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月三,生轩辕
在汉族,三月三古称上巳(sì)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轩辕黄帝被尊为中华人文始祖,是华夏子孙的共同祖先。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就是在这一节日宴饮时即兴完成的佳作,史称兰亭修禊。

兰亭序

兰亭修禊图
上巳节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传统的上巳节在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也是祓禊的日子,即春浴日。上巳节又称女儿节。三月三上巳节与九月九重阳节相对应,正如汉刘歆《西京杂记》称:“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一个在暮春,一个在暮秋,踏青和辞青也随之进入高潮。

真武大帝
农历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真武大帝的寿诞。真武大帝全称“北镇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生于上古轩辕之世华历三月三日,是道教中主管军事与战争的正神。各地的道教宫观(如: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在三月三日这一天都要举行盛大的法会,道教信徒们也会在这一天到宫观庙宇中烧香祈福,或在家里颂经祈祷。

盘古开天辟地
“三月三,盘古山”,农历三月初三是盘古山朝圣的日子。盘古开天辟地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传说之一。盘古开天辟地创造世界的神话流传久远,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的盘古庙会,都有数十万之众从四面八方赶来,祭拜人根之祖—盘古、并藉此机会为亲朋祈福。

壮族三月三“歌圩节”
农历三月初三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又是重要的歌舞节日,其中以壮族为最。由于是日的活动以对歌为主,故亦称“歌圩节”、“歌婆节”等,亦简称“歌节”。 有称是为纪念刘三姐,刘三姐歌声优美,被奉为歌仙,后人便在她逝世的三月初三唱歌三天三夜,纪念歌仙,因此也叫“歌仙会”。
“壮族三月三”不仅是广西壮族的重要节日,也是当地汉、瑶、苗等民族的重要节日,在广西各族群众心目中的地位不亚于春节。每年农历“三月三”为广西公众假日,自治区全区放假两天。

三月三,又是黎族传统的郊游节,是聚居在贵州、湖南、广西的苗族、瑶族的“花炮节”,是侗族社交游乐节日,也是朝鲜族人祭祀祖先的节日,亦是侗、苗、布依等民族的传统节日。

人文始祖伏羲
要说“三月三”的来历,可推到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鲁西、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据史料记载和专家考证,济宁市泗水华村镇为华胥故里、伏羲生地,济宁微山伏羲庙为现存最早的伏羲庙,另有邹城郭里的羲皇庙(俗称爷娘庙)遗址,从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的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云集圣地,朝拜人祖。

王母娘娘蟠桃会
农历三月三,在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 “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扬。”
农历三月三也是通灵人士,如女巫、神汉等宴请鬼神的日子。在这一天通灵人士常聚在一起欢庆,并摆宴席宴请鬼神,以感谢他们赋予自己的神通能力。

鬼节
江淮、江南一带,每年农历三月三称为鬼节,传说这一天鬼魂出没.夜晚,家家户户在自家每间房屋里鸣放鞭炮,来吓走鬼、驱鬼。湖北红安县、河南省光山县,也把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定为鬼节,光山自古便有“三月三,小鬼撂青砖”的童谣,传说在这天夜晚是鬼魂出没的日子,家里的大人都会早早的关上大门,并在门口摆放一些大蒜,蒜字与算谐音,意思就是说当鬼魂从门前经过,就说算了,不去这家了。

邹城峄山白云宫三月三法会
当然上面的之说难免会让人心生些许敏感,民间对“三月三”亦有三月节、三月会、女儿节、求子节、游春节等不同称谓,而所有说法中最浪漫的莫过于中国情人节之说。

上巳节
三月三被称作中国的情人节,由来已久。有诗为证,李白诗云:“啸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这里的年年柳色,即指农历三月三的情人节。老百姓将多情人的浮浪叫做寻花问柳,即源于此。另外,在一些少数民族中间,至今还保留着三月三赛歌会的习俗。云南的少数民族,在农历三月三这一天,许许多多的靓男少女成群结队对歌定情,互赠信物,幽会密林深处,这场面堪胜当今国人热衷的欧美国家的情人节。

上巳汉服成人礼
今天,我们的情感表达多以西方情人节、感恩节、圣诞节作为载体。中华传统节日——上巳节,被许多国人所遗忘。要知道,我们曾经是那样一个浪漫的民族!我们的先人曾经生活在离造物主最近的地方,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爱、什么是真正的浪漫、什么是真正的美的生活。我们在匆匆行走的路上把自己的东西弄丢了,仓促起身,把别人的东西捡起来,当成自己的,然后继续往前走。但是,别人的永远不会成为我们的。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停下来,想一想我们是谁,想一想我们来自何处。我们无法真正进入那些图景那些文字背后的生活,但是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力量。这是我们更好前行的希望所在。
中国人过中国节,上巳节,祝福各位三月三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