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余说起嘉祥县郗庄这个村名,还真得需要预先来个特殊介绍。这是因为,这里的人以及附近一些乡村的人们,一直把郗庄称作chi (尺)庄,而这个郗字在字典里只能从xi (西)音栏里才能查到。至于为什么会这样称呼,我无法考究。这也像郗庄等很多地方习惯把姓郝hao(好)的说成姓he(喝)一样,均属于方言吧?
郗庄位于嘉祥县最南端的满硐乡境内,北靠秀丽的肖氏山,南依蜿蜒的老蔡河,可谓山清水秀。前些年的肖氏山,不论是山坡上,还是山脚周围的梯田边,长着许许多多的杏树、柿子树、核桃树等,加之各种山花野草,把整个山体装扮得真是倩丽至极。如今,山上诸多果树已被高大茂密的杨树取代。而老蔡河除了冬季河水封冻难以捞鱼之外,春夏秋三季均有鱼可捞。特别是夏季河水流量一大,从南四湖游上来的各种鱼儿成群结队,乡亲们便撒网、抬网、扳罾网、舀子头一起上,什么网也没有的便在水浅处摸,都能或多或少地捉到一些鱼。
郗庄的那个“二百单一拱”的传说,曾“引诱”过不少外地人。据老年人介绍,过去肖氏山的东侧,有一条山涧沟。人们为了上山方便,就在沟两边分别平放了一块石碑,然后在那两块石碑上面横着放了一块长型的条子石,作为人们过沟的石桥,被人们称作“两块碑担起的一拱桥”。后来,人们为了简化语言,把那桥称为“二碑担一拱”。再后来,一些没见过那座小桥的外地人,出于对数字的习惯性思维,把碑字讹误为百(百在当地的土音中也念bei音),把担字讹误为单,使整句话变成了“二百单一拱”。于是,“郗庄有座二百单一拱的大桥,了不得呀。一般的桥才两三拱,这二百单一拱的,得有多大呀,得看看去。”结果呢,那些先看的虽然知道自己听讹了,但为了再取悦后者,并不向后者说明实情,致使后来仍有人观看。这事儿一直延续到解放初期那条山涧沟被平、小桥被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