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羽是新中国音乐文学界的元老,他用半个世纪的心血和执着,在词苑里孕育出上千朵亮丽的鲜花。乔羽的歌很多,最著名和流传最广的两首,都与水有关。”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铭刻在乔羽脑海里的”一条大河”,不仅有长江、黄河,更有那浩浩荡荡惯穿济宁的京杭大运河。”不管在哪个’水’里,都有济宁的’水’。”这位洋溢着山东人特有的质朴和济宁人独特的淳厚的词作家,满鬓白发,一口浓重的乡音,自豪地向人介绍着家乡,”我的老家是济宁,那里山峦秀丽,树木葱葱,鸟语花香;恬静的田园,阳光明媚,空气清新……”
乔羽出生于1927年,他家就在运河岸上住,可谓”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那时的济宁因了漕运的便利,早已是商贾云集,经济繁荣的城市了。城内古韵悠长的太白楼和浣笔泉,又为这座著名的商贸城,增添了悠远而浓重的文化气息。乔羽少年时便常常登上太白楼吟诗作画与千年李白进行心灵的对话。几十年后,乔羽也成了文化名人,他又一次登临太白楼时,吟道:”诗酒英豪说李白,古南池畔起高台。我来已是千年后,犹见青莲次地开。”
乔羽家是济宁有名的书香门第,他的祖父是晚清秀才,他的父亲也是小城著名文人,他的母亲虽不识字,却有讲不完的民间故事、唱不完的歌谣。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乔羽四岁前就认识汉字3000多个,并开始读《千家诗》、《百家姓》,进而是《论语》、《孟子》、《古文观止》,真正吸引童年乔羽的则是《绿牡丹》《西厢记》、《说岳传》、《红楼梦》等古典文学。后来,乔羽在北大举办讲座时曾说:”我的古汉语基础是在入学前练就的,阅读古文诗词,对我来说尤如读白话文一样的轻松自如。”
当年,乔家有一位被誉为”擂琴大王”的邻居,”擂琴大王”叫王殿玉,他组织了一个”东鲁雅乐团”,成天的吹拉弹唱,令年幼的乔羽时常沉浸在美妙的民间音乐的世界里。
乔羽九岁进一天门小学,六年的小学他只用三年的时间就修完了。十二岁那年秋天,乔羽考上了济宁中西中学,尽情地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中西中学的图书馆,为乔羽打开了一扇了解西方世界的窗口,于是,他有幸读到了诸如莎士比亚、康德、歌德、达尔文、黑格尔等西方思想家、文学家的著作……
对于成年人来讲,童年的记忆是模糊的,但总是美好的。半个多世纪后,乔羽回到母校,他动情地写道:
初升的太阳,你好!
美丽的校园,你早!
同学们从四面八方走来,
好像一群快乐的小鸟。
美丽的校园,你早!
同学们从四面八方走来,
好像一群快乐的小鸟。
打开知识的宝库吧,
这里蕴藏着许多许多奥妙;
品尝智慧的果实吧,
老师会给你最好最好的引导。
这里蕴藏着许多许多奥妙;
品尝智慧的果实吧,
老师会给你最好最好的引导。
我爱我的母校,
母校就是慈母的怀抱;
我爱我的母校,
我们从这里走向人生的光明大道。
母校就是慈母的怀抱;
我爱我的母校,
我们从这里走向人生的光明大道。
1946年的春天,年轻的乔羽因贫穷和战乱,告别了中西中学,秘密进入晋冀鲁豫边区的北方大学就读。当时,乔羽醉心的是哲学和经济学,他预想,将来当县长的必定是农业专家,当市长的一定是工业学者。他希望自己毕业后能从事经济工作,他刻骨铭心的认识到:中国不能再贫穷下去了!第二年的秋天,他得到了一个”从事经济工作”的机会,深入农村参与土改。他十分珍惜这次机会,在土炕上、煤油灯下,写出了十二万字的《党尔砦土改经验调查报告》。土改工作团团长王任重看后,对这篇观点鲜明、逻辑严密、文笔流畅的调查报告赞不绝口,要求立即把乔羽调到冀南区政策研究室工作。因当时中央有对”这批学生谁也不能动,留等解放全中国统一使用”的命令,而未能成行。但乔羽的调查报告很快被《冀南日报》加版转载,对推动当地的土改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乔羽时年二十岁。
新中国成立后,乔羽先后在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戏剧家协会和文化部剧本创作室工作,曾长期在河北省邢台地区深入生活,担任过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公社党委副书记。”文革”后长期担任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长等职。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乔羽创作的歌剧《花开满山头》、《果园姐妹》,话剧《杨开慧》,电影文学剧本《红孩子》、《刘三姐》等,奠定了他在当代文坛上的地位;半个多世纪的辛勤耕耘,每个时期乔羽都有脍炙人口的佳作问世,尤其是在歌词方面,他创作的一大批著名的歌词如《我的祖国》、《思念》、《难忘今宵》、《人说山西好风光》、《让我们荡起双桨》、《爱我中华》、《说聊斋》、《夕阳红》、《祖国颂》等等,成为人们传唱不衰的经典之作。
乔羽的一管妙笔,令歌词题材得到了不断拓展。在他初期歌词里,是对新中国、新生活充满激情的讴歌与赞美,《我的祖国》等名作把爱国豪情抒发的淋漓尽致;而后期的作品,题材更广阔,形式更多样,哲理性和思想的厚重更加突出。
听,《牡丹之歌》唤起多少人的真善美的情愫,《思念》又勾起了多少人朦胧中的眷恋?《说聊斋》道尽了人间冷暖,《算盘歌》唱出了世相百态;《夕阳红》表达的是人生感悟,《祖国颂》抒发的是爱国豪情;《巫山神女》描的是奇丽境界,《爱我中华》绘的是人间大爱……
如今,年近八旬的乔羽,一身休闲装,风度儒雅。交谈中,时而发出朗朗的笑声,听那热情洋溢的话语,看那动感明快的手势,颇有青春活力。他对到北京看望他的老乡说:”我现在到了更想家的年龄。我怀念老济宁,那是昔日的繁华;我欣慰地看到了新济宁,那是今日的风景。旧时的雨,新来的风,风风雨雨是人生。济宁是济宁人永不褪色的画,济宁人永远为济宁做着美丽的梦。”
于是,乔羽把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家乡的祝愿化着诗行,动情地引亢高歌:
我爱济宁,
我爱济宁荷花万顷,湖泊纵横。
大运河上南来北往的船舶
把你的芳香带给了四海宾朋。
啊,济宁,
靓丽多姿的济宁。
我爱济宁荷花万顷,湖泊纵横。
大运河上南来北往的船舶
把你的芳香带给了四海宾朋。
啊,济宁,
靓丽多姿的济宁。
我爱济宁,
我爱济宁地上的公路,地下的煤层。
让那埋藏千年万年的光和热
给多情的世界带来温暖和光明。
啊,济宁,
容光焕发的济宁。
我爱济宁地上的公路,地下的煤层。
让那埋藏千年万年的光和热
给多情的世界带来温暖和光明。
啊,济宁,
容光焕发的济宁。
我爱济宁,
我爱济宁风流文采,才智聪明。
这里是千古孔子的家乡
至今尊崇的仍是君子之风。
啊,济宁,
文明昌盛的济宁。
我爱济宁风流文采,才智聪明。
这里是千古孔子的家乡
至今尊崇的仍是君子之风。
啊,济宁,
文明昌盛的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