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主体功能区的理论,嘉祥把全县15个乡镇分成9个工业主导型乡镇、5个农业产业化经营乡镇、1个旅游乡镇。县委强调,各乡镇要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的思路,集中力量打造自己的特色,扩张自己的优势,建立自己经济发展的”坐标系”。纸坊镇要把发展旅游业作为主攻点,集中力量引进文化旅游开发项目,充分发掘和利用特有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着力抓好武氏祠景区和青山风景区建设工程,力争在树立嘉祥旅游全新形象上寻求突破。近日,嘉祥又召开了县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对这项工作又作出了进一步强调。
“提升产业调结构,大力发展特色旅游,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环境抓治理,大力度封山育林,全面加强生态山区建设;城镇巨变树新貌,打造嘉祥城区南部”次中心”,不断扩大中心镇的引领辐射作用,是今年我们实现旅游发展”突变”的重点”。纸坊镇镇书记姜玉彬几句话勾勒出了该镇旅游发展突变的蓝图。
以产业转型引领特色旅游
纸坊镇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全国首批命名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氏祠、省级旅游景点–青山寺、有”天下神数法云”之说的法云寺以及焦国故城遗址、龙泉寺等,旅游景点众多,在全省乡镇中可谓首屈一指。近年来,纸坊镇党委、政府按照”生态型旅游特色乡镇”的发展定位,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依托武氏祠、青山寺、法云寺,确立了”念山水经,唱旅游戏,走特色路,实行旅游兴镇”的发展思路,把旅游业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强镇富民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使纸坊旅游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形成了一定的气候。
最近,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这样高度的定位表现出旅游业被作为新时期重大战略举措,放在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全局中更重要的位置。这一战略的确立,为旅游业发展带来重大机遇。纸坊镇按照嘉祥县经济发展主体功能区划分的正确决策,作为旅游业发展乡镇,如何抢抓这次难得的政策机遇,如何开启一个旅游发展的新阶段,成为纸坊镇党政班子和全镇人民需要正确把握的一个重要课题。
对于乡镇旅游业的发展,镇党委书记姜玉彬认为:当前,纸坊旅游业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整合时期、转型时期,处在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并举的发展阶段,处在高投入、低产出、打基础的时期。2010年,主要抓好七点措施:一是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为旅游业发展打造良好的环境基础。二是建设大项目,武氏祠文物保护区和青山风景区的开发都需要高点定位、高标准规划,要想把旅游发展壮大就不能搞小打小闹,关键要有轰动效应、震撼效应、品牌效应。三是围绕机场做文章,利用济宁曲阜机场开通运营的优势,加大推介力度,积极开拓客源市场。四是从构建大众旅游入手,尽快将景区纳入济宁乃至全省旅游线路,加大区域合作步伐,积极融入旅游产业发展链条。五是引进战略投资者。大力推动招商引资,通过主动加强与国内外旅游大企业联系,积极争取外来企业到嘉祥开展开展战略投资,以投资、参股、资产重组参与旅游的建设。在与沈阳客商进一步洽谈的基础上,争取开春后先期投资资金5000万元用于景区的道路、征地、拆迁及亭台楼阁、停车场、大门建设。同时,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组建旅游开发投资公司,广泛吸引民营企业入股,创新投融资平台。六是进一步创新景区管理体制,在09年成立景区管委会的基础上,探索将景区周边村纳入管委会管辖,实现景区和周边行政村管理权、开发权的统一。七是创新工作推进机制。组建专家智囊团,建立重大问题专家质询论证制度和指挥部工作机制,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大力推进景区景点、道路、拆迁等重点项目建设。镇里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旅游开发领导小组,组建了青山景区开发指挥部。按照”高点定位、统筹规划、突出特色、注重精品”的原则,聘请专家完成了青山风景区和武氏祠景区的详细规划设计。完成了青山景区内迁坟、进山道路修复等工作。党委书记三下沈阳,积极向外商推介纸坊旅游资源,诚恳邀请外商前来参观、考察,协商景区投资开发事宜,目前与沈阳客商洽谈的投资1.7亿元的青山景区投资开发项目已签约。
