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地区属大汶口文化的中心分布区,在这一区域发现的大汶口文化遗存十分丰富,资料也比较系统。其中兖州的王因遗址是一处比较典型的大汶口文化遗址,其中在王因遗址中发掘出的899座墓葬反映出了原始社会由母系制社会向父系制社会的过渡。
王因遗址位于兖州市王因村东南的一片高地上,东距泗河约四公里。该遗址的发现是在1975年的秋天,修路挖沟的时候发现了这处遗址。后于1976年春至1978年,连续进行了6次发掘,先后清理出大汶口文化墓葬899座,房址14座,灰坑423个,以及少量的柱洞遗迹。无论是房址、柱洞或灰坑,皆主要分布于发掘区的南北两区。出土了大量石、陶、骨、玉、蚌、牙、角质器物,还有不少动物遗骸。这些发现大大丰富了大汶口文化的内涵,为研究大汶口文化早期文化增添了弥足珍贵的资料。
王因遗址的底层堆积共有五层。第五层范围较小,仅限于遗址中心部位,属北辛文化晚期,第2至4层均为大汶口文化堆积,厚约1至2.6米,是此遗址中最主要的文化层,属大汶口文化早期阶段。而墓葬是王因遗址最主要的遗迹,6次发掘共清理大汶口文化墓葬899座,多数墓葬集中在中区范围内,西区、北区、南区墓葬较少,说明这三区已是氏族墓地的边缘地带。根据墓葬开口层位,899座墓分布于3层内,第2层有墓葬402座,第3层有墓葬376座,第4层有墓葬121座,各层墓葬之间以及同层墓葬之间多有打破、叠压现象。
墓葬多为长方形浅穴,部分合葬墓和二次葬墓的墓穴为方形或椭圆形浅穴。填土中有意掺入红烧土末,是王因墓葬的突出特点。一般无葬具,只在个别遗骨之下有一层薄薄的黑色物质附着于墓底,可能是辅垫的编织物痕迹。
埋葬制度以单人葬为主,单人葬墓共732座。合葬和二次合葬墓占有一定比例,合葬31座,其中2人合葬墓26座,3人合葬墓2座,5人合葬墓3座,皆为仰身直肢葬。多数为同性合葬。异性合葬墓只有4座。二次合葬墓98座,既有单人的,也有多人的,最多24人,遗骨分排或分层安葬,同一个体的遗骨往往按一定方式放置一堆,这类墓中死者亦多为同性。迁出墓葬共发现38座,这类墓多是死者被实行二次葬时,开墓取走头骨、盆骨、四肢骨后所遗留下来的残墓。它既不同于一般墓葬,也不能归入二次墓葬中,故单列一类。葬式以仰身直肢葬为主,侧身、俯身和屈肢为数极少。单人葬基本上都是头东脚西,个别墓为单人俯身墓,这类墓均不朝东,可能为凶死者的墓葬。
王因墓地的材料表明,这里的大汶口文化的居民也存在并流行着成年男女拔出侧门齿的习俗。还在一些人的下臼齿外侧,发现石质、陶质小球,与之相对应,存在下颌骨齿弓严重变形现象,男女老幼不乏此例,显然系长期磨损挤压所致。
899座墓中有随葬品的537座,约占60%,随葬品除随身佩戴者外,多置于死者脚下或两侧。在合葬墓中,随葬品多按个人分别随葬,但也有一些随葬品不易分辨是单为某个人随葬的。随葬品中多是日用陶器及仿制的明器,主要有釜形鼎、罐、豆及一些彩陶盆、钵等,还有不少造型奇特、无实用价值的觚形陶器,是该墓地富有特色的代表器物。
王因遗址发掘的最大收获,就是出土了一大批大汶口文化早期的墓葬,对于研究大汶口文化的墓葬形制、埋葬制度、葬俗以及墓葬所反映的社会制度等,都具有很大价值。发掘的899座墓葬材料表明,王因遗址的先民们,通行一套比较固定的葬俗,死者头向一般朝东,这种固定死者头向的习俗是受某种共同的原始宗教的支配。对夭折的儿童也采取了与成人相同的葬式埋入公共墓地中,有的还有随葬品,而不像有些仰韶文化遗址那样对儿童实行瓮棺葬并埋于居住区内。对一般死者,以仰身直肢葬为主要葬式,有少数墓为上下肢微屈或侧身支肢、屈肢,其墓向与仰身直肢者相同,可能偶尔为之,不具有宗教信仰上的意义。对一部分二次葬、迁出葬的行葬过程,我们也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当时对这一部分死者先实行普通的浅穴土葬,过一段时间之后,开墓取骨将主要的大骨头如头骨、盆骨、四肢骨迁出,移入新穴,进行二次埋葬。迁出墓葬与二次墓葬应视为同行葬过程中不同阶段的遗迹。这一葬俗是大汶口文化早期流行的葬制。为死者随葬的主要是日常用具、随身饰物和祭食。生产工具的数量很少,此外,还普遍随葬一种用途不明的器皿。
王因遗址出土的杯子
王因遗址出土的彩陶盆
王因早期墓葬所能够反映的社会因素主要有两点:一是较为普遍的同行合葬及多人二次合葬,为王因墓地的突出特征,反映着氏族成员间血缘纽带在起作用,氏族制度尚未解体。二是有随葬品的墓一般为三、两件,大都是生活器皿,贫富差别不大,当是处在母系氏族社会的后期。而在王因晚期的一些墓葬中,石质农业工具及狩猎工具主要为男性随葬品,而女性则常随葬纺轮等工具,反映了大汶口文化在这一阶段,两性分工已十分明显,在以农业为基础的社会生产中,男性已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力量,而女性已退居次要地位,从事家庭内部的管理和纺织等辅助性劳动。劳动量的变更,促使主导地位的变化,标志着母系氏族制行将退出历史舞台。
济宁市泗水县尹家城遗址出土的龙山文化代表器物,标志着原始陶器制作的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