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者孔子之弟子也。子路是孔子诸多弟子中的七十二贤之一。《史记》载子路之死,如下:
于是子路欲燔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
子路在被攻击之时,帽子的簪缨断了。他谨守礼法,想整冠之后再走,然而敌人并没有等他,瞬间即被敌人剁为肉酱了。这简直比唐吉诃德还唐吉诃德。由此可见,夫子的礼法之害人。但事事都应该有个公正的评价,以夫子的通达,平日虽然讲礼,生死之际,帽子是否系好,大概是顾不上的。“君子死而冠不免”,当非夫子教导的本意,但子路有这样的拘执,又确实是夫子教导的结果。人不能不对自己的影响负责,但人又必然无法对自己的影响负责。极亲近的弟子这样死去,夫子沉痛之中,只怕不免还有这样的感叹。
当今的中国社会,象子路这样的人是少之又少了,替而代之的是不讲原则只讲利益,办起事来只讲结果不择手段.什么原则诚信等等的古人的优秀传统美德,一概抛诸脑后扔进了历史的垃圾堆,一些讲求变通、打擦边球的手法则受到世人的普遍青睐,已被捧为不二的法则。这难道不是东方文明的一大悲哀么?这样的社会这样的文明这样的中国,能够存在多久?
中国的改革开放,迎来了经济的腾飞,思想的解放,使中国一步步走向了强大,为此全世界的华人无不欢欣鼓舞,扬眉吐气。但是我们在引进西方的资金、技术、理念、思想的同时,也捎带着引进了大量的糟粕。很不幸的是,西方那些劣质的处世思想,不但没有被屏蔽掉,反而引发了中国人的劣根性,被无限的放大,进而发扬光大了,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这何其痛哉!
反观西方文明呢?他们不但在弘扬竞争、强者生存的道路上坚定的走着,而且正在做着我们老祖宗引以为自豪的事,讲求原则,讲求信誉,讲求公平。对此,我们难道不应该汗颜么?
有的哲学家,曾为此辩解,经济的发展势必造成道德的后退和滑坡。难道我们这个有着几千年不间断文明的民族,一定要在道德的二反背律中,重复别人走过的老路不成?
民族的悲哀在延续,我们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