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参考译文:
孔子说:“看他的所作所为,观察他的由来始末,了解他的心理寄托,他还能躲藏到哪里去呀!他还能躲藏到哪里去呀!”
——李泽厚解
先生说:要观察他因何去做这一事,再观察他如何般去做,再观察他做此事时心情如何,安与不安。如此般观察,那人再向何处藏匿呀!那人再向何处藏匿呀!
——钱穆解
孔子说:先看一个人做了什么事,再了解他做这些事的动机,最后审察他做了这些事是否安心、快乐。一个人是邪还是正,怎么掩藏得住呢?
——曾仕强解
明然按语: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都是在讲人的抉择问题。一个是择业,一个择偶,人分辨是非对错,美恶正邪的能力太重要了。对于为政者,能不能选对正确的人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做正确的事,尤其重要。
这个世界,既要有千里马,也要有能识千里马的伯乐。千里马们常叹,伯乐不常有;伯乐们也常说,人心隔肚皮,知面容易识才难。这一章,孔子来告诉我们识人辨才的智慧。
1、视其所以——初次见面,第一印象
人与人第一次接触,不管是求职若渴或是求贤若渴的,都非常在意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包括什么的?这个就是孔子讲的“视”的内容了。眼睛在第一时间,都能直接或隐约给了我们一个人的初步印象:一个人的五官样貌,一个人的穿着打扮,一个人的举止行为,一个人的修养气质……在现代,求职若渴的人还会精心的准备自己简历,修饰自己的过去;求贤若渴的人同样事先做好宣传广告,突出自己公司优厚的待遇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这里的“视”,可以解释为“简单的看”,以做到对人的初步了解。“所以”,可以认为是“已经呈现的结果”如上面讲的,是“视”的对象:外貌、穿着、行止、修养、简历、广告等等。
2、观其所由——深入交流,再做选择
初次见面以后,双方都会给彼此留下第一印象。但是人总是很警惕,特别是有经验的求职者和求贤者,都会在想对方的简历或宣传是不是表面文章。当然,现在这个时代,对于普通的人才,选择权还是在招聘者手里。因此,我们总能看到大多数招聘少不了笔试、面试。
这里的“观”,可以解释为“细甄(仔细分析鉴别)”,以达到对人才的进一步摸底和遴选。“所由”,可以认为是“所作所为,表现”如上面讲的,是“观”的对象:可以是笔试,也可以是面试或是各种形式的考试。
当然了,如果这个人才特别牛的话,上面这个过程就要反过来了。这样的人不多,但也存在。而且这种人并不在意一般人眼中的待遇与升迁,更看重是其他一些因素,比如:自己的才华是否能得到施展或是自己的理念与公司的经营战略是否一致,乃至于这个公司领导人有无吸引自己的独特魅力等等。
经过双方的相互的深入了解,是否就确定求职者就能留下来做几年甚至一辈子呢?这个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这就需要看第三步:
3、察其所安——考察试用,最终确定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要真正了解一个人或是一个公司,仅凭三言两语、五六七天估计是不能够做到的。就像俗话说的,“是驴子,是马,得拉出来溜溜!”于是,我们现在常见,人才与招聘方之间往往有一个试用期合同——短则一个礼拜,长则一年。这个试用期存在的意义,就是双方相互考察,各自给自己留一条退路。求职者,认为这个公司自己没有发展的空间或是其他原因不适合留下来,他可以走掉;招聘方也可以通过实践考验,判断是否是自己所需要的人才。
这里的“察”是“考察”的目的做最后的决定:去或留。“安”,可以理解为“定下什么心”“安心”,也就是考察人才或招聘方是否名副其实。一个人到一个地方,一开始因为很新鲜或是很陌生,会有所约束、有所顾忌、有所隐藏。等到熟悉以后,可能就会显露远有的本性了。对于人才来说,是否能在这个公司定下心,感到安心,值不值得为之奋斗,在这个试用期内应该有一个清楚的决定;同样对招聘方来看,他也可以在试用期内考察,这个人是否有真才实学,是否能很好的完成公司既定的任务,是否能为公司利润增长、人员培训、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做出贡献。
这个试用期的存在,对千里马和伯乐再次给双方相互选择的机会,有些因为欺骗而走在一起,因为水落石出而分开;有些因为误解而走在一起,因为深入了解而分开;大部分通过还能通过彼此的考验,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
拙文新甄: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孔子说:首先看一个人的现状(能见的:外表、气质、衣着、修养、履历……);其次仔细的分析这个人他的所作所为(不能见的:动机、目的);最后,(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考察这个人安的是什么心。那么这个人还能掩藏到什么呢?那么这个人还能掩藏到什么呢?
注:
1、视:用眼睛看到的,是最粗浅的现象,可能是真相,也可能是假相。只有做到不单单“以貌取人”,不单单“以表面现象断定事物的性质”,才有可能选对人、做对事。
2、观:同样是用眼睛,却是比较是仔细的、带有目的方向性的去看,比如生活中的“参观、观赏、观看、观战”。看一个人,不单单“视其所以”,简单的看表象,而是要进一步分析这个表像背后的动机、目的、原因等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认识清楚一个人。
3、察: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考察,考验。人总是两面的,我们第一次“视其所以”,第二次“观其所由”,也许仅仅看到的是一个人的一个方面,甚至于刻意表现给人看的一面。比如,对我们喜欢的人,我们总是希望给对方良好的第一印象,在一开始接触的时间里,我们尽量的表现自己好的一面,隐蔽自己的缺点,恋爱中的男女大概就是如此吧。但是,“纸终究包不住火”,只要有心去考察一个人,肯定能发现他的另一面。人有缺点并不奇怪,关键是选择者,是否能接受,这个就重要了。
4、视、观、察,是人们正确认识人和事的次序:从表面,到深入,到实质。特别是对于察,需要一段时间,需要有心分析,需要全面的、理性的考察人事的两个方面,最后才能得出结果,不可随意妄下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