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城南有一家庙院,名为来鹤观。此观址在兴建之前系一废弃的料场。传说当年有一户人家从外地逃荒到济宁,无处栖身,便借住在料场内破旧的两间草房中。
在寒冬腊月的一天深夜里,大雪初晴,皓月当空。这家男主人似被一种声响惊醒,起身透过破窗向外观望,见低空有一白鹤在院中盘旋,飞翔几圈后落地而没。男主人心中惊恐,彻夜未眠。
第二天深夜约在同一时刻,男主人又被惊醒。睁眼便看到一白发老者,身袭白衣立于房中。老者知男人已醒,于是缓缓地走出破草房。男人忙起身相随。老者踱到昨夜白鹤落地处亦突兀不见。男人更感惊异,心中暗道,这一定是一种征兆。自家已穷到这步境地,还有何惧。不管是福是祸,决心探个究竟,便在雪地上留下来暗记。
于是白天里男人准备好工具。等至夜深,来到暗记处。借着月光,扫除积雪,便向地下挖去。探到约三尺多深时,便触到了硬物。除去上面尘土,是一方青色石板,揭开石板,惊喜得差点背过气去,只见满满一缸白银在月夜下闪着银光。
男人虽穷,但心地善良,深知得财是福,贪心酿祸。此项巨财虽系上苍所赐,却不想全部据为己有。经过深思,便有了主意。取少量银钱购置了几间住房,安顿家小。再做点生意,满足自家生活用度,将其他绝大部分白银用来帮助别人。为答谢白鹤的恩赐,聘高人谋划,买下了这块废料场地,用于建设道家庙院,因而取名 “来鹤观”。
筑高台,以待来鹤来栖;建庙堂,供奉道家神位。搭粥棚,赈济四处难民;设道场,祈福八方百姓。
庙堂建于高台之上,更显气势不凡。登上高台,凭栏极目,四处风光尽收眼底。东观大运河水流湍急,两岸绿柳成行,水上百舸争流。南瞧一派田园景色,高粱大红,谷穗金黄;蜂蝶起舞,莺舞欢唱。西望王母阁湖微波荡漾,一弯碧水,半塘荷莲;岸边垂钓,湖中撒网。北眺居民商贸繁华处,街道纵横,人喊马嘶;城楼铁塔,遥相呼应。
来鹤观地处古城动静结合部,位置极佳。进观又似乎步入仙境胜地,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济宁古城的南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