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孔子,我们总好赞扬他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的本色,而对于他在数学方面的造诣与对于数学教育的重视,却知之甚少,说之倡之更少。在实行素质教育、提倡全面发展的当下,重新温习与理解孔子的数学教育思想,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我们都知道自从有了孔子,才有了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学校——杏坛。在 《论语·述而》篇中,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是他的 “己欲立而立人”的具体阐释,也就是说,要想培养出真正的有独立人格和独立才能的人才,就要立志于正道,据守着美德,依靠于仁爱,学习与掌握六艺。而六艺则是指礼、乐、射、御、书、数。礼指礼仪,乐指音乐,射指射箭,御指驾车、书是识字,数则是以计算为主的数学。
从孔子的教学理念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作为他的学生,当然要有远大的志向与理想 (志于道)、要培养崇高的品德 (据于德),要涵蕴博大的仁爱 (依于仁),但是仅有这些还不够,如果没有改造世界、创造生活的多才多艺,还不能成为真正的于社会于人类有益的人才。
孔子的教学理念的形成,并不是凭空而立,而是立足于他的人生经历和生活实践。他说自己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吾不试,故艺”。也就是说,孔子小时候因为贫穷,没有地位,所以能干许多人认为卑贱的事,因为不能出仕做官,才学到了许多谋生的技艺。在孔子学到的诸多技艺之中,数学就是相当重要的一种。比如,孔子结婚生子之后,为了解决养家糊口的大问题,便去鲁国权臣季孙氏家里担任委吏。委吏就是管理仓库的一个小差役,但是看似容易,做好却难。他的前任就是因为计算不精、管理混乱和有贪污嫌疑而为季孙氏不满。孔子并不嫌这个职位卑贱,反而尽心尽力,料量开斗,会计出纳,全部做得清楚明白。后来,孟子对于孔子的这一人生经历给予了很高的评论,他说: “孔子尝为委吏矣,曰, ‘会计当而已矣。’” (《孟子·万章下》)
在孔子的学生中,也有因为数学突出,而在经济领域取得大成就的人。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子贡。《论语·先进》载孔子之言曰: “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臆则屡中”,意思是说颜回在道德上差不多完善了,但却穷得丁当响,连吃饭都成问题,而子贡不安本分,用自己的所学去做买卖,囤积居奇,猜测行情,且每每猜对,因而十分富有。《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亦载: “子贡好废举,与时转货资……家累千金”,这里的 “废举”是指贱买贵卖。“转货”是指随时转货以殖其资,翻译成现在的话就是:依据市场行情的变化,贱买贵卖从中获利。由于子贡在经商上大获成功,所以司马迁在 《史记·货殖列传》中以相当的笔墨对这位商业巨子予以表彰,肯定他在经济发展上所起的作用。 “七十子之徒赐 (子贡)最为饶益,原宪不厌糟糠,匿于穷巷,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夫使孔子名布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因为子贡的富有,也就使自己与儒家学说有了高的地位,连各国国君都要与他 “分庭抗礼”——把他当作最尊贵的宾客。
如今,两千多过去了,重温孔子及 《论语》中对于数学教育的教诲,对于我们搞好数学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当不无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