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9月,孔子诞辰日前后,祭孔大典期间,网上总要热闹一番:既有赞成的文章,也有不少反对的意见,甚至一些貌似著名的文化学者,也加入到抨击祭孔的行列,当时,我们与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为了解读和预热祭孔大典,设计了系列活动,活动之一就是在祭孔的前一个月,请于丹来讲论语,不想,于丹一下子就火了,有人说,热了于丹,冷了孔子。在网路上,也经常有一些网友责难的留言,质问说,你们是共产党员吗?都什么年代了,还在大肆祭孔?
是啊,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祭祀孔子?祭孔的现代意义在哪里?今天。我就从八个方面,来解答方方面面对祭孔大典的质疑。
(一)祭祀孔子是高擎中华文化传承的薪火。
祭孔大典,祭祀的是孔子,孔子是谁?
教科书上说: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可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孔子的理解,千万人心中,就有千万个孔子。
我说,孔子首先是一个大学问家。《论语》第一篇是《学而》,第一句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他把学习放在人生最重要的位置。孔子幼年,就爱学习礼仪,“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15岁志于学,一生虚心好学,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30岁时,已博学多才,成为鲁国很有名气的一位学者。晚年,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著《春秋》,对中国古代文献进行了全面整理,使之流传下来。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化史上,前2500多年靠孔子传承,后2500多年,靠孔子思想开启新统,可以说,孔子成为中华文化的集大成者。
其次,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从30岁起,在曲阜阙里收徒讲课,开创私人办学之先河,不论贫富,自束修以上,吾未尝为诲也,都可以成为他的学生。孔子其学生很多,有一种说法是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他的弟子,以及弟子的弟子,不断传承他的思想学说,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他的教育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
再次,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简单的说,孔子思想核心是三个字:“仁”、“礼”与“和”。“仁”的主张是“仁者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 “礼”的主张是“克己复礼”,就是说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符合“礼”要求。“和”的主张是“和为贵”、“和而不同”。 2000多年来,孔子作为古老中国的精神领袖与思想圣人,他的思想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柱与血脉。古人说:“天不生仲尼,万世如长夜”。微孔子,吾谁与归?!我们不可想象,没有孔子的中国,会有怎样的一部历史?
复习完孔子,我们再来说祭孔。 关于祭孔的历史渊源。刚才电视片中也说了,公元前479年夏历的4月,伟大的孔子老师去世了。鲁哀公亲自出席并致悼词,尊孔子为尼父。
第二年,鲁哀公下令将孔子生前居住的房屋三间改做寿堂,陈列孔子生前使用的衣、冠、琴、车、书等,并按时祭祀。开祭祀孔子之先河。
西汉高祖刘邦经过曲阜回长安,以牛、羊、猪全备的太牢之礼祭祀孔子,开皇帝祭孔的先河。 唐朝唐太宗下令各地州学、县学都要建孔庙以推广儒学,于是,全国各地,每一个州、县都有孔庙。而且在唐朝的开元年间,唐玄宗封孔子为文宣王,天下的孔庙因此也称文庙。
宋代, 宋徽宗赵佶从孟子中的一句话“孔子之谓集大成”中取“大成”二字,下诏孔庙的主殿更名为大成殿,并亲笔题写了瘦金体的匾额。到现在,大成殿成了孔庙的象征,世界各地有孔庙的地方就有大成殿。
到了清代,把祭孔仪制提升到与祭天、祭地、祭祀宗庙、社稷同等规格的大祀,被称为“国之大典”。
民国时期,民国政府将每年的8月27日定为先师孔子诞辰纪念日,并列为国家纪念日,规定休假一天。从那时起,祭孔时间就由过去的每年春秋两次的丁祭改为孔子诞辰日祭祀,直到今天。1949年随着全国解放,大陆的祭孔活动暂告结束。
每次在祭孔大典上,人们要穿着古代的服装跳祭孔乐舞。我再来谈谈祭孔乐舞。关于祭孔乐舞的历史,它比祭孔的历史还要长。
中国上古时代有六大舞,即:
黄帝时期,产生了古代最早的乐舞《云门大卷》。
唐尧时期,创作了乐舞《大章》。
舜帝创作了乐舞《大韶》,又名《箫韶》。
夏禹时期,创作了乐舞《大夏》。
商汤创作乐舞《大镬》。
周武王亲自创作了《大武》。
西周初年,为了巩固新的统治秩序, 周公“制礼作乐”,他将周代以前各代的代表性乐舞整理增删,形成了六代舞,用来祭祀山川社稷,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礼乐制度,又叫西周雅乐。八音乐器和大型的演奏乐队,那时候都有了。西周初年制定的雅乐体系,是中国音乐舞蹈的高峰,是乐舞文化进入成熟期的里程碑,是日本、韩国、越南等东亚各国传统雅乐的源头。到了十八世纪,1759年,一位27岁的奥地利青年——作曲家海顿创作了第一首交响乐,交响乐才在西方诞生,海顿被称作交响乐之父。Oh, My god !且不说尧舜禹时代,但就周公制礼作乐、整理出这些交响乐来,是公元前11世纪,比西方早了2700多年!按照人类30年一代来计算,西方交响乐是中国交响乐的90多代的重孙子!可怜啊!
