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孔子文化工作是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需要,尤其在当前省委、省政府提出大力实施孔子文化品牌带动战略的形势下,打响孔子牌,做好孔子文化工作,推动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已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济宁市作为孔孟故里,做好孔子文化工作责无旁贷,这既是历史性机遇,也是一项重要挑战。
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日益成为中华儿女的共识。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世界文化全面融合的形势下,儒家文化的传播和影响力不断增大,成为世界民族文化大花园绽放的绚丽花朵,以独特的魅力活跃在世界文化之林。做好孔子文化工作是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内涵外延化的需要。孔子文化工作不仅涵盖了传统儒家文化的研究,还包括与孔子品牌相关的开发、创新等一系列工作。
儒家文化在中国盛行两千五百多年,得到不断丰富、发展、改进和完善,与国外文化的交流不断增多,在国外的影响不断扩大。孔子学院、孔庙在国外特别是在亚洲不断增加,影响力更加突出。然而,与孔子相关的文化产品在图书、电影、电视、网络等方面的产出数量还很少,在世界文化竞争格局中没有占据应有的地位,与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号称“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儒家文化传统的影响力还不相称。因此,弘扬儒家文化,就必须积极实施以孔子为品牌的文化战略,实施孔子文化研究、开发、教育、传播战略,实施孔子文化走出去战略,制定实施孔子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政策战略,培育外向型孔子文化企业和孔子文化中介机构,开展孔子文化外贸活动,鼓励具有孔子文化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参加国际文化竞争,扩大孔子文化产品在国际文化市场上的份额。同时树立现代营销理念,掌握国际市场规则,构建孔子文化国际营销网络,充分利用相关国内、国际文化博览会、影视节、出版物展销、文化节会活动等平台,做好孔子文化产品的推介和营销。抓住国际社会研究孔子文化、了解东方文明的热潮,拓宽孔子文化交流渠道,加强与国内外文化机构的合作,实施重大“走出去”项目,抓好具有孔子文化特色的影视剧、出版物、美术音乐舞蹈、杂技等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出口,扩大孔子文化的传播范围,着力把孔子文化的资源优势变为投资、社会和效益优势。
当前,孔子文化工作从国际到国内,从政府部门到民间组织,涉及到宣传、文化、文物、教育、旅游,遗产委、基金会、节会管理、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多个门类和领域,不论组织或文化企业大小,大都有效发挥了有关功能,推动和促进了孔子文化教育和传播。而要实现孔子文化工作的提升,形成孔子文化的高效能的工作,减少不必要的投入,提高绩效,就要对有关研究、投入、组织机构、人员、部门等资源进行整合,形成中央、省、济宁、曲阜和各方面工作的整体合力,优化组合,减少各地与各组织、部门之间的内耗,为孔子文化工作的新突破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人才、财力、智力、产业政策等支持。就目前情况看,应以济宁这一地级市为地方党政支撑,在孔子文化产业上实现重新组合是较为切实可行的办法。在济宁市范围内整合孔子文化资源,设立专门的孔子文化机构,使之实现与中央和省的有效联系,集中管理孔子文化资源,包括孔子文化景区、文物、文化、旅游、宣传、产业、规划等,在孔子文化产业上,强化支柱产业,主要是孔子文化学院、通俗读物、电影、电视、网络等文化产品,使孔子文化产业实现产品研发、学术交流、产业投融资、市场开发、文化营销、节会活动等产业链条,多头并进,各业并举,通过几年的整合和工作,推动在国内外形成新的“孔子热”,最终为儒家文化的宣传、传播和交流提供更加广大的舞台,为文化的产业化提供了新的历史性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