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培玉曲阜孔庙是典型的中国古代宫殿式建筑,它与北京故宫、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中国三大古建筑群。曲阜孔庙为九进院落,南北长达1130米,东西最宽处约168米,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整个建筑群包括五殿、一祠、一阁、一坛、两庑、两堂、十七座碑亭、五十三座门坊,共有建筑一百余座,四百六十余间,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分别建于金、元、明、清和民国时期,其中,前三进是引导性庭院,只有一些门亭石坊,院内遍植成行的桧柏,浓荫蔽日,第四进以后的庭院,建筑雄伟,气势壮观,是祭祀活动的主要场所。
曲阜孔庙作为中国古代比较典型的宫殿式建筑,在建筑形制和布局上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中提出的“从容中道”的中庸思想,它不仅仅是人们为人处世的一种方式、为人处世的行为标准,同时也是人们对建筑审美的一个标准,它反映在建筑上,就是人们追求这种中轴对称的思想,中轴对称的这种建筑布局。孔庙的建筑也是如此,整个建筑群它是沿着一条从南侧到北的中轴线左右对称来排列,像奎文阁、大成殿、寝殿这样比较重要的建筑放在了中轴线上,其它一些附属性的建筑放在了两边一些次要的位置。曲阜孔庙建筑在结构上主要采用抬梁式、穿斗式或二者混用的形式,建筑中普遍运用斗栱,一为承托上部建筑构件,二为装饰美观,体现等级规格。斗栱在曲阜孔庙建筑中做法比较灵活,它不同于北京的官式建筑,布局比较疏朗,像同文门这个建筑,明间开间比较大,次间开间比较小,明间平身科斗拱用两攒斗栱,次间也用两攒斗栱,但是明间平身科跨度尺寸比较大,而次间跨度比较小,这样明间平身科斗栱在视觉上造成了空缺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采用了加长斗栱的做法。把瓜栱、万栱和厢栱同时加长,拉长距离,在柱头部分,靠明间部分同样也加长,靠次间部分,按次间斗栱的尺寸来进行制作,通过这种做法,从结构上合理,从布局上简洁,这是曲阜孔庙建筑的特色,一个特点。“万仞宫墙”是曲阜孔庙前的明故城墙,其含义为赞扬儒家文化博大精深,此建筑功能具有“影壁”“照壁”的作用,这是孔庙中轴线上的第一座建筑。在孔庙的第一进院落里,东西有“德侔天地”“道冠古今”两门坊,其意是说孔子思想在历史上的深远影响。作为孔庙侧门,也称为礼门、义路、贤关、圣域黉门,表明由此进入儒家殿堂。棂星门是孔庙的第一座大门,为牌楼式石结构建筑。汉以后,“凡祭天,先祭灵星”,建棂星门象征祭孔如同尊天,兼具“取士得才”之意。过棂星门,依次是圣时门、弘道门、大中门、同文门。奎文阁之后便是大成门。大成门之称出自《孟子·万章下》“孔子之谓集大成”一语。大成门有三门,为表示对孔庙的礼敬,遇有重大礼典才开中门,平时均以两腋门出入。大成门内为大成殿和两庑,为了排列一百多名孔门弟子和历代贤儒的神主,两庑必须有足够的长度,这就形成了不同于四合院的廊庑院布置形式。大成殿重檐歇山顶,面阔九间,进深五间,规格仅次于故宫太和殿的重檐庑殿顶,殿内塑有孔子及四配的塑像。除以上祭祀用主体建筑外,孔庙还有以下配套建筑。奎文阁或称奎星楼、御书阁、藏书楼、尊经阁等。碑亭——放置石碑的建筑。石碑主要刻有记载孔庙修建、祭祀等重大活动的文献。此外孔庙还设有神厨、神庖、斋宿等进行祭祀活动需用的配套建筑,这些配套建筑不在中轴线上,而是分布在两侧,与全国其它地方的孔庙相比,曲阜孔庙的建筑具有自己的特色。《明史·礼法四》中有一段话,把孔子家庙和其它地方孔庙的功能作了区别。“天下文庙,推论传道以列位次,阙里家庙,宣正父子以叙彝伦”。有家庙性质的曲阜孔庙、瞿州孔庙因其特殊性,一些建筑为其独有,如曲阜孔庙的杏坛、鲁壁、金丝堂、诗礼堂、寝殿、圣迹殿、至圣庙坊、圣时门、弘道门、大中门、同文门、仰高门、快睹门、启圣门,承圣门、观德门、毓粹门等建筑,为一般孔庙所不具有。同时,孔子推崇礼制,礼制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社会等级制度,这种等级观念也反映在建筑上。就孔庙来说,孔庙的每个单体建筑从前到后主次分明,由小到大、由低到高,层层推进,比较有节奏,有组织地伸展开来,一层层地最后极力凸显出大成殿的这种主体的地位。因为历朝历代对儒学的极力推崇,曲阜孔庙在封建王朝严格的建筑等级制度下得以日益扩建,规格达到了顶点,这集中体现在孔庙建筑上,许多规制享受帝王礼遇,俨然皇宫之制。
