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4月17日(农历三月十五),一年一度的宝相寺太子灵踪文化节大型水陆法会在中国“佛都”山东汶上宝相寺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的大德高僧及佛教、佛学界人士云集,共同见证修缮后的宝相寺开光法会。
上午10时,钟鸣九响,宝相寺前广场普渡桥处,20余人的仪仗队引领参加开光法会的主礼大和尚沿佛光大道向前,经山门殿、天王殿至大雄宝殿广场处,举行宝相寺全堂佛像开光法会。法会邀请了明哲长老为四众弟子开示。参加法会的还有中国佛教协会专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辽宁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大连市圣水寺方丈性妙法师、台北普贤讲堂住持净耀法师、台湾佛光山丛林学院学务长、大溪宝塔寺住持慧得法师、山东潍坊市佛教协会会长、烟山洪福寺住持常文法师等五十位大德高僧。由佛光山丛林学院学务长慧得法师宣读完台湾佛光山宗长星云大师特别为本次法会撰写的“祈愿文”后,法会开始。整个法会进行了戒定真香、楞严咒、大悲十小咒、般若心经、佛宝赞、回向、明哲长老开示等佛事活动。法事活动共同为社会、企业和个人举行隆重的祈福、消灾、延寿,为信众开启智慧之门,培植福德,增加信念,引导信众正念礼佛,共同走向美好人生。
山东省汶上县古称“中都”,自古便因孔子曾在此地任“中都宰”而闻名于世,这里是孔子首次为官的地方,也是其儒家思想得以实践的重要地点。同时,汶上是齐鲁大地一处难得的儒、释、道“三教合一”地区。
1994年在此间宝相寺佛塔地宫中出土的国家一级文物——传说中佛祖释迦牟尼的“太子灵踪”佛牙舍利,使汶上成为世界佛教徒梦寐以求的“佛都圣地”之一。
所谓“太子灵踪”,“太子”指的是佛教至高无上的佛祖释迦牟尼,传说他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之子。“灵踪”是佛教术语,意为佛祖“灵骨踪迹所在”。据说在佛祖圆寂时留下的8.4万颗舍利中,其中四颗佛牙舍利最为宝贵,称为“稀有之灵踪”。
中国汶上宝相寺太子灵踪文化节从2004年开始举办,已成功举办了7届。本届文化节以“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打造中国佛都品牌”为主题,活动开幕式暨《春降祥瑞和韵佛都》大型文艺演出、宝相寺开光法会、太子灵踪文化研讨会等均将一一亮相。
第二届水陆空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