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居南宁五年多了,依旧难忘家乡的煎饼香。
纵使寻遍南宁的角角落落,带着山东特有标签的煎饼是真寻不到了。越是寻不到,心里越是惦记。
记得婆婆来南宁的那段时间,没有了一日三餐的煎饼,让她老人家在饮食方面是格外地不适应。后来小叔子从山东寄来一些,且不说邮资比煎饼本身还贵。婆婆饱餐一顿后,不舍得再吃,留着久不久打一下牙祭。终于,黄色的煎饼变了灰色,节俭的婆婆便拿到太阳下去晒。越晒颜色越深,霉得越厉害。我跟婆婆感概,总算明白南宁为什么没有煎饼,应该是因为南方特有的潮湿,煎饼不容易存放。
即使这样,那伴随了我几十年的煎饼,久不久还是令我非常想念。
妹妹知道我这点小心思,隔三差五地总会寄一些过来。为了保持煎饼的新鲜和原味,细心的妹妹总是提前去预定,还要特意嘱咐不要洒太多水,并强调煎饼的去向是路途遥远的南宁。
每次收到快递过来的煎饼,我总会迫不及待地打开,那玉米特有的芳香味道也弥漫开来,整个房间都萦绕着煎饼的味道。我会异常兴奋地打电话告诉妹妹,虽然经历了兜兜转转,但这煎饼不曾变形,完好如初,新鲜如初。一直到我吃完为止,也不曾坏掉。
我按照自己平时幻想的吃法,或者是炒了豆腐皮香菜卷在里面吃,或者是做了肉末酸豆角卷在里面吃,或者是用小葱和黄豆酱卷在里面吃,总是把自己吃得很饱很过瘾。
吃着吃着,我又会想起婆婆做的芝麻盐,和小葱一起卷在又薄又软的煎饼里,让人垂涎。
偶尔,曲阜的朋友也会给我寄些曲阜煎饼过来,曲阜煎饼里面掺有花生油、细碎的花生米、大葱,又香又脆,可口得让人欲罢不能。
今天又收到了妹妹快递来的煎饼,是用含麸子的小麦做成的,色泽微红,又薄又软,散发着麦香。我已顾不上是不是午餐时间,卷上辣酱和小葱大快朵颐起来。
难忘煎饼香,还有什么能比家乡的味道更让人眷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