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不韦从一个商人,通过帮秦庄襄王拿到太子的位子成为新贵,庄襄王的儿子嬴政做了秦王之后,他就摇身一变成了秦国的丞相。
当时,各国的丞相都疯狂的招揽人才,吕不韦也开了自己的公司,招聘员工三千,他觉得自己的公司应该比其他人的档次高,于是他广招文人。当时文人辩士流行著书立说,出书不仅可以闻名天下,还可以永垂后世,一举多得。吕不韦是商人出身会算计收益,知道这是一本万利的买卖,但自己根本不认识几个字,为了显示有学问,他决定利用招揽的这些文人辩士为自己写一本书。
老板一声令下,员工们立即行动。开始大家随便写,汇报思想的,写故事的,写历史的……总之是古今中外、天文地理、三教九流什么也有,接着那些高级雇员进行筛选、归类、删定成册,取名《吕氏春秋》。吕不韦自己当然是主编了,为了保险他最后请高级雇员们修订了几遍,聘请最挑剔的文人评看,直到他们也挑不出毛病了为止。在开始编书的时候,吕不韦就对大家夸口说要写一本包揽“天地、万物、古今”的奇书,因为很多人知道他的底细,不以为然,甚至有人等着看笑话呢。
书编写好了,但现在市面上那么多流行书,几乎每天都出几本,可没几本能畅销。怎样让这本书一炮而红呢?公司广告部拿出了很多方案:请艺人做宣传,花费上千万;搞有奖促销,花费不少,但收效甚微;甚至有人建议推出购书送官,购书达到多少部就赠送相应等级的官衔等等。但都被老板吕不韦否决了,黔驴技穷,大家对视无语。吕不韦不愧是大公司的总裁,商人出身,他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不用投放巨额的广告费,只拿出了一小部分费用就把问题解决了。
他让人把书誉写整齐,悬挂在咸阳的城门上,贴出告示,如果谁能改动一个字就赏十万,二个字就是20万依次类推,三天为期。消息传开,人们蜂拥而至,各国各大公司的重量级人物也都赶来了,但没有人敢动一个字。直到第三天,才看到一个小孩子拿起书本认真翻阅了一遍,合上书揭了榜,向公司总部丞相府走去。人们像潮水一样也跟着进了吕不韦的办公室,办公室满了就站在院子里,一直站到了大街上,只听小孩说:“丞相大人你看这里是不是少了一个字?舟已行矣,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在剑不行前面加一个‘而’字是不是更好,这样才能表示转折,意思更清楚。”
吕不韦立即召集各部门骨干合议,最后大家一直认为合理,吕不韦当着众人的面赏他10万元。大家一下子眼红了,后悔没有动手查看。吕不韦接着宣布以后有错还可以挑,也给酬金,但没现在的多了,希望大家继续挑错。一周之后新书发售,五万套一抢而光,这就是现在大家看到的《吕氏春秋》。
买到书之后却再也难找到书中的毛病,后来才知道那个找出毛病的人是少年奇才———国家外交官甘罗。很多人就不再奢望挑错了,老老实实地去读书了。
就这样吕不韦利用广告创意把自己的书变成了畅销书,而这个创意也成为最经典的案例,一直被广告界研究应用,甚至被聪明的管理者用到管理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