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乡在济宁城西的安居镇上。在那里,我度过了童年和少年的全部时光,她给了我最初的启蒙,给了我最深的记忆。
著名的京杭大运河(俗称运粮河)从北面走来,在这里顿然东去,形成直角,像一条晶莹的玉带由西向东静静地从镇子中间穿过,把整个古镇一分为二,南岸为街区集市,北岸有民居湖泊。柔情的河水显示了它的中庸平和、滋润了两岸的文明,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给这里带来了活力和灵感。
以运河南岸上的石羊景为起点、向南至关帝庙约500米长,地势北高南低顺坡而下的笔直大街,是古镇的老街。这条街有镇上的“魂”,它是古镇的“中轴线”和“脊梁”。
老街也是传统的“买卖街”,沿街两旁店铺林立,家家有门店,老少都就业,从街头家家陈旧又光亮的门板上可以看到这条街曾经的繁荣痕迹。清晨,店铺的门板只要一卸下,一天的营业就算开始啦。之后,这条街上也曾敲锣打鼓、扭过庆祝公私合营的大秧歌。
多年以来,精明的商人们商海得意,纷纷在镇上置房买地。一座座古老的深宅大院、青砖灰瓦的大砖房,庭院高墙大宅门都见证了他们光辉的足迹和富贵,每一座古色古香的民宅都是深藏于岁月深处的明珠,都是一首首无言的歌。宅院上的树木也是有讲究的,这里一直流传首: “前不栽桑,后不栽柳,门前一棵槐,进宝又进财”的美丽说法,让生活充满着美好的向往。
镇中心横跨大街之上的石牌坊,古朴精湛,富丽华贵,巍巍壮观,气度不凡。它造型完美,是镇上重要的标志性景观。它高高的基座上有四只石狮,左右对称,转首相望,栩栩如生,它们两只头朝北,两只面向南、聚精会神的守护着这座石牌坊,见证了这条老街的变迁。
在老街的最北端、运河南沿上排列着两尊肥大的石羊。石羊用整块世石雕琢,它形体硕实,造型逼真,活灵活现,表情生动,表露出它朴实坚硬的性格,也代表了古镇永恒的力量。它镇守河边,凝视水面,这对古老的石羊表达着对河水安宁的喜望。
在石羊的对面、隔河相望的北岸上有一棵秋结苍劲的古槐。在镇上的树木界中她是当之无愧的 “长老”,用“活化石”来形容她还真不为过。从远处看这棵古槐,树干高耸挺拔,枝干舒展昂扬,叶茂荫茸,生机勃发,在碧水蓝天之间尽显圣洁和美丽。古槐树萌很大,一半落在了岸上,一凌半洒在了河里,树底下成了人们纳凉聚会的好地方。有人说她是河道上客船来往于此的地标,有人赞美她是为长河湾添彩增辉的一颗“绿宝石”。这棵被神化了的古槐树给古老的镇子增添了几分神奇与诱人的色彩。
当年,镇内的河段上没有跨河桥梁,摆渡船就成了两岸人过河的主要交通工具。穿梭于河面上的摆渡就像根针线,把两岸紧紧的 “缝合”在了一起。石羊附近的河段水深湾阔、风平浪静,河里商船云集,首尾相连停靠在岸边,卸货装船一派繁忙。岸上商铺林立,生机盎然,这里白天为市、夜里张灯,形成了连带老街的运河核心商业区。河里、岸上呈现出人与景、天与水、灯与月、如烟似纱的美好画面和繁华场景。
运河修饰了这里的俊俏,成就了这里的辉煌,先民们把这里的盛景称作“石羊景”。长久以来,石羊景既是美丽的称呼,又是响亮的地名。
到了五十年代后期运河改道、镇内河段的水源明显不足,河运作用下降,从此结束了繁荣。
如今,家乡变化很大,镇区规模扩大了许多,周边盖起了新居、楼房和工厂,新型街市也更加宽敞漂亮。只有一些老年人还留守在老街老巷里,与留下的历史身影延续着他们喜欢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