铁路南行,先后考察了历城、泰安、济宁、邹县、滕县等地。由于何思源事前通令各县政府第五科(即教育科)负责接待,梁思成等的考察进行得颇为顺利。半个月的时间,他们共考察了山东中部19个县的古建筑。在有些县考察的古建筑达六七处之多,如在益都考察了府县文庙、清真寺、清凉寺、法庆寺、山西会馆、云门山等。对许多古建筑进行了测绘、摄影。历城神通寺隋四门塔、泰安岱庙宋天贶殿、济宁铁塔寺宋铁塔等重要古建筑,经过他们的考察,都确定了其历史年代。梁思成等离鲁后,中国营造学社文献组主任刘敦桢等3人,于同年10月由河北大名进入鲁西,对肥城孝堂山及聊城余木楼(现称光岳楼)等古建筑进行了考察。
第三次山东之行
辑成《青岛》一书
梁思成第三次来山东是在1958年6月下旬至7月初。
1958年6月下旬,全国城市规划工作座谈会在山东青岛召开。梁思成借出席这次座谈会的机会,召集中国建筑学会(他是该学会的副理事长)所属21个分会和总会的代表47人,到青岛举行“城市规划与建筑”专题学术讨论会。通过解剖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典型城市——青岛这个“麻雀”,探讨解决中国城市规划问题的方向和思路。梁思成在讨论会上作了《青岛市生活居住区规划与建筑》的学术报告,并将讨论会进行的情况向全国城市规划工作座谈会作了汇报。会议结束后,他在汇报的基础上,主持编辑了《青岛》一书,并为之作序。该书对青岛及全国城市规划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第四次山东之行
视察修缮“三孔”现场
梁思成第四次来山东是在1959年7月。
1959年,中央人民政府拨款20万元,修缮曲阜孔庙、孔府、孔林,准备“三孔”的重新对外开放,并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这次修缮为新中国成立后对曲阜“三孔”的第一次大修,工程项目包括孔庙部分建筑的揭瓦维修,糟朽檩、梁及残破瓦兽的更换,彩画油漆、残损围墙的补建,以及孔府、孔林部分建筑的维修与油漆等。梁思成对工程的进行十分关心,他亲自到曲阜视察了“三孔”修缮工程现场,对工程按计划顺利进行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权威中国古建筑专家、对曲阜孔庙建筑史和维修最有研究的梁思成的视察,使正在施工的工人们深受鼓舞,而工人们的高度劳动热情也让梁思成深受感动。他抚今追昔,感慨良多,回到北京后即提笔撰写《曲阜孔庙》一文,发表在当年的《旅行家》杂志第9期上。文章介绍了曲阜孔庙建筑群的形成及其概貌,谈了24年前后两次重修曲阜孔庙的巨大反差,文中特别提到:一些年轻的姑娘在高高的屋檐下做油饰彩画工作,“特别引人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