孔庙建筑总体布局采用了帝王宫室的门隅之制。元至元年间五十四代衍圣公孔思晦,奏请仿王者宫室角隅之制,修建了四座角楼,没有实际功能,是一种象征性的建筑物。孔庙院落和门屋的数量采用“九五”之制,即九进院落,五重门屋,亦属天子宫室的规制。孔庙主殿大成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暗合“九五”之制,重檐九脊,红色柱墙门窗,黄色琉璃脊兽,金龙和玺彩画,都是顶级规格。孔庙普遍采用龙纹装饰,仅大成殿28根龙柱上就刻龙1316条,均为帝王专用五爪龙。大成殿孔子塑像头戴十二旒冠冕,身穿十二章王服,手捧镇圭,一如古代天子礼制,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孔庙建筑的基本功能是祭祀,为了满足祭祀功能,曲阜孔庙在形制布局上有独特设计。曲阜孔庙因为受到祭祀功能的影响,在形制和布局上和其它的中国古建筑也有一些区别。主要体现在曲阜孔庙非常恰当地利用了庭院的组合,还有环境的烘托,营造出一种庄重、肃穆的氛围,使人们在祭拜孔子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对孔子崇敬的心情,达到了不断渲染、烘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中这种崇高的地位。孔庙内大多数殿堂庑祠等建筑都是用来祭祀的。孔庙建筑布局特别是明清两代的扩建设计,都充分地考虑到祭祀功能的因素。孔庙大中门以南的三个庭院里,除了墙垣和门坊以外,没有任何殿宇亭阁,宽阔的庭院内遍植柏树,形成绿色屏障和深邃的甬道空间,使重重门坊隐现于丛翠之中。在这里制造环境气氛的主要因素是树木和路面,使人感到孔庙历史的悠久和圣域的深奥,这一段函深的甬道,确是培养进谒者肃穆崇敬心情所不可缺少的部分,在建筑处理手法上是非常成功的。
在孔庙从大中门到奎文阁之间,原有两层院落,在同文门的东西两侧均有围墙将前后院落分开。明代庙宇向南扩建,考虑到祭祀大典的“彩排”需要,拆除了同文门两侧围墙,于此院内建造了明代碑亭四座,这组院落是孔庙祭祀前进行各种准备工作的场所。奎文阁楼上平时供藏书,楼下则是祭祀时的过殿和孔子夫妇及四配十二哲祭仪的“彩排”处。大中门是衍圣公及陪祭人员举行祭前戒誓仪式处。同文门及其左右四碑亭分别是存放历代碑碣及孔子五代祖、孔子父母、孔氏中兴主、两庑先贤先儒祭仪的“彩排”处。东西斋宿是衍圣公和地方官员祭祀前二日持斋住宿的地方,由此可见这一院落在祭祀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大成门,宋时称为殿庭门,也称仪门,东西一线五门并立,并分三路布局,中路是大成殿、寝殿、东西两庑,奉孔子夫妇、孔鲤、孔伋,配哲先贤先儒等,西路供奉孔子父母,东路供奉孔子五世祖,后为孔氏家庙。从大成门到寝殿的东西一线形成的矩形区域是孔庙的祭祀区域。作为孔子神位所在地的大成殿,是孔庙的中心建筑,占据这个区域的中心位置,围绕着大成殿而布置的建筑物和庭院,都是起陪衬烘托作用的,大成殿用高高的台基托起,突出于周围的建筑物之上,庄严肃穆、巍峨灿烂,表现了孔子的崇高地位,弟子儒者围于两庑,祖辈、后辈分庭配享,将祭祀的主次等位和谐地体现出来,使建筑形式和祭祀内容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曲阜孔庙从未间断的处于政府的崇拜及保护之下,世代修葺,从未懈弛,两千余年来从一座私人的住宅,发展至现在的规模,无论朝代如何更替,它的尊严神圣却永远未受过损害,即使偶有破坏,不久亦即修复,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从这个角度看,用建筑学家梁思成的话来说,曲阜孔庙恐怕是人类文化史中唯一的一处建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