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女性一说起孔子,有些人会对他缺乏好感。原因简单,凭的就是《论语》中的那句话:“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认为孔子轻视女性。
因为有个“养”字,表明这里的女子和小人是指家中的人。宋代的朱熹注解“女子”为家中的妾,而“小人”则是家仆或下人。钱穆认为妾要比仆人近一些,所以孔子会把“女子”放在“小人”之前说,因为善于管理妾与臣仆,也属“修身齐家”中的一件大事。可见在宋代,人们就没有把孔子所说的“女子”看作是所有的女性。
还有一种解释,倒是有些依据。认为先秦语言多为一字词,男人多称为人,也称为子;而女人多称为妇,也称为女。那么由此可推理出“女子”并非泛指所有女性,而是和淑女相对的一类女人,如同“小人”与“君子”的差别一样。按这种理解,君子和淑女便是人格上成熟的人,而小人和女子则是不成熟的人。这么解释,也有一定道理。
现在的学者很好玩,还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出孔子蔑视女性的原因,认为孔子是因为出身特殊,所以对女性有这样的态度。《史记》中说到孔子出身时说,是孔子的父亲叔梁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因孔子是野合而生,所以他会把他对母亲蔑视的情结,扩展至所有的女性身上。这种推论是完全站不住脚的,一看就是对孔子的思想并不清楚。
从儒家的观点和实践来看,儒家对女性的看法与今天最大的不同,就是对女性意识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认定,它和今天完全忽视性别差别,而盲目地追求男女平等的观点完全不同。在儒家观念中,男主外女主内不过是基于性别差异所导致的社会分工不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张扬感性、温柔、善良、包容的女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