现在,中国有多少交响乐团?不完全统计,比较有名气的,有50多个,有中央交响乐团、中央歌剧院、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中央爱乐乐团,上海交响乐团等等等等,中国有多少雅乐团?一个没有。2003年,越南雅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位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源头,就是中国西周的雅乐,明代才传入越南。许多人反对韩国争端午节,说那是我们家的?但是没有人反对越南给我们争雅乐,为什么?我们中国人竟然忘了,雅乐也是中国的!可悲啊!
春秋时期,西周雅乐“礼崩乐坏”,到了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六代舞只剩下《大韶》、《大武》了。孔子对《大韶》、《大武》进行评价:“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同学们,为什么孔子只评介韶乐和大武啊?别的听不到了。
南朝时期,对于释奠孔子有这样的记载:“今金石已备,宜设轩悬之乐,六佾之舞,牲牢器用,悉依上公”,这是历史上祭孔时乐舞并用的开始。那个同学解释这句话?
这个金石,就是钟和磬。轩悬之乐,是古代乐队的排列方式,有宫悬、轩悬、特悬。宫悬是四面设乐,最高的级别,祭天子的,轩悬是三面设乐,是第二等的,诸侯的用乐。六佾之舞,指舞队的排列,天子用八佾,八横八纵,八八六十四人,诸侯用六佾,六横六纵,六六三十六人。牲牢器用,指祭祀用的祭品和器物。悉依上公,就是完全按照上公就是诸侯的礼制。你看,从乐队、舞队、礼器物品,多么配套!多么规范!说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乐教化,真可谓博大精深,名不虚传!
北魏孝文帝在六佾舞中增加了“三献礼”的项目,三献礼即初献、亚献、终献。
清代将祭孔乐舞冠名为《中和韶乐》,既说明她源自《韶乐》,又切合了中和的意境。
祭孔大典有六部分,即:迎神礼、初献礼、亚献礼、终献礼、撤馔礼、送神礼等,这六部分都有乐章与歌词,在举行三献礼的时候则同时跳八佾舞。
先体会一下祭孔乐舞的歌词:
“大哉孔子,先觉先知,与天地参,万世之师。”这是清朝祭孔乐章的唱诗。歌生们手持着笏板,高声吟唱,四字一句,古朴典雅,与《诗经》的雅、颂部分如出一辙。
再听听她的音乐,是八音齐奏,中和雅致。祭祀典礼所用八音古乐包括金、石、土、木、革、丝、竹、匏,共8类105件乐器。其中编钟、编磬作为“金石乐”,是古代宫廷雅乐的代表。在曲阜孔庙的前面,有一块牌坊,上面写着“金声玉振”四个大字,赞扬孔子的思想就象编钟、编磬的奏鸣, 高雅纯正,绵绵不绝。
上个世纪40年代,有一位叫江文也的音乐家曾经将祭孔乐舞改编成大型交响乐,他对祭孔乐舞有一种独到的体验,他说,孔庙大成乐平稳肃穆,行迈迟迟,没有起伏,对听惯现代音乐的耳朵而言,真是烦人。然而孔庙音乐呈现的是一种独特的美感境界,这是没有欢乐,没有悲伤,这音乐好像不知在何处,也许是在宇宙的某一角落,它关注的焦点在天人边界及灵魂深处。此时,大音希声,五音俱备!它的构造虽然简朴,却蕴含最缜密的能量!
