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著名诗人余光中在《寻李白》中这样写到:“酒入豪肠,七分化作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诗和酒都与李白结下了不解之缘,没有酒,也许就酿不出诗仙心中的锦绣华章;没有酒,也许就不会有太白“酒中仙”的飘逸。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在李白的诗里,随处可见到酒的影踪。酒助他“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皮日休语),于是有了“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神来之笔,也留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万丈豪情。
太白在青少年时代就显出不凡的才华和远大的抱负,为实现自己经世致用、兼济天下的抱负和政治理想,他来到长安,致力于“致君尧舜”的求索,但很快失意而归。在踌躇满志的太白心中,酒是一株忘忧草:满怀豪情常借酒而倾:“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襄阳歌》),怀不世之才,抱经济之志,酒亦使他狂放不羁:“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江上吟》)在受皇帝征召入京后,玄宗对他恩宠有加,太白以为可以一展抱负,奈何他浮云富贵、粪土诸候、卓尔不群的个性,受到了当权者的排挤和冷遇,深感难大展宏图,在诗中他发出了这样的喟叹:“安能摧眉折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在一次醉酒之后,他借着酒劲,令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奸相杨国忠磨墨,为敢怒而不敢言的天下人出尽了心中不平之气,也成就了诗仙傲岸不羁、千古流芳的一段佳话。
终于,不屑阿谀奉迎、也不愿与世浮沉的诗人选择了自请还山,从此离开官场是非地,开始了寄兴诗文、逍遥山林的云生水涯,在山花水月之间安抚自己受伤的灵魂。然而身在江湖,心悬魏阙,在似醉非醉中,他写下了字字都包含酒韵、句句都深蕴酒香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诗人昂首天外,雄健奔放的气势挟山风海雨而来,让人不由惊心动魄。酒逢知己,诗人豪气干云:“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借古人酒杯,浇心中块垒,自古圣贤都寂寞,又何况我辈?千金买一醉,一醉解千愁,又何必让人世的纷扰萦绕于心呢?何不让美酒销去万古愁呢?全诗以如椽巨笔化悲愤之情而作狂放之态,极豪纵之语而抒胸中壮志,读来亦让人感慨万千,心动不已。
酒醉诗更香,李白用满怀未酬的壮志酿出的诗篇,一如千年的陈酿,即使在一千三百年后的今天,醇香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