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数千年漫长发展中不断塑造和培育的正面人格,或者说集体人格,就是被历代中华儿女广泛接受并尊崇的君子人格。
文化
如果没有孔子留下的文明造血新机制,华夏文明可能很难延续至今。
自秦至清,漕运线路持续变动,漕运的区域指向随之变化。这种变化不仅意味着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区域在空间上的地域关系的变动,同时也引发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变化;与此同时,漕运越来越多地发挥其社会功能。
法家可分两派:秦法家和齐法家,前者以管子晏子为代表,为管晏派;后者以商鞅为代表,韩非子集大成,称商韩派,为法家之正宗。
重塑以孔子为标志的“君子”人格典范,凸现其“躬行”的现实属性和实践特征,既是中华传统文化价值阐释的题内应有之义,也是建设现代道德文明的时代课题。
这则成语,比喻气量狭小、才识短浅的人。
孔子的“仁”“礼”统一观,也是西周“礼乐”文明的终结和春秋战国“轴心时代”文明的肇始在思想史上的具体象征。
我们在确立中华文明的经典体系之时,必须有发展的文明观念,学习并超越性地融合汉、宋、清代经学与西方经典。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天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信仰与自由是否矛盾,信仰是否会侵犯、危害自由,取决于信仰的品质,不可一概而论。不同的信仰有不同的品质,信仰有高低、优劣、正邪、善恶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