最后,再看看她的舞蹈。舞者手持龠(yue)翟(di),在跳佾舞时,预备姿势为双手在胸前相交,合成“十”字形。一个舞蹈造型,代表一个字。歌生唱一个字,乐生奏一个韵,舞生跳一个动作。舞姿刚劲舒展,具有汉雕之美。每一献艺礼有三十二个舞姿,三献礼共有九十六个舞姿。我来表演几个动作。这里我和大家有一个互动:
屈身出手下伸为“授”,再屈身出手上举为“接”,拱手后退为“辞”,拱手向左右为“让”,低首屈身拱手为“谦”,出手两肘拱手齐心为“揖”,低首屈身至地为“拜”,点首为“叩头”,看哪,这竟然是一套中华古代礼仪的规范动作!将中国音乐舞蹈的礼乐教化功能发挥到极致,是中国礼乐文化的代表作!中国古代用这套乐舞干什么,教育贵族子弟,贵族子弟学习了乐舞,就可以容貌端庄,进退得当,彬彬有礼。
从孔子到祭孔的历史再到祭孔大典,就像刚才毛阿敏唱的那首歌:2000年来,穿越了所有的年代!我们是不是可以说,祭孔大典是中华文化的薪火相传!
(二)祭祀孔子是聆听圣哲先贤训导的殿堂。
近几年,祭孔大典上都有经典诵读的活动,一排排的孩子站在丹墀上、杏坛前、古树下、神道旁,高声诵读《论语》,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当我们诵读《论语》的时候,一位非常亲和的、时而非常严肃、时而又爱开玩笑的长者就来到我们身边,让我们感受他的温度。在这些圣哲先贤的像前默默肃立片刻,就会有一声声亲切而有威严的教导仿佛从历史的深处传来,穿透我们的心扉。
在孔庙祭祀的,不仅仅是夫子一人,还有四配——颜子、曾子、子思、孟子。
十二哲——1、孝行闻名的闵子骞,2、讷于言敏于行的冉雍,3、儒商鼻祖子贡,4、勇敢正直的子路,5、仕优则学的子夏, 6、倡导和为贵的有子, 7、以德惠民的冉耕,8、不怕批评的子我,9、多才多艺的冉求, 10、弦歌行政的子游,11、言笃信行笃敬的子张, 12、理学大师朱熹。
在孔庙的东西两庑,还有78 位先贤、70位先儒。共148位。
看看这些孔庙两庑奉祀的先贤先儒名单: 大家能认识几个?
孔庙中的受祭者,先贤先儒怎么分呢?先贤者以明道修德为主,先儒者以传经授业为主。包括了历代的学术精英,实际上是一部浓缩了的中国文化史,是一条波澜壮阔的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站在这群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名人面前,怎能不在胸怀、志向、气节等受到多方面的激励和教育!这些圣哲先贤,每个人都是一部精美的教科书,给我们留下了微言大义的四书五经和浩如烟海的传记、注解,是震耳发聩、响彻千年的黄钟大吕。透过祭孔仪式的提醒和转化,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将永远与我们同在!
