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成果通过了由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同济大学、省建设厅、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的评审。根据规划要求,济宁市将建设成为鲁南地区中心城市和先进制造业基地、以运河文化为主导的历史文化名城。济宁市委常委、副市长崔洪刚出席评审会并致辞。
近年来济宁市把实施城市化战略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着力点,确定了“中心突破、组群发展、城乡统筹、梯次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和“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水城风貌、生态宜居”的城市发展定位,加快推进济宁城区“东拓西跨南联北延”,跨区域、跨河道、大范围展开中心城区空间布局。这次会议既是对成果的评审与完善,也是对济宁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检查与指导,将对最终形成高起点、可实施性强、切合实际情况的高水平设计成果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专家们听取了规划编制单位的汇报,审阅了规划文件,一致认为,本次提交的规划成果指导思想明确,原则和目标合理,所确定的用地发展方向、空间结构基本符合济宁实际,达到了国家和省有关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技术规定的要求。专家们还对进一步完善规划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和意见。根据规划要求,济宁市将建设成为鲁南地区中心城市和先进制造业基地、以运河文化为主导的历史文化名城。
在此次评审会上,来自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山东省建设厅等权威部门的专家对总规进行了评审。据悉,本次规划包括市域、都市区、中心城区三个层次。济宁市城镇体系规划将形成“一心三轴一带”的结构,一心即济兖邹曲嘉五地组合的济宁都市区作为市域空间组织的核心,也是区域中心;三轴是济宁市城镇发展的三条空间主轴,分别是以济徐高速公路和G105为依托的城镇化引导发展轴,以京沪铁路、京福高速、京沪高铁等交通廊道为依托的城镇化聚合轴,以日东高速等交通线为依托的东西向发展轴;一带即京杭运河发展带。
都市区战略规划依据城镇空间分布特征,划分为6大功能组团区,即行政办公、商务金融、旅游服务为主要功能的济宁西城组团;以先进制造业、生产研发为主要功能的济宁高新组团;以能源基地,循环产业示范基地为主要功能的邹城组团等。
中心城区性质定位为鲁南地区中心城市和先进制造业基地、以运河文化为主导的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发展的主导方向为向东大力扩张,向南依托现状适度发展城市北部和西部结合有利的设施条件适度发展。中心城区规划以现状的东西双城结构为基础,形成“双城六片”格局(双城即西城和东城,六片为老城片区、滨河片区、滨湖片区、济北新区、高新区、接庄新区),构成“H形”城市空间结构,突出太白路东西城市发展主轴和古槐路、海川路两条城市发展次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