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讯 11月15日,由著名书法家、书法教育家欧阳中石先生书写的60余则中华传统美德古训在北航艺术馆与广大师生及社会观众正式见面。86岁高龄的欧阳中石先生亲临现场,与师生观众亲切交流,分享中国传统文化书法之美,共话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道。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世代传承的优秀道德品质,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更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立足点。今年7月,首都师范大学组织编写了《中华美德古训》一书,选择中华传统美德论著中最具有代表性的60余则古训,由欧阳中石先生书写。
此次展览,以“德”为统领,分为“明德”、“修身”、“和合”、“兴国”、“大同”五部分,将历代名家关于美德的名言和书法艺术创作有机整合一体。同时,展览还详尽标注了每一条传统古训的典出及释文,以加深观众对于中华传统美德的理解与认知。
此前,著名学者、书法家欧阳中石接受专访,访谈中欧阳中石表示,他为自己是山东人而骄傲。
记者:欧阳中石先生,您好!作为山东人,您认为齐鲁文化对中国、乃至对全世界有什么影响,最重要的是什么?您觉着应该如何宣传和推广齐鲁文化?
欧阳中石:我是一个地道的山东人,我出生在泰安,我在泰安县城里面开始读的小学,抗日战争期间我就到农村读私塾,等到我来到济南,还继续读小学,小学毕业在制锦市小学。以后我就上了一中,也上过五中,所以我说应当是济南把我培养出来的。我有的时候在外地,感到很骄傲,我是一个山东人,在山东成长起来的。一直到现在,无论走到哪里,只要听到山东人的声音,我都感到亲切。
刚才谈到我的艺术平台,我是一个山东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为山东争来多大光彩。我觉得我们这个网站里面,特别强调我们齐鲁文化,所以前些天提到的“齐风鲁韵”,我觉得很有意义。我前些天也曾经想了一个对联,“齐鲁崇文化”,它崇尚文化这一方面。我们齐鲁大地上出现过许多圣贤,就是这些圣贤的祖先们,为我们树立了真正了不起的风范,所以我说“齐鲁崇文化,圣贤树德仪”,道德的德,仪表的仪表,应当说这一个文、一个德,这是我们山东所极力弘扬的。所以我又把这两句话再加以浓缩一下,“齐风鲁韵、德化文新”,德和文相得益彰地向前发展,这是我们齐鲁文化的核心。所以我祝愿我们的网站越来越好,要把我们的齐鲁大地的文化推向全国,推向全世界,希望得到朋友们对我们的指正,以便更好地发扬。
记者:您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山东人,您对家乡也做了很多事情。对待家乡,您是一种怎样的情怀?
欧阳中石:对培养过我的学校,我永远记着。我做一些应该做的事情,谈不到公益、谈不到什么好事。我只是回报我自己的母校而已,回报生我、养我、成长的地方。
记者:我们现在看到一种现象,就是青少年上网的越来越多了,但是写毛笔字、写书法的越来越少了,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欧阳中石:在这一点上,我还是坚信我们中华文化是对得起世界的。比方说我们人与人之间的思想沟通,最方便的就是语言。语言有时间、空间的限制,但是把它记录下来,变成文字,解决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但是解决不了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语言的声音和客观事物没有必然的联系。
比方书,书本的书,在我们山东,在我们北方念“shu”,要到湖北,就念“xu”,在美国就是“book”。到底哪一个是根本的?都是约定的。我们的汉字却不然,它本身有形象和人们见面,形象和事物的本身是一致的。所以说我觉得传达思想、表明事物,汉字是了不起的,大家忽视了写字,应当承认,字的展现最方便的是手写,也最有它的生命性,也最有艺术性。这一点大家都承认,但是它得需要有一定能力的。
我们承认,科学的发展了不起,好多朋友说,现在的学生都会打字,而不会写字。我说这不是问题。有人说,这是网、这是电脑在向写字的人挑战,我不这么认为。我们对艺术性的东西,是以人为本,用人来操作的,所以永远也不会被遗弃,它永远在发展中。机器也在发展中,科学也在发展中,整个的世界在发展中,我认为会相得益彰。
记者:您觉得现在青少年应该怎么去普及书法的教育?
欧阳中石:现在我们的领导十分重视,我在北京那边已经感受到了这一点。领导责令我们、指示我们赶紧搞出教材,赶紧列出大纲,赶紧促进这方面的学习。我们也很想把力量贡献在这方面,使得青年朋友们快点成长,也希望国外的许多朋友更好地理解我们,我们向他们奉献我们的财富。
记者:在网上有很多您的粉丝和书法爱好者,您能不能对大家说点什么,指导他们去写好字。
欧阳中石:好,我想这样说吧,文字是表达我们思想的一种形式。我们怎么样把它展现出来,让人都能理解,在这方面我们的祖先给我们做了很多榜样。我们是要出新,但我们要在现在的高度上,更加向高向上发展,而不要向另外的不合适的方向走去。
所以我觉得现在的历史是十分的公允,也无情。但做起来也有一个缺点,历史把一些好的留下来,没把一些失败的留下。应当留下那些榜样,留下那些样品,告诉大家,这边是优秀的,那边是被淘汰的。我们不要在创新的过程中,创了新的,但是不好的,历史会表态的。我们希望我们能和历史的眼光一致起来,才能保持人类历史的高度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