(三)祭祀孔子是翻阅中华民族形成的史册。
中华民族的融合发展史,其实是中原族群与边疆少数民族的互动史,从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时期、宋金辽对峙、元朝以至于清代,都是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时期,每一个少数民族取得政权,立足未稳,首要大事是设立孔庙,祭拜孔子,识汉家文字,认中华文化为正宗。在各地的孔庙,我们都能辨认出,金代的廊柱、元朝的碑文、清帝的诗章,是孔子把中华民族紧紧团结在一起,以至于一些强悍凶顽的少数民族失去了自己的语言文字等民族符号,淹没在历史的滚滚烟尘中。现在,中国还有多少人会满族语言,150人。
雍正皇帝来祭孔,写了一首祭孔诗:
这里我们欣赏一下这位雍正皇帝的诗。
祭文庙诗
清 雍正皇帝
扶植纲常百代陈,天将夫子觉斯民。
帝王师法成隆治,兆庶遵由臻至淳。
道统常垂今与古,文明共仰圣而神。
功能遡自生民后,地辟天开第一人。
该诗的大意是:扶植三纲五常代代延续,上天让孔夫子来唤醒愚蒙的民众。帝王学习他的思想就可以开创太平盛世,普通百姓遵守他的思想则民风淳朴。儒家的道统从古到今一直延续,孔子的文明教化作为神圣的事物受到万众景仰。他的功劳是从有了人类以来最伟大的,是开天辟地的第一人。
#p#副标题#e#他的儿子乾隆帝曾八次来曲阜祭祀孔子,并表现得格外虔诚,把尊崇孔子的活动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潮。他到了孔庙大发感慨,史书上说“翌日,御书十二首诗文赞。”什么意思?一天写了诗二首诗?其中有一首诗曰:
诗示孔昭焕
和风融日扬前旌,近止尼山慰素诚。
道左追随贤后裔,心殷瞻就鲁诸生。
宫墙乍可窥巍然,笾豆从知备洁清。
岂可卿家荣幸独,崇儒雅化示寰瀛。
最后一句揭示了这位诗歌发烧友的真实想法:岂能让老孔家独享荣华富贵?目的是要把尊崇儒家、礼乐教化的统治理念昭告天下。
(四)祭祀孔子是重塑民族精神气节的血脉。
儒是什么意思?胡适先生认为,儒字即“懦”,儒者是西周统治下的殷商旧邦知识分子唯唯诺诺、苟且偷生的写照。《左传》和史记《孔子世家》中都记载了一个孔子的十代祖先正考父留下的一个带有铭文的鼎,其鼎铭曰:“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饘于是,粥于是,以餬其口。”大家想想,这是一个什么形象?然而自孔子之后,儒家不再是懦弱的代名词,而是积极入世、自强不息的一族。孔子从《易经》中汲取阳刚的一面:“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得载物”,以天下为己任,弦而歌之“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孟子继往开来,养浩然正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曾子一日三省吾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张载怀抱理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范仲淹更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宏伟抱负,为后世效法。在孔庙从祀的这些历代大儒,他们内圣外王,出将入相,当文臣不爱钱,敢于犯颜直谏,当武将不惜死,勇于马革裹尸。韩琦、李纲、文天祥、陆秀夫、史可法等各个时代的民族英雄,他们不畏强暴,刚正不阿,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宋仁宗时期,韩琦和范仲淹两人同时在陕西边疆,抗击西夏王李元昊,名重一时,朝廷倚为长城,并称为“韩、范”。班师回朝以后,又共同开创了庆历新政。“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南宋状元、右丞相兼枢密使文天祥被俘之后写的一首诗,当时,元将一直劝他投降,等看完这首《过零丁洋》的诗,再也不劝了,就请示元世祖忽必烈怎么办,忽必烈说:“谁家没有忠臣啊,好好待他!”让他干中书省,中书省是干吗的?全国政务中枢,元代以中书省总领百官,边远的行省也由中书省掌握。很多人都劝他,行了,你现在可以投降了!文天祥问:“南方在哪?”他刚出监狱里出来,有点找不到方向,有人指给了他,他面向南方,跪下,说:“但愿一死足矣!”忽必烈惋惜说:“好男子,不为吾用,杀之诚可惜也。”千秋忠烈啊,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史可法扬州抗清,城破被俘,他说:“城亡与亡,我意已决,即碎尸万段,甘之如饴”。顾炎武反对宋明理学,一生坚持抗清,但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求实精神,仍然在清朝光绪34年被列为先儒。
历代圣哲先贤、仁人志士的精神气节名载孔庙,彪炳千秋!在祭孔大典的氤氲烟雾中圣贤云集,栩栩如生,怎不让人心生崇拜,感慨系之!
