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集 聚焦石匣
在这座只有两平方米的地宫里,考古人员把暴露在外的和看得见得的文物清理了一遍,现在只剩下这座石匣了,在这座石匣的头部,考古人员发现了一段十分清晰的铭文。
这段铭文共计171个字,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宝相寺塔原名叫太子灵踪塔,建造时间是大宋元丰四年,就是公元1081年前后。同时,铭文详尽地记载了佛牙、舍利的来历和瘗葬此地的时间以及参加葬礼的人员等等。
所有进入地宫的考古人员心情既紧张又兴奋,大量的信息告诉他们,这座石匣里应该有佛牙舍利!
正当他们准备打开石匣的时候,石匣缝隙里突然出现了亮光!这是什么光?难道八百多年前的古人为了防止佛牙舍利被盗,专门在石匣里安放了暗器?或者是,这座石匣曾经被人打开过,佛牙舍利已经被人盗走?这,让考古专家们的心崩紧了。
张科亭:时任山东省汶上县文化局副局长
我们在市文物局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每发掘一步都进行拍照取证。整个通往地宫的甬道全部使用三合土、青砖砌的非常结实。可以完全证实,甬道没有被破坏的痕迹。
董文华:原山东省汶上县博物馆馆长
当时塔宫里的文物摆放有序,没有任何破坏的痕迹,如果遭到破坏呢,应该是地宫有盗洞,这里的文物留下会比较散乱,也留不下什么文物。
种种迹象表明,尘封近千年的塔宫无人光顾过。
考古人员开始慢慢揭开石匣的顶盖。
石匣里摆放着考古人员从未见过的奇珍异宝,最令他们惊讶的是摆放在石匣正中的一座金质棺椁。
杨春炳:时任山东省汶上县常务副县长
大家兴奋起来,几双眼睛聚焦在这个金棺上,谁也没有见过金棺,今天见到了。
金棺上有金质封箍,将棺盖、棺体固定在一起。
晶莹剔透的水晶念珠搭落在金棺之上,这种天然的水晶珠被称为摩尼串珠,珠体直径约0.8厘米,椭圆形,中有绳穿,共有一百零八粒,是当时高僧的随身法器,也是修炼者所持串珠的上品,级别最高,代表了北宋时期水晶加工水平。
这时,手电筒的光照射在水晶珠上,一道一道的亮光不断地闪烁,光束小但很刺眼,这引起了考古人员的注意。
杨春炳:
我们反复照射,反复仔细地观察,发现在甬道口原先看到的黄、白两束光,就是水晶摩尼珠通过石匣的缝隙反射出去的光。
这神奇的亮光在不明究竟的情况下,增添了不少神异、玄奥的气氛。
立于金棺前的银质菩萨,造型精美绝伦,体态轻盈、袖垂飘带,银丝披风;立在莲台之上,高15厘米,头背部有光环,称为“请真身引路菩萨”。
金棺一侧放一个水晶净瓶,葫芦宝刹造型。水晶净瓶为天然水晶雕刻,通体透明,华贵典雅,瓶壁厚重,分盖、体两部分。高8厘米,最大腰直径4.8厘米。
这件铜舍利盒内,盛有舍利、舍利棒、舍利花、舍利灰共200余颗。
这是由玛瑙、水晶、绿松石制作的管状串饰。
这件琉璃舍利宝瓶,通体绿中泛蓝,高9厘米,半透明,内装舍利400余颗。
大量珍宝陪伴着这座金棺,那么,金棺里真的有铭文中记载的佛牙舍利吗?