姜玉彬说,要实现旅游发展”突变”,关键在于提升产业调结构,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今年,纸坊镇将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立足山区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特色产业;全面提升传统石材产业,进一步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培育规模企业,提高产品档次,切实淘汰一批规模小、档次低、高污染、低产出的企业。”只有从源头上做好文章,才能又好又快地实现全镇经济社会的赶超发展”。在全镇石材产业做大做强的基础上,开展封山禁采,大力推动石材产业转型升级。配合全镇产业转型和旅游业发展相关规划,采取评估、补偿、取缔、搬迁的办法,大力度关停一批、转化一批、规范一批,进一步缩减石材企业数量。按照”公司化、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的要求,重点抓好德信、中泰、嘉东、支点、宝来等五大龙头外向型石材企业,拓展国际石材市场,年内实现石材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积极培育规模”花园式”石材加工园区、企业,大力开发旅游特色石材产品,实现石材业与旅游经济的结合,推动石材产业向”精、细、小、特”方向发展,培育独具特色的石材石雕产业集群。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围绕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产、高效和集约、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大力发展白菊花产业,把打造”中国白菊花之乡”作为主攻方向。采取政府扶持、龙头带动、专业合作组织服务等办法,在09年发展白菊花种植300亩的基础上,使其面积达到1000亩。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产业,紧盯建设”特色林果大镇”的目标不放。年内新发展金太阳杏、核桃、冬枣等特色干杂果5000亩,全镇特色林果面积达到2万亩以上,”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在全镇更加彰显。同时,按照”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户”的思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和市场流通主体,延伸产业链条,建立现代化的农业产业体系。以圣丰种业为龙头,鼓励嘉星、欣丰等良种企业利用技术优势,推动产品向高档、专业、特色产品转变,在全国形成一批叫得响的良种品牌。以宏祥牧业为引领,积极推进”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农业产业化路子,拉长肉鸭、肉鸡畜牧养殖产业链,建成鲁西南最大的集饲养、孵化、屠宰、加工于一体的肉鸭、肉鸡生产基地。
以中心镇建设引领旅游品味
姜玉彬认为,对一个地区的发展来说,经济发展是内在支撑,城镇建设则是外在形象。因此,只有不断加快中心镇建设,达到城镇巨变树新貌,才能实现旅游业的突变。纸坊镇作为省级中心镇,要发挥好中心镇的”重要节点”作用,引领、辐射、带动周边经济发展。在全县各部门都争相快跑跨越发展的时候,作为纸坊镇既要”快跑”,更要”抢跑”,才能真正发挥引领作用。
纸坊镇镇长秦朝滨说,在中心镇建设方面,今年将全面启动镇驻地开发,力争一年有变化,三年变个样,五年大变样。坚持规划先行,用精品意识高标准、高品质、高效能搞好城市规划建设,通过大力开展空心村改造、新型社区建设,将镇驻地5个行政村合一,建设容纳人口3万人以上的新型社区,城镇面貌焕然一新。按照纸坊”三纵两横、北上东进、连接机场、组团发展”的大城镇格局发展规划,2010年,中心镇建设重点围绕”两片、三线、四点”进行开发建设,进行规划。即:洙赵新河南岸、嘉金线两侧住宅区,镇驻地北嘉金线南商贸住宅开发区和以嘉金线、振兴路、文化路为轴线的商贸区、办公区和休闲区;四个点:重点是加快空心村整治改造,腾出土地建设专业批发市场四处,真正发挥中心镇的承载力度和辐射力,增强中心镇对生产要素的集聚能力,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目前,已经把镇区的卫生以招投标的方式承包给专业环卫队伍,环卫人员统一服装,统一工具,卫生统一标准,环卫人员实现全天候保洁。这将成为该镇一道靓丽的风景,城镇的集聚功能、服务功能和辐射功能不断增强,城镇化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林更美,人更富,一个山水园林宜居宜业的魅力纸坊正在崛起!