(五)祭祀孔子是展示中国和平崛起的姿态。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中国正在崛起,这是不争的事实。奥巴马访问中国,在韩国一天,日本一天,而在中国,呆了四天三夜,为什么?中国正在崛起,加入到世界政治经济的大合唱。怎么看待中国的崛起,有人认为中国的产品质量差,偷工减料,不讲信誉;有人认为中国人随地吐痰,大声喧哗,不懂礼貌;有人认为中国人在食品生产中使用剧毒农药,良心坏了;有人认为中国存在“血汗工厂”,工人工作时间长,薪酬低,缺乏人道主义;甚至有人认为中国发展军备,炒作“中国威胁论”等等。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应该最讲诚信、最讲仁爱的国度竟然被人误解到这种地步!到底是我们做的确实不够好,还是少数西方国家别有用心,戴有色眼镜?我认为,两种原因都存在,一是近百年来,我们丢掉了中国人自己传统的美德,掉到了斗争哲学和实用主义的泥潭。二是一些西方国家对现在的中国不了解甚至别有用心。祭孔就是要唤醒我们心底的仁爱之心、敬畏之心和责任意识,做一个负责任的国家、有爱心的企业、有良知的公民;祭孔就是要高擎孔夫子的大旗,让孔子再次周游列国,宣传我们中国人坚守了几千年的文明、礼仪、仁爱、道德、和谐的传统美德,树立“和为贵”、“讲信修睦”的大国形象,让世界放心,为中国争取有利的发展环境。
这里我介绍一下近几年祭孔大典是怎样走向世界的:
改革开放之后,1984年,曲阜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开展纪念孔子诞辰活动的想法,每年孔子诞辰(公历9月28日)期间,举行“孔子诞辰故里游”活动,其中的祭孔乐舞表演成为一项旅游项目,不是祭孔,而是乐舞表演。
2004年,曲阜市委、市政府举办官方祭孔活动,由原曲阜市委书记张术平带头向孔子像敬献花篮,原曲阜市市长江成宣读祭文,实现了大陆建国以来第一次政府公祭孔子的突破,在海内外引起了较大震动。
在策划2005年的孔子文化节活动时,我们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构想:设想能否把世界各地的孔庙联合起来,一起来祭孔,并且由中央电视台各地的记者录制,现场直播,正好市领导春节前带队到中央电视台走访,市领导与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的领导见面,谈到组织全球联合祭孔活动的想法时,双方一拍即合。中央电视台成立了祭孔大典直播报道组,根据电视直播的需要,与济宁市一起策划直播方案。我们和央视直播组的同志们一起,在大陆按照东西南北中几个方位选择了7所孔庙,在海外选择了美国,德国、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香港、台北等地区的孔庙或华人社团,相约9月28日共同举办祭孔大典活动。
2005年9月28日 ,祭孔活动在全球各地同步进行。 浙江衢州在孔氏南宗家庙举行了公祭大典。祭祀人员以新上岗的教师为主,旨在弘扬师德教育。上海文庙举行了“华夏儒风”诗词演唱会暨楹联新作展览会。甘肃武威文庙举行了公祭大典和六佾乐舞表演。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举行了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祭孔大典。香港在湾仔伊丽莎白体育馆举行了2556年孔圣诞环球庆祝大典活动,举办了全港中学儒家名言书法大赛等活动。台北孔庙祭孔大典由马英九主持,孔子77代孙孔德成担任奉祀官,台北市小学生表演了六佾乐舞。已有1600多年祭孔历史的韩国汉城成均馆孔庙与本国243座乡校共同举行了祭孔活动,按照中国古代礼制,身着汉服举行释典大祭。新加坡华人社团在韮菜芭城隍庙举行了祭孔活动,儒家思想浸润星洲。德国华人华侨在科隆市郊孔子像前举行了祭孔活动。美国旧金山湾区华人社团在旧金山市政府大厅举行了祭孔活动。中央电视台各个频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国际广播电台、山东电视台及各省电视台同时直播,各大门户网站图文直播,光中央电视台就派出了600多名记者,租用了两颗卫星进行直播,声势浩大!