[NextPage]
片花1
董文华:
按照佛教瘗藏圣物的方式和这么尊贵的金棺葬具来推断,金棺里应该是有佛牙和舍利。
这是一座纯金打造的金棺,长二十六厘米,高二十八厘米,宽八点四厘米。棺体头大尾小,棺盖为五棱体。
在金棺头部悬吊着两枚金质“太平通宝”钱。这两枚金币是皇室为赏赐道观、寺院而专门制作的,也叫供养钱。入葬时就有一百三十年的历史了,存世罕见,非帝王之家是得不到如此重宝的。
此时的杨春炳已经按捺不住心中的兴奋,双手将金棺捧起。
他们小心翼翼地将封箍从尾部取下来。
掀开棺盖后,一个长方形银椁置放在金棺正中。
银椁造型如棺,考古人员又小心翼翼地取下银箍,打开银椁。
银椁有前后两室, 一颗牙齿静放在银椁的前室。
面对圣物,所有的人都惊呆了,地宫内又是一片寂静。
这颗佛牙颜色白而微黄,形状微曲,牙根参差不齐,神经纹络依稀可见,牙体有不规则细小裂纹。牙长约五点五厘米,牙上有明显的毛笔墨迹,墨迹虽不十分清晰但可以隐约看出是“东府”二字。
在银椁的后室内有黄色锦绸包裹,锦稠已经腐烂,但包裹状完整。包裹内有三百多颗舍利,颜色为红、白、黑三色的半透明结晶体,胶质状,圆润光洁。
地宫里的文物发掘结束时已是傍晚时分。
出土文物一一装上专车,由专业人员护送到文物管理所。
宝相寺塔出土佛牙舍利的消息已传遍全城,不少人直到深夜还聚集在佛塔附近。
王思勤:时任山东省汶上县文化局局长
文物发掘后,我们连夜向当时的县委书记杜庆生同志作了汇报。他十分关心,非常重视,立即做了三条指示:一是要认真清点登记;二是由公安、卫生协助文物部门做好文物的监护与技术防护,确保安全,万无一失;三是暂拨款一万元,立即组织人员考证并向上级文物、宗教部门写出发掘报告。
文物发掘后的第二天,即一九九四年三月十六日,文化局副局长张科亭带领专家开始对出土文物进行全面清理。
张科亭:时任山东省汶上县文化局副局长
当时由我负责清点文物,正象石匣铭文记载的那样,佛牙、舍利就在其中。这次共出土文物141件,佛牙一肢,舍利936颗。
很快,山东省文物局接到了汶上县发掘文物的正式报告。
蒋英炬:时任山东省文物局局长
我们接到汶上县文化局关于宝相寺塔出土的文物以后,我们一行三位同志来到县上进行了考察。根据现场的考察情况,当时是在维修过程当中在地下空心石,北边的壁龛里出土了众多的佛教文物。根据出土形式来看,这是典型的佛教圣物的瘗藏方式,规格也比较高,一次性发掘如此众多的佛教文物,特别是在铜盒里面出土那么多的舍利子,这在佛教文物发现史上还是罕见的。
根据山东省文物局蒋英炬局长介绍,佛家瘗藏舍利的葬具最初用函瓶、钵、罐及函棺、函塔等器具。舍利流入中国后,葬具发生了变化,在唐代发展成为独具中国特色的“金棺银椁”。
片花2
金棺银椁或其它舍利储器一般安置在佛塔中。在中国各地,从目前已知的发掘出土的金棺看,均属唐宋两代皇家制作,而民间财力、工艺和供奉佛牙的等级规格都是不具备的。
1985年5月,陕西临潼庆山寺塔基地宫里出土了盛唐时期的金棺银椁、舍利及一批珍贵供具,具有很高的工艺考古价值,这是目前发现的最精美繁缛的金棺银椁。
上世纪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在甘肃、陕西、江苏等地也相继出土了用于供养佛牙舍利的金棺银椁,这些葬具都是出自唐宋时期的皇宫。
宝相寺太子灵踪塔地宫里所发现的金棺也应该是随同佛牙舍利一起来自京师的皇宫。
当然,金棺银椁并非只是储殓佛舍利的专用品。据史料记载,三国曹操死后,留下了“众官入殓金棺银椁,星夜赴邺郡”的记载。唐玄奘死后 ,唐高宗为他安排了极其隆重的葬礼,也是用金棺银椁下葬。唐宋时期多以金棺银椁储存佛舍利已演变为一种习俗和固定法事。
古印度供养舍利的方式是瘗埋,即安置于塔中、塔上的天宫或塔基下的地宫。在中国,较多的是瘗藏在佛塔的地宫。
随同舍利瘗葬的供养品主要是“七宝”,这“七宝”是金、银、琉璃、水晶、玛瑙、珍珠、琥珀。
1994年3月15日,山东省汶上县宝相寺太子灵踪塔地宫里发掘出了大量的佛教文物,按照国家文物部门的相关原则,这批文物是怎样定性的呢?
