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著名的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终杭州,长达1794公里。而运河于山东地段主要经德州、聊城、济宁三市。其济宁古运河则较为古老。
济宁古运河俗称运粮河,西起京杭大运河迤逦南流,经顺河门入南四湖,经流市区,长为644公里。自元代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建大都于燕京之后,其为了达到南粮北运之目的,便由济宁(古称任城)向北至东平(古称顺城)开掘了一条“济州河”。三年之后又挖了一条东平至临清的人工河,名曰“会能源河”始通“永济渠”。从此,运河便将山东与江南沟通,成为了中国南北运输的主航道。
至明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运河之间又建造了上新、中新、下新三闸以调节运河的渲泻,同时还大规模疏浚“济州”、“会通”两河,四年之后峻工,后称“会通河”。从此,运河船只南往淮河而驶向江南杭州,北通临清入“卫运河”直达北京。京杭运河至此全部畅通。
运河的畅通,“船舶往来,商旅辐辏”,使当时的德州、聊城、济宁地区达到了当时文化空前发达、市场繁荣的鼎盛时期,从而留给后人诸多秀美的旅游景点。
二
现在的运河虽然已经变得非常苍老,但其留给世人的历史却是十分厚重的。山东境内之运河先是由北南下至德州,造就了诸多令今人赞叹的名胜古迹。
细数之来,德州的苏禄东王墓尤为惹人眼目。其墓位于德州城北1公里处的北营村,是外国国君在中国的大型古墓葬。古苏禄王国在今加曼岛和菲律宾群岛之间的苏禄群岛上。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7月,苏禄国东王巴都葛·巴哈剌与西王、峒王率眷属及随从等300余人前来中国访问,在北京受到明成祖朱棣的隆重接待,并封王赐印。9月辞归途中东王不幸于德州“遭疾殒殁”。东王三子安都鲁及侍从10余人便留居此守墓。现该地温、安二姓均为苏禄国东王的后裔,已达120多人,至16至19代子孙。
苏禄东王墓分为前后殿。墓前为祭庙,正殿供有东王之画像,东西为配殿、回廊。祭庙前矗立着一座高大的仪门。庙殿仪门是陵园甬道,两侧对称排列着翁仲、石狮、石虎、石豹、石羊和华表等石仪。其石刻雕凿精致,形象十分生动,给游人留下深刻印象。
由德州南下,还有陵县神头西北1公里处的数十座古冢,其中包括著名的大臣东方朔墓。县文博苑内的颜子碑由中国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公元709——785年)所书。其碑高2.6米,宽1米余,造型高大宽硕,四面均刻。碑文内容是对东方朔的高度赞誉。
三
登上位于聊城旧城中央的光岳楼之顶,水城之美便尽收眼底。几乎是方方正正的小城含围着方方正正的水域,一座座青砖灰瓦小院勾划出了平和安静的宁祥与质朴之美。
而位于聊城东关古运河西岸的山陕会馆却是由繁荣的旧时造就而出的奇迹。在明清时代,京杭大运河漕运畅通,聊城濒临于会通河西岸,地处南北交通要冲,是鲁西北政治经济中心。清乾隆年间,聊城的商业尤为繁盛,外地商人之中,又是以山西、陕西两省的为最多,常在千人之上。于是山、陕商人便于公元1743年造建了山陕会馆,作为其商贾集会宴游与奉祀关帝的处所。
山陕会馆内保存着历年重修大小碑刻19块,石雕方形檐柱26根,浮雕、透雕额坊21方,刻有各种花草鸟兽等装饰的柱础116个,石狮、大象、麒麟12座,照壁、人物、花鸟、山水等石刻画12幅,镌刻于木柱、石柱上的楹联12幅。现在每年于此观游人次5万余,惹得人流连忘返。
此外,聊城的海源阁、铁塔、临清的鳌头矶、钞关、舍利塔、清真寺等著名景点也是很有内涵且具厚重历史的可览之处。
尤为引人的自然是历史深厚的临清了。“南有苏杭,北有临张”,这是人们对京杭大运河沿岸四处著名商埠的表述,而其中的“临”即为山东临清。
临清之丰富的运河文化资源,每每为世人所赞叹。“临清傍运河,富庶甲齐郡”。大运河造就了古代临清的富庶繁荣。
四
而济宁的文化胜迹和自然山水相合,则构成了其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济宁辖曲阜、微山等3市7县,是孔孟之故乡。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及邹城的孟府孟庙早已为世人熟知,且其名气之大也早已远远过于济宁,但是济宁市作为地处京杭大运河的中段,实乃当年南北水运之要冲,为北方著名的水际码头。
90年代初,济宁市旅游业已初步形成四个旅游区,即以曲阜、邹城为中心的东方儒家文化旅游区,以市中区运河古城、运河民俗文化为线索的运河民俗文化旅游区,以水泊梁山为依托的《水浒》主题旅游区,以及以6666公顷荷花为主题的微山湖旅游区。
而在济宁市内,为人注目的便是颇有名气的太白楼了。其位于市区太白楼中路路北,高15米,宽35米,占地面积4000余平方米,是唐代贺兰氏经营的酒楼。唐代大诗人李白于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移家于此,且时常去此楼饮宴。后人为纪念李白,故以太白名其名。
太白楼坐北朝南,为两层七楹歇山顶式建筑,四周走廊环绕,颇具风格。
另外,市内的崇觉寺铁塔始建于公元560年,也是很具浑厚的历史的。
其实,京杭大运河由北南下至济宁,方才显出了它的气度与重量。济宁的经济繁荣于此时几达极致。明朝大诗人朱德润有诗曰:“曰中贸市群特薄,红毡碧碗如山,商人嗜利暮不散”,可以说是当时市场兴隆的真实写照。新中国成立之后,古老的济宁运河段区几经整修,皆用青石垒砌,两岸成荫,花卉点缀,使其增添了几分生机。人们沿河漫游,则别具一番诗情画意。
游人若再顺运河南下,便走入中国的四大湖泊之一——微山湖了。著名的梁山好汉多出于此,长于此,只是结局不完美,且留给后人的可观之处亦太少了,但微山湖依然存留着它的阔大与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