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依乌蒙,北傍泰岱、西接阙里,这里就是古老泗湖的发源地——泉林,它是镶嵌在孔孟之乡东部的一颗璀璨明珠。
被誉为“山东诸泉之冠”的泉林位于我市泗水县的泉林镇,是全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列为风景名胜区。
走进泉林,迎面可见上刻“天下奇观泉林”坊。泉林在名的泉头(民间亦称泉子、泉眼)有七十二个,大泉数十、小泉数不胜数,故称泉林。景观有黑虎泉、趵突泉、红沙泉、莲花泉、淘米泉、白石泉、红石泉、朝阳泉、双睛泉、响水泉、响铃泉、饮马泉、珍珠泉等,还有观泉亭、千年银杏树、赑屃碑等景观。绕过泉林坊后的红石泉向前走就到了御桥,传说此桥修建时的监工是敬德。笔者了解济宁古槐的时候也曾听老人说起敬德勒马看古槐。是真是假难以考证,想必定是位好官,要不怎么把好的人文景观与他联系上呢。御桥也叫文武桥,分东桥和西桥, 桥下的泉林煞是好看,随着泉水间或不断地涌出不时从地下飘起阵阵气泡,大如豌豆小如绿豆,全都呈不规则棱角形摇摇荡荡飘向水面,晶莹碧透,宛如仙人随手洒出的玉石碎块。
从清代《泉林行宫图》上看,当时泉林景观亭台楼阁多达三十二处,多半有古色古香的回廊相连。儒家学说创始人孔子临泉兴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后还为孔子修建了碑亭,上刻“子在川上处”(图三)。历代文人墨客也为泉林留下过大量赞美的诗文。1684年,清康熙大帝驻跸泉林,写下了著名的《泉林诗》:偶从川上驻行旃,密树重林带野烟。俯仰古今成一辙,原泉昼夜尚涓涓。乾隆也对泉林情有独钟,曾九次驻跸,他还在1756年为纪念康熙在此建造了石舫,后毁于文革之中,现在我们见到的是1997年4月复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