秦朝滨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造美丽富裕纸坊。坚持”用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用建设城市的理念建设农村,用现代农业的理念武装农民”,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全镇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切入点,推进公共服务向农村、向基层延伸,不断提升民生保障水平;突出抓好”村村通自来水”、”农村户用沼气”以及道路”村村通”建设。全镇自来水入村率达到97%以上;村村通硬化路工程通村率达到99.3%;投资700多万元,新建了卫生院病房楼,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入村率达到98%;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在全镇彻底完成校舍改造任务,加大规范化学校创建力度,打造教育强乡镇;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进展顺利;重点抓好敬老院的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集中供养率达到80%以上;完善文化网络,进一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对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镇文化中心进行了改造,新建了电子阅览室等基础设施,带动了东纸坊村等30多个文化大院建设;民政、通讯、电力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纸坊已经成为富裕、文明的代名词,居民对所生活的城镇普遍拥有自豪感、认同感和幸福感。
秦朝滨谈到,2010年全镇重点搞好九项民生工程建设。一是加快济宁机场至武氏祠景区公路建设进度,确保尽快通车;二是抓好武翟山村整体搬迁及武氏祠开发项目建设;三是加快济宁机场周边空港经济区建设,加快形成空港经济商贸圈;四是膨胀中心镇建设,积极推进万人社区建设;五是完成黄村小学新校建设;六是完成后吕、前商等村8公里的道路修建以及五里七、王庙至后于13.5公里道路的维修工作;七是完成景区内的农田灌溉治理工程;八是完成焦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解决3.5万人的就近就医问题;九是大力度推进全民创业,年内培育创业典型50家,全镇掀起人人谈创业、家家忙赚钱、百姓”钱袋子”鼓起来的喜人局面。
以山区生态建设引领旅游品牌
实现纸坊镇发展突变,不仅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且需要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由于前几年山石资源加工点遍地开花,纸坊镇嘉金线两侧粉尘污染严重,是”天睛一身灰,下雨一身泥”,变成了嘉祥县的”南泥湾”,严重的粉尘污染影响了广大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每位到纸坊镇武氏祠、青山景区、法云寺等景点来旅游的游客在游览景点后都对纸坊道路上的粉尘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为此,今年他们将从优化山区环境抓治理着手,全面加强生态山区建设。着重抓好封山育林,狠抓山区粉尘污染治理,让石材加工企业”退路入园”,并探索保洁长效机制,巩固和扩大村庄整治成果。
姜玉彬坚毅地谈到,镇里按照”建设绿色纸坊,打造生态强镇”的思路,突出抓好荒山绿化、道路林带建设、镇区及村庄绿化四大重点,上山育绿、镇区播绿、河道造绿、见缝插绿、拆墙透绿、庭院植绿,全面掀起造林绿化新高潮。实施”大绿化”工程,大力发扬”红旗渠”精神,坚决打好上山育林攻坚战。2010年,镇里把山区生态环境修复、还原六七十年代的纸坊镇”花果山”面貌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重点搞好五岭流域、景区周边、机场周边三大区域的山体绿化。不惜一切代价,采取”负债植树”的办法,拿出全镇80%的财政资金,用于对荒山绿化的资金投入、管护力度。按照”大绿量、花园式、开放型、生态化”的思路抓好镇区绿化,围绕打造绿色通道,按照大苗栽植、一次成林、一次成景的思路,对省县道两侧各50米,镇村路两侧各30米,实施组团式绿化,建设绿色屏障。在全镇唱响打造生态山区的主旋律,让家家都有摇钱树,户户都有致富林,处处推窗见绿、开门闻香,形成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农村新面貌。同时,抓住全县”十万大军上山植树”的机遇,绿化山体,既要做好先期规划,更要为十万大军提供战斗保障;工作中要以当先行者、排头兵的精神做好工作方案,细化好措施,拼上豁上,打好全县绿化造林主战场,尽快让线路绿起来,让山体美起来,让环境靓起来,为发展旅游创造良好的绿色环境基础。
纸坊是一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一块充满梦想的土地,一块不断成长的土地,这里是充满山情水韵的美丽纸坊。我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梦想在这里变成现实,希望在这里不断生长,灵秀的座座青山,赋予纸坊钟灵毓秀的诱人魅力;繁荣的经济,勤劳的人民,赋予纸坊发展创新的无限空间。镇党委书记姜玉彬感慨感慨地说,实现县委提出的”树立嘉祥旅游全新形象,需要全镇上下既要有突变发展的思想,更要有突变发展的行动,一日不干,三日不安,拼上豁上,真抓实干,大干三年,实现纸坊旅游品牌的大突变”。#p#副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