蒋英炬:时任山东省文物局局长
在宝相寺塔出土的这一批佛教文物当中,其中像金棺银椁还有水晶瓶、水晶串珠这些都属于一级文物,都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其中还有一个石匣,这个石匣就是藏这些文物的外包装,这些文物都在石匣里面。它这个石匣上面刻的铭文,它具体地记载了佛牙流传的过程。这对研究佛牙的历史是具有资料价值的,很有价值的文字资料,所以它也定为了国家的珍贵文物。在金棺银椁内有一颗佛牙,这在佛教圣物当中可以说是稀世之宝。
这颗用金棺、银椁和奇珍异宝供养的稀世之宝,宗教界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李成伟:山东省汶上县宗教局局长
我们汶上县发现的佛牙是确定无疑的圣物,是国宝。
根据史料记载,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于2500年前的一个月圆之夜离开尘世,时年80岁。释迦牟尼逝世后,遗体被焚化,焚化后的尸骨结晶体和未烧尽的遗骨被称为舍利,由他的家族和弟子们作为圣物收藏起来。
1898年,法国考古学家佩普在位于印度和尼泊尔边境附近的毕波罗瓦遗址上,发现了五个装有骨灰的舍利容器。其中一个舍利壶上,用古老的菠罗密文字刻着:“这是释迦族佛陀世尊的舍利容器。”
这个发现很快震惊了世界,不但肯定了释迦牟尼及其弟子的真实存在,同时开启了西方学术界对东方文明的深入探索和研究。
释迦牟尼的舍利不仅在今日至尊至重,在他去世的时候就极为宝贵。当时各国为了争夺舍利,曾陈兵城下,严阵以待,不惜生命,誓取佛牙。
在释迦牟尼死后二百五十多年,古印度一位伟大的国王阿育王统一了部族纷争的印度。这位晚年皈依佛门的国王为了传播佛教,将佛祖留下的舍利收集起来,分成若干份送往世界各地,建塔供奉。
在以后的历史长河中,佛舍利因各种因缘,逐渐流散到世界各地。其中,一部分舍利传到了中国,中国各地便有了佛教舍利塔,宝相寺太子灵踪塔就是其中一个。
关于释迦牟尼佛牙舍利到底有多少,自古以来一直为佛学界和史学家所特别关注。中国的佛牙,史籍典藏记载很多,有关佛牙输入的记载也不止一种说法,佛牙也不只一颗。
[NextPage]
汪林:山东省济宁市作协副主席
如“法献佛牙”,系南齐僧法献西游时自新疆的于阗获得的,“道宣佛牙”是唐朝僧人道宣律师感得“神授佛牙”,“吐蕃佛牙”是传说中的“龙宫佛牙”,唐时流入长安城。这三颗佛牙也是有名的传世佛牙,另外,还有北魏“辟支佛牙”、南梁“盘盘佛牙”、后晋“室哩佛牙”和北宋“法渊佛牙”等等,
然而,我们在《宋高僧传》和《大正藏》中的《悟空入竺记》里看到了一颗记载清晰的佛牙:
唐天宝十年即公元751年,唐玄宗派内侍省宦官张韬光出使西域。天宝十二年到达犍陀罗王城,犍陀罗位于今天克什米尔地区。张韬光的部将车奉朝因病滞留在迦湿弥罗,车奉朝病愈后,投在国师舍利越摩门下出家,削发为僧,取法名法界。车奉朝在古印度游历40余载,60多岁时携带经书、佛牙舍利等佛教无上至宝,历尽千辛万苦,于贞元六年即公元790年回到朝思暮想的故乡。
#p#副标题#e#回到长安的车奉朝把他带回的经书翻译成汉语,连同佛牙、舍利一起进奉给当朝皇帝唐德宗。唐德宗对车奉朝出国四十余载,不忘故国、不忘君亲、求来佛教至宝的行动大为赞赏,亲自赐法名悟空,并授予壮武将军兼试太常卿的爵位以示荣耀,让他住持长安城的章敬寺。
悟空是继玄奘西天取经之后影响最大的唐朝高僧,是滞留天竺时间最久的求法人,也是有记载的唐朝最后一个取经人。正像明朝吴承恩借重玄奘的名气塑造了唐僧形象一样,《西游记》的作者同样借用了这位唐朝高僧悟空的盛名,演绎出一个神通广大的“孙悟空”的艺术形象。
后人将他带回来的佛牙叫“悟空佛牙”。
片花3
悟空归国四年后,佛牙由皇宫移入长安城西南部的大庄严寺新修的佛牙宝塔供奉。当时,长安城是个国际大都会,很多国家的使节、僧人来这里学习唐朝的先进文化。
日本僧人圆仁当时就在长安,他亲自瞻仰过佛牙,还写下了著名的被誉为古代东方三大游记之一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记说皇帝召开“佛牙供养会”的空前盛况。
这样过了九十年,公元880年,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城。据王钦若《册府元龟》记载,皇帝唐僖宗仓皇出逃到四川,在带走的少量珍宝中就有这颗曾经供奉在大庄严寺的悟空佛牙。到达成都后,唐僖宗在大慈寺建了一座“佛牙楼”,专门供养佛牙。
