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营、尚寨、云山营,是邹城偏东北的三个相邻的村庄。这三个村子在名称上和其周围的村庄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那就是没有惯常的村庄名称的吉祥和平和,而是旗帜鲜明地以军事上的“营”、“寨”来彰显着武力色彩,好像剑拔弩张,随时准备打仗。其实,这三个村庄和一座王陵有关系。他们最初的依存也是这座王陵。
大明洪武二十二年,朱元璋的第十个儿子,也就是被分封为鲁王的朱檀在兖州的鲁王府去世了,年仅十九岁。朱元璋对儿子的早逝,并没有多深的痛苦,而是有着太多的恼怒。这位平民出身的皇帝所恼怒的是朱檀的死因。原来,朱檀是十五岁被封为鲁王的,起初,朱檀还“谦恭下士,博学多识,好文礼士,善诗歌”,但后来误入邪路,信奉道教,终日焚香诵经,烧练“仙丹”,求长生不老之药,结果却“饵金石药,毒发伤目”,死掉了。亲王死了是要有谥号的,朱元璋为朱檀的荒唐之死毫不客气赐了个恶谥:“荒王”。 年轻的朱檀带着皇帝兼老爹给的“荒王”谥号下葬了,他的规模宏大的陵墓就在邹城东北的九龙山上。
荒王虽荒唐,但他毕竟是亲王,他死后的待遇没有变,他的陵墓皇家还是要尽心尽力地来保护的。于是,在九龙山的周围,驻扎下了大明王朝的军队。他们安营扎寨,守护着这位荒唐亲王的陵寝。
守陵的军队影响了周围的村庄,改变了村民的成分。有的守陵兵卒由流动性的变为固定性的,他们和当地的百姓通婚,娶妻生子,子孙再守陵,延续下来,守陵成为村庄的主业,而耕作成了辅业。庄子便改名为军事色彩很浓的“老营”。
后来,随着大明王朝国运日渐衰微,守护荒王陵的军队逐步减少。晚明的崇祯年间,朝廷派了尚姓来守陵,繁衍下来,又形成一个新的村落——尚寨,当然这个村子的名称仍有军事的色彩。老营和尚寨的东北几里路还有一个村子名为云山营,也是守陵的村庄,但云山营守护的不是鲁荒王,而是他的儿子,承袭王位的鲁靖王朱肇辉。
再后来,大明亡了,守陵的断绝了供给,没了衣食之源,只好去种地,沦为了彻头彻尾的农民。荒王陵成了无主之坟,只能在风雨飘摇中听天由命了。不知何时,荒王陵的地面建筑全部夷为平地了。黄土湮没了往昔的阔绰,也掩盖了深处的辉煌。在盗掘成风的年代,谁能想到稼禾丰茂的田园里,会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地下宫殿呢。在1970年正式发掘荒王陵前,守陵的村庄的人们竟然不知道他们身边沉睡着一座王陵。
荒王陵的建造是颇讲风水的。陵地背依九龙山峰,为“玄武”,东为卧虎山为“青龙”,西为玉泉山为“白虎”,前有朱雀山直对,下有白马泉环绕而过。白马泉是白马河的源头,一南一北,一大一小两个泉,就在老营村西北处,两泉相接,汇为一体,汩汩而流,绕过荒王陵,斗折蛇行,走向邹西。泉水当年很旺,水质也很好,村人都到这里挑水吃。泉现在基本上不自涌了,下雨的时候倒是满满当当的,但那是山水汇集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