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府有祖传习惯,器物都是祖宗传下来的,一件不能少,一件也不能添。
孔府内用开水都在茶炉上烧,茶炉铜质,像个火锅,比火锅大,中间烧木炭,四周是水,衍圣公外出时由当差的挑茶炉跟随,一头挑茶炉,一头挑木炭。
孔府内有传统的刺绣,称为“鲁绣”,有单丝绣、双丝绣、打子、百纳、绣花等多样绣法,有包、带、盒、套、条、幅等形式的绣品,有山水、人物、花卉、禽鸟、草等图案,府内还有专人养蚕织丝绸。
孔府的人穿衣有一种怪现象,一方面缝制大批的华贵衣物放置不穿,一方面强调圣人后裔家风,平日里男人只穿长袍马褂,戴小帽,女人蓝布大褂黑布鞋,小姐也只脑后梳辫子扎红头绳。床上只铺与当地农家一样的蓝底白花土布床单,被子也用普通的花布做面,门帘、幌帐之类用品都不绣花,大多为蓝色。
孔府的儿童很少有玩具,孩子们的游戏有捉迷藏、过家家、逮人等数种。孔府的女性极少出门看戏,而在孔府内搭台唱戏,戏台总是搭在前上房大院,搭台不许挖土埋柱子,陷挖坏风水,民中有四个大“坠石”,中间有眼,专用来插柱子。清末时期孔府里有两个戏班子,一个唱京剧,一个唱山东梆子,唱戏不许唱《打严嵩》。
孔府的儿童男女都从五岁开始在家学读,读书的地方称为“学屋气”,“学屋”屋外有一副木刻对联“东趋家庭,学诗学礼复旧业;西瞻祖庙,肯堂肯构属何人”,书房里正中供着孔子神位。开学之日,先给孔子神位磕头,再给老师磕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