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谷香两岸。我家就在那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乔羽先生作词的这首名曲旋律,吹佛着京杭大运河济宁段的老运河水,从北到南,直至入湖口。在石佛村处的运河湾,是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曾经逗留的地方,“老济宁民俗生态园”,穿越时空,落地生根。
生态园大门旁:高耸的木架似桅杆,8盏红灯笼悬空间;风吹灯笼摇,如同坐船过河桥。情不自禁,如入水乡。大门上有楹联曰:酒香距两岸三足,春醪醉五湖四海。进门站立园子大院中间,但见整个院子里,老风箱、旧石盆、木秋千、圆石墩。一派农耕图景。
正房为坐北朝南的餐饮主体二楼大楼,古香古色,明清风格。11个餐饮单间,皆老济宁街冠名,个个单间里,均有相应昔日风景图画:御米仓街,运河漕运好繁忙,民以食为天;粉坊街,传统工艺坊间现,金条连八方;炉坊街,粹火滋滋真惬意,铁件美名扬;馆驿街,南来北往店如家,吃喝玩乐游。
更有西邻的古韵情调小单间,原木凳子、宽木桌子,木窗子,木马扎子,挂着辣椒葱姜西红柿,三五知已,道不完的家常,叙不尽的友情。每间房名都带口,带出串串顺口溜:一条大运河,千里碧水流,帆船首尾街,都过济宁州,就是吉市门。吉市口向西走,不远就是草桥口,草桥口,阜桥口,过去阜桥是坝口。大坝口,二坝口,坝口对着柳巷口。大闸口,小闸口,都是运河古道口。济宁因水得名,因水而兴。江北水域,商业繁荣。看了江北小苏州,其它选择一边丢。皮毛业酱园业竹器业陶瓷业水果业茶叶业国药业绸布业,业业联着水网络;四?八景三塔七寺十八阁七十二衙门,景景得之水资源。百亩园中的西北角,紧靠古老运河堤。养着鸡,牧着鸭,湿草地里卧青蛙。
老济宁民俗生态园,文化搭台,餐饮唱戏;深刻发掘,独创新意。老甏菜,黄鱼汤,滑子肉,爆大肠,説甲鱼,沾干粮。运河堤上望帆影,村姑莲步送菜饼。记忆之门关不住,畅开就是几春秋。
看官若问,济宁何老之说?简答曰:大水漂济州,济州移任城。历来处于汪洋之中,所以企盼稳定向往安宁,1271年,始得名济宁,距今737年。
出了 “生态园”,又见祥瑞红灯笼悬在空中,猛地又见大门背面的楹联:融南汇北三江兴河都,贯古通今一脉连京杭。身在入湖口,眺望微山湖,群雁飞至,捎来天籁之音: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