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合称“孔孟”,孟子与孔子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仁义”成为了一个词,但“仁”与“义”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仁:更多的组词为“仁爱”“仁慈”“仁德”“仁厚”等。
义:更多的组词为“义务”“义举”“正义”“义正辞严”等。
从组词上看出来了吧?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仁”。“仁”最简单的表述就是“爱人”,即对人尊重和同情,它是统摄“义、礼、忠、恕”等德行的最高理想, 也是个人修养的最高标准。所以,与“仁”联想,我们想起宋襄公的故事、想起农夫与蛇,甚至想起懦弱。
义,仅仅是孟子的思想之一,与“义”联想,我们能想起文天祥、想起岳飞、想起“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想起谭嗣同、想起“义学”武训等等。
孔子以“仁”爱天下,其博大胸襟,坚毅不动摇,始终如一,而荣登圣人之位,令世人尊崇;
而孟子以“义”藐视天下,甘当重任,付诸行动,身体力行,无惧无畏,大公无私,义薄云天,剑指帝王,说出:“君为轻,民为重”,其勇气,其置于生死于不顾的胆识,其忧国忧民之心,天地可鉴。
仁的含义多有温文尔雅、宽厚仁慈的意蕴,义的含义多有责任、义气、承担的含义,如“含义”、“讲义”、“意义”、“演义”、“侠义”,义,更多的渗透进了中国人的文化基因。
例如道与这两个词相组合:“仁道”、“道义”就有很大的区分。
孔子的仁需要善良的良心和道德为基础,来作为前提条件,否则这个仁就会培植出许许多多的伪君子,而有孟子的义,你就不要担心这些。因此有仁不一定有义,不一定有良心和道德;而有义就一定有仁,有良心和道德。从这个意义上说,孟子更不容易,他难就难在他必须取舍,必须奉献,必须为他人的利益和幸福牺牲,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生命也在所不惜。(引自李善宝《鱼与熊掌的选择》)
孟子的义,在现实社会中更实用,更有现实意义,社会更需要义举、需要责任、使命、担当、需要义不容辞、需要浩然正气,需要“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如果说仁是理想,那么义就是实践;如果仁是你应该怎么做,那么义就是规则,就是你必须这么做。
当我们身处风云激荡、风云际会的大时代,我更喜欢孟子,于是在我眼中,孔子是一位温文敦厚的、向人作揖的长者,而孟子就是一位大义凛然不可侵犯的雕塑、榜样!
孔子比孟子更和蔼,孟子比孔子更伟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