2006年的9月28,曲阜孔庙和台湾台北孔庙、台南孔庙同步进行祭孔,这是海峡两岸首次携手祭祀中华民族的文化先哲。台北孔庙祭孔大典由中国国民党主席、台北市市长马英九担任正献官,济宁市专门派出了祭孔参访团赴台湾参加,向台北孔庙赠送了明清彩绘孔子像;中国国民党派出原副主席林澄枝为代表的高层祭孔文化参访团来曲阜祭孔。 林澄枝向曲阜市赠送了台北孔庙珍藏的祭器复制件,来自台湾阿里山的原住居民代表从阿里山日月潭取来了故乡泥土,与取自中华文化标志城选址地曲阜九龙山的故土相汇。海峡两岸同祭孔子被评选为2006年度两岸关系十大新闻之一。
2007年是奥运会之前的最后一次祭孔。如何将奥运元素引进到祭孔大典中来,成为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孔子文化节组委会和奥组委文化活动部、中央电视台祭孔直播组的有关同志反复切磋,最后商定,由我们和中央电视台等机构公开举办评选活动,从论语中评选出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5句话,在祭孔大典仪式上,由山东省政府推荐给奥组委。祭孔大典上,山东省副省长将公开征集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不孤,必有邻”、“礼之用,和为贵”等5句论语经典赠送给奥组委活动部部长,作为推荐给2008年奥运会的迎宾语。之后,我们又去北京,和奥组委有关方面继续沟通协调。在奥运会开幕式上,出现了三千弟子诵读论语的开场节目,全场欢呼,震撼人心,“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等经典话语响彻天宇,全世界都听到了孔子的问候!舆论评价说,奥运会开幕式就是一次最好的祭孔大典!与此同时,祭孔大典音乐《金声玉振》也成为为奥运会颁奖音乐,音乐家谭盾说,这是我们的祖先留给这届奥运会的神秘的音符,是天籁之音,是在喝茶的时候忽然想到的,可遇而不可求。
2008年祭孔大典的主题是“仁者爱人、自强不息”。 “仁者爱人”出自《论语》,是孔子的核心思想;“自强不息”出自《易经》,意思是人们的德行每天都有进步,这两句话概括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如果说,全球祭孔、两岸祭孔是形式上的创新,那么。2008年的祭孔主题则更注重揭示孔子文化的内涵,注重结合孔子文化节的时代特色,用祭孔活动来引领人心,用孔子文化重塑民族精神,体现了孔子文化与当代中国现实的紧密结合。
2009祭孔大典的主题是和衷共济讲信修睦。在孔子诞辰2560年之际,恰逢新中国成立60周年,28日上午,在曲阜孔庙举行了以“和衷共济”、“讲信修睦”为主题的2009祭孔大典。在万仞宫墙前,举行了祭孔大典主题揭牌仪式,书画大师范增现场挥毫泼墨,写下“和衷共济”、“讲信修睦”8个大字,现场99位小学生也跟随书画大师一起写下“和”字,揭示了今年祭孔大典的主题。
(六)祭祀孔子是寻找两岸走向统一的智慧。
有人说,两岸能否实现和平统一,避免战争,是在考验中华民族的大智慧。1976年之前,大陆搞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台湾则推行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前几年,大陆恢复了祭孔,而台湾却是民进党执政,搞“去中国化”。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终于柳暗花明,重现生机:新一代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走亲民路线,关注民生,亲历亲为,颇有儒家风范。马英九在担任台北市长期间,年年主持祭孔大典。今年9月25日,马英九正式聘孔子第79代嫡孙孔垂长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孔垂长担任今年台北孔庙祭孔大典的主祭官。11月2日,马英九又聘请孔垂长为台当局“国策顾问”,孔垂长成为最年轻的70后顾问。马英九很聪明,他不和大陆比政治、比经济,比军事,而是比传统文化,如果我们大陆做的不好,就会被比下去,台湾就不会服气。国共两党和两岸民间社会都倡行孔子儒家思想,这对促进两岸关系和谐、融洽极具现实意义,因为以“仁”、“礼”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只讲和、统,不讲争战,两岸互统不互战,克己复礼,两岸归仁,和统就在其中矣。两岸共同举行祭孔大典这个倡行孔子儒家思想的重大信息和信号,对于带领两岸走向和谐、融合之路,无疑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七)祭祀孔子是唤醒全球华人心灵的慰籍。
孔子思想是2000多年来中国人安身立命的人生哲学,是中国人有别于其他民族的处事原则和民族性格,也是在海外的华人华侨怀念故国、安抚心灵、结交亲族的“神龛”。早期中国移民海外的历史是一部心酸的苦难史,他们一无所有,四海漂泊,只有怀揣着浸润到血脉里的儒家信念,靠着坚忍不拔、忍辱负重、顽强拼搏,才冲出了一条条生路,建立了一座座孔庙、一条条“唐人街”。海外的许多华人社区都建有孔子庙、孔子像,在孔子诞辰日举行祭孔活动。日本长崎孔庙的故事。
长崎是日本距离中国最近的古城。早在明治维新的1893年,旅日的华侨就集资在长崎市的大浦地区中心修建了古朴典雅的孔庙,当时华侨的钱不够,清政府也拿了些钱。这所孔庙的产权是中国政府和华侨的,他是日本中的中国。占地3300平方米, 庙堂巍峨瑰丽,大殿宏伟庄严、建筑古雅畅朗,殿内的全套祭器都是按曲阜孔庙的祭器复制。每年9月的最后一个周六的下午,华人华侨都来祭孔。这些海外的祭孔仪式,虽然并不那么规范,但他们的内心的虔诚却不容怀疑!孔子诞辰的时候敬上一炷香,教孩子们背上几句唐诗宋词,就是他们思念故国的信仰,就是他们莫大的安慰!