佛牙在成都滞留了将近五十年,直到五代后唐时,即公元927年,蜀守孟知祥把佛牙送到洛阳,为皇帝唐明宗祝贺生日。
十年后,一位主管国家佛教的官员叫可肇,把佛牙送到当时的京师开封,献给皇帝石敬瑭。石敬瑭是契丹国扶持的“儿皇帝”,他惧怕契丹人贪得无厌的索要,把佛牙隐藏于宫中,秘而不宣。这一年是后晋天福三年,即公元938年。
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兵变,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宋朝,史称北宋,赵匡胤即为宋太祖。赵匡胤在执政期间,大力扶持佛教,使佛教的传播得到迅猛发展。
北宋建国后,历代皇帝供养佛牙的记载有很多,仅皇帝在大相国寺题赞佛牙的诗今天能看到的就有五首。
宋太宗就曾这样题赞佛牙:
眼睹数重金色润,手擎一片玉光寒。
炼经百火精神透,藏处千年莹彩完。
中国古代对佛牙的考证是多样性的,佛家认为,真身佛舍利有“四性”。
一是坚固性:焚之不毁,击之不碎,示金刚不坏身;二是光明性:视之光泽,奉之,心力感应故,则大放光明;三是生发性:舍利更生舍利,或由少变多、由小变大,或无中生有、有还变无,灵性使然,不可思议故。
当然,这些判断佛舍利真伪的依据只是佛家的定理。
对于佛牙的形制,唐宋时期曾留有观察的记录:佛牙其长“寸余”、“余一寸”、“寸半”。按唐度制与公制换算,1分=0.3厘米,1寸=3厘米,那么,佛牙长度相当5厘米左右;直径八、九分,折合3厘米左右。
从比例上计算,中国古代对佛牙的考证是非常接近山东省汶上县佛塔地宫所发现的佛牙。这颗佛牙长约五点五厘米、直径约三点三厘米,颜色黄白,具有三只牙根,这符合唐宋典藏的记载。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吴立民认为,认定佛牙舍利真伪要符合三条原则:第一,经典上要有根据;第二,历史上要有传承;第三,事实上要有证明。
那么,唐朝高僧车奉朝带回的悟空佛牙是否符合这三条原则呢?
现在,我们已经清晰地看到,车奉朝的悟空佛牙于公元790年从古印度的犍陀罗带到中国的长安城;公元880年,皇帝唐僖宗仓皇出逃时,又将这颗佛牙带到四川的成都;公元927年,蜀守孟知祥把佛牙又送到洛阳;公元938年,佛教官员可肇把佛牙送到了京师开封。
然而,在一千零五十六年后的1994年,山东省汶上县出土了一颗佛牙和大批的佛教文物。在出土的石匣铭文上,记述了这颗佛牙是来自京师的开封,难道说这颗佛牙与京师开封的悟空佛牙是同一颗?
还有,这段铭文记述的赵世昌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嘉王宫和古中都又是什么关系?
虽然,出土铭文记述翔实,但相关人物和事件在历史典籍中是否能够得到考证?
汶上县出土的佛教圣物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1994年6月的一天,一位年轻的学者走进了汶上县的办公楼。
正是由于史学界和考古专家的高度关注和精细考证,才揭开了太子灵踪塔佛教圣物的瘗葬之谜。
一九九四年三月十五日这天,考古人员在山东省汶上县太子灵踪塔地宫内发掘出大批佛教文物。
经文物专家认定,这些文物件件都是圣品,价值连城。
特别是这尊双膝跪拜式铁胎泥彩菩萨举世无双,珍罕无比;出土的舍利936颗,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现在,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是史无前例的;
更为重大的发现是这颗被金棺、银椁供养的佛牙。在这颗佛牙中部有明显的毛笔墨迹,墨迹虽不十分清晰,但可以隐约看出是“东府”二字。
专家们在考证时发现,公元790年,唐朝高僧车奉朝将一颗佛牙从古印度的犍陀罗带回中国的长安城,皇帝唐德宗对车奉朝求来佛牙的行动大为赞赏,并为车奉朝赐法名悟空,后人就将他带回来的佛牙叫“悟空佛牙”。一百四十八年后,即公元938年,“悟空佛牙”几经辗转又流传到宋朝的京师开封。石匣铭文中记述了一个叫赵世昌的人于公元1073年2月23日在京师嘉王宫求得佛牙一颗,这颗佛牙是“悟空佛牙”吗?与山东汶上出土的“东府佛牙”是同一颗吗?如果是,那个叫赵世昌的人是出于什么原因将佛牙请到古中都汶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