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司火之神
上回说道:那女娲伏羲乃人类始祖,以兄妹相交生成肉球,散射地球继而成人。这是济宁市嘉祥县武梁石室第一石第二层上右边的第一幅帝王图刻。那么,这回,记者跟随骆教授一起,带您继续从神话、从历史、从各个角度去解读石刻上的第二位帝王———祝融。从女娲、伏羲开始,向左的第二位帝王图刻表现的便是祝融。
画面上,祝融身稍前倾,头戴斜顶进贤冠,左手上举,右手平屈。左边隔栏上的题榜是:“祝诵氏无所造为,未有耆欲,刑罚未施。”(翁方纲考“未”应为“末”,“耆”应为“嗜”)。
为何这题榜之上的名字是祝诵,而世人却称其为祝融呢?骆教授说,祝诵即祝融,传说是天上的大神。据《通鑑前篇》记:“祝融氏又作祝诵氏。是时天下恰和,万物咸若。祝融所弇州之鸣鸟,以为乐歌。谐神明而和人声,以火施化,亦号赤帝。这段说的是,祝融本是神明,为火化而生,因此又被一些地区称之为火神。很多神话图案上的祝融形象也是须发赤红。据孙希旦《集解》:“祝融,在地火行之神。黎为火正,其官亦曰祝融。祝,续也。融,明之盛也。祝融者,言火德之继续而光明者。”《白虎通德论·号》中在描写祝融时说:“祝者,属也;融者,续也。言能续属三皇之道而行之,故谓祝融也。”
这段是说,祝融在三皇之一。那么三皇,都有哪三皇呢?《风俗通义》引《礼号谥记》记:伏羲、祝融、神农为三皇。按照《礼号谥记》中所云,上回我们已经基本了解了第一“皇”———伏羲,他的功绩是创造了人类以及人间一切的秩序、制度和一些原始的计算方法。那么这祝融又是因何功绩列入了三皇地位的呢?
祝融不施刑
司书记载:“祝融,颛顼氏之子,曰黎,为大官。”
传说,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传说都是炎帝的后裔,黄帝打败炎帝之后不久,颛顼统治人间,他把天上、人间的一切事情都管得十分严格。他使太阳、月亮、星星都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许移动,以致有的地方很亮,亮的睁不开眼,有的地方很黑,黑的看不见物。共工约集天下受压的众神,自己当盟主,率领炎帝的余部,突然发难,反对颛顼。双方展开激烈的战斗,从天上打到地上,一直打到不周山下。
不周山是人间的一座大山,它平地突兀,直插云霄,象一根撑天大柱,也是颛顼维持其统治的重要凭借之一。
双方在山下战的难分难解,共工一时不能取胜,忽然怒气发作,一头向不周山撞去。这个从来以勇气著称的大力士,一用力,轰隆一声,把不周山这根撑天宝柱碰断。“哗啦”一声,天的一角也随之塌了下来。共工氏虽然没有取胜,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却都活动起来了。
女娲氏只得又一次把天补上。这之后,天体上的许多现象仍然在活动,于是世界避免奇明奇暗,给人们带来了方便。、
共工败了,祝融成了部落的首领,祝融接受共工做事过于激动,刑罚过于苛刻严厉致遭失败的教训,一改而为抑制贪欲,无为而治和不施刑罚的方式治理天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受到后世的称赞。
骆教授解读,石刻上的祝融身子向右探去,伸手弓腿的形象,似是在施行与共工不同的,对人们进行劝化的主张,也正与神话之中的不施刑罚内容相合。“题字中的十二字评论体现了祝融在治理天下时,与共工不同的特点,也是儒家治国的一贯主张。此象出现在伏羲之后,神农之前,正是如《白虎通德论》的主张,将此三人奉为三皇,是将祝融地位抬高的一个例证。”骆教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