#p#副标题#e#(八)祭祀孔子是共读人类和谐相处的圣经。
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3楼一处楼梯拐角处,有这么幅画,上面的英文,翻译成中文,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是1985年,美国总统里根的夫人南希·里根赠送给联合国的。1988年,在巴黎召开的诺贝尔获奖者大会的闭幕式上,诺贝尔物理学获奖者内斯·阿尔文博士说:“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从孔子那里汲取智慧”。孔子和亚里士多德、释迦牟尼、耶稣、默罕默德一样,是人类永远敬仰的先知,孔子不仅仅属于他的故乡山东,也属于中国,属于东方,属于世界,是人类共同的宝贵文化遗产。如果把《圣经》、佛经、《古兰经》和《论语》等放在一起读一读,你会发现,他们的许多观点是相通的,都是劝人自律、向善、敬天、爱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跨越时空而不变,是人类共同的伦理、共有的价值观,只不过是因为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环境,而呈现出了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文本。这也是儒家道德能为东亚各国所奉行,孔子思想能为法国等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所启蒙,《论语》能够走进联合国大厅的关键所在。西方人有一个观点,如果一个人不信宗教,这个人不值得交往。我们说,孔子思想虽然不是宗教,没有像宗教那样用前世来安慰人,用来生去引导人,而是告诉中国人,要踏踏实实地做好今生,要作君子,要仁者爱人,修身齐家,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我们完全可以拿《论语》来和西方人、阿拉伯人以及世界各地的人平等地交流,友好地对话!我们在尊重西方人做礼拜的习惯、在理解穆斯林祷告的神圣、在支持佛教徒诵经权利的同时,我们同样也尊敬自己的文化传统。我们以传统的礼仪,向先师进行揖拜,表达对本国历史和文化的敬意,只会更加赢得世界人民的尊重和敬仰,试想,如果一个不尊重自己、谩骂祖宗的民族,谁敢和他交往?!
2005年我们搞的全球联合祭孔,就得到了世界各地的孔庙组织、儒学机构、社会团体的相应和支持。这些国外的机构、团体和热心人士并没有什么政治目的,只是想表达对中国古代先知的敬意,学习和体验孔子仁爱思想,重温人类最初的良知。大家看没看一个新闻?2010年10月28日,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一项决议案,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并且赞扬儒家思想对人类社会的贡献。这是民主党德州联邦众议员格林 9月份提出一项议案,这个格林议员,不是华裔,而是一位黑皮肤的非洲裔议员,奥巴马的非洲老乡, 他说:“ 孔子的儒家思想对全球许多国家的社会与政治思想,带来深远的影响,包括中国、韩国、日本以及越南等等。孔子的著名思想包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哲学。”一个月后,决议案以361票赞成,47票反对,获得国会众议院通过。美国众议院,这个反华的大本营,终于向孔子看起,也要搞纪念孔子诞辰的活动啦!
可以说,今天的祭孔大典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仪式,它经过了2500多年的历史沉淀,已经包含了太多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文化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不仅存在于历史冰冷的竹简中,也关乎当代中国的崛起,关乎中国以什么样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关乎中国人对自己民族的看法、对历史的态度、对自我的认识。而且,她还是指向未来的。我们都是中华民族5000年历史长河中的浪花,人活70 年、80年、活100年好了吧,人终究要老,浪花溅起,又消失于大河,而祭孔大典将会依然鲜活,依然常青,与中华文化同在,在未来的世界展示东方文明的风采!
我们还可以说,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祭孔大典这一古老的仪式已经完成了与当代社会的接轨,千年古柏又重新绽放出她迷人的魅力,成为中华民族缅怀圣哲先贤、重塑民族信心的载体,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舞台,成为全人类共享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