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上海和济宁,一个面向大海,一个怀抱运河,一个面向世界文明,一个酝酿传统文化。两座城市的共同点,就像“济”、“海”的“水”字旁,具备兼容并蓄的雅量,汇流而成滔滔不绝的历史。“海派艺术”与“运河文化”的交流,注定是一次文化艺术界的盛会。
“海派艺术研讨会”在济宁市博物馆举办
“海派是一种兼容并蓄、自在开放的精神,济宁文化在这一点上和海派文化有很大的关系,济宁文化的包容性是很强的,用一个词就是和而不同……”日前,“海派艺术研讨会”在济宁市博物馆举办,来自上海和济宁本地的专家学者就海派文化、文化的传统与现实和济宁的地域文化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来自济宁本地的学者认为,海派文化面向大海,胸怀广阔,是一种包容性很强的文化,济宁文化同样如此。济宁是孔孟之乡,以儒家文化为主,但是在中心城区,也就是老济宁,这里是以运河文化为特色的。济宁是运河当中的一个中心城市,在明清两代很发达,文化上体现出很大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济宁得益于历史上的这种传承,南北的交流,运河是一个开放的文化,南北文化相互交融,南派的东西能接受,北派的东西也能接受,所以说济宁文化的包容性非常强,应该是和而不同,济宁有儒家文化、水浒文化、运河文化、佛教文化,各种文化在这里都能相容共生。从诗仙李白寄家济宁23年,也可以看出济宁文化的包容性。李白是一位非常有个性的诗人,不为五斗米折腰,但是他在济宁生活了23年之久,这个地方的文化如果不能包容他,他是待不下去的。
来自上海的专家学者们,则就传统与现实的关系和中国文人的精神谈了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传统与现实总是一对矛盾,既相辅相成又是相互对立的。传统是不可或缺的,如果艺术作品失去了传统,那么就没有存在的意义。另外一点就是说,传统肯定是要向前发展的,这同样是绝对的,想不发展都是不可能的。有人说徐悲鸿是画写意马的极致,其实没有徐悲鸿也会有李悲鸿、王悲鸿、张悲鸿……一种事物的出现有它自身发展的规律,中国画艺术到了产生写意马的时候,必然就会出现。就像造酒一样,全世界发明酒的年代几乎相差不太远,但那时候并不交流。传统需要往前发展,这是毋庸置疑的,每个人,每个流派能够把中国的传统往前提那么一小步,这就很了不起,而且传统和个性的发扬、文化的地域性有时候也是矛盾的,这都需要处理好。
研讨中,众位专家学者讲到了中国的文人精神,他们认为,中国的艺术家必须有一种文人的精神,文人的情怀。中国文人敢担当,很自我。有句古话说,文人相轻,其实这句话是很错误的,文人并不相轻,就像李白和杜甫就是很好的朋友。中国古代还有一句话叫做“吃种田饭,使卖字钱”,自己卖字的钱,花得非常舒畅,非常心安理得,这就是中国文人的精神。中国文人敢担当,中国文人有时候就像飞蛾扑火似的,明知道扑上去就是死,但依然是义无反顾的。
“海上生明月”海派画家走近孔子书画展开展
”海上生明月”海派画家走近孔子书画展在济宁市博物馆开展。110幅海派画家的书画作品,给济宁人民送上了丰富多彩的节日精神大餐。
近代以来,上海画坛,流派林立,在以中西并陈,求新求变为特征的中国美术发展现代化进程中,独领风骚。以”海上画派”为开端,历经现代美术教育的文化启蒙,西洋画运动的形式拓新,新兴版画的救国图存,商业美术的贴近生活,到新中国时期主题创作的宏大叙事,笔墨再造的时代新篇,一定程度上,近现代的上海美术凝聚着中国美术的精粹,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一颗明珠。
作为”运河之都”的济宁,以其宽广、包容的胸怀,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接纳了”海上画派”,与海派画家有着多方面的联系。济宁籍著名漫画家马星驰先生,自巴黎参加万国艺术展览归来,即活跃于上海画坛,1910年出任上海《神州画报》主编,1928年前后,马星驰先生曾短暂返回济宁,推动了济宁与海派画家的交往。著名画家刘枕青先生,立足济宁从事美术教育,桃李众多,词坛泰斗乔羽、大画家李可染皆出其门下,更重要的是刘枕青先生也与上海美术界有着广泛交往,其1939年在济宁写作的代表著作《漫画概论》,就是由上海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这是中国第一部探讨漫画的理论专著。上世纪海派篆刻家朱复戡先生对济宁篆刻爱好者的提携与培养,使”济宁印人”较早崛起于中国印坛,成为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现象。还有著名海派画家、当代篆刻大师韩天衡先生,不仅门下有济宁籍学生,其在济宁也是家喻户晓,影响广布。
”海上生明月”海派画家走近孔子书画展由济宁运河美术馆与上海书画院联合主办,近年来,济宁运河美术馆积极投身书画艺术的推广与交流,与”海上画派”展开了多方位的合作,此前,就曾在济宁举办过海派画家”徐建融书画作品展”,此次联合上海书画院举办的展览,可以说从整体上展示了”海上画派”的新面貌,将”海上画派”系统地介绍给了热爱、收藏书画艺术的济宁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