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8日

  兖州的青莲阁是为纪念李白而建,因李白号称青莲居士,故名。始建年月不详,现存的两层阁楼,是清道光年间滋阳县令冯云鹓主持重修的。李白在兖州醉卧沙丘,石门宴客,与杜甫相会……写下了动人的诗篇。


  青莲阁掩藏于兖州的一个角落,沉寂了多少岁月,宁静了多少流年,它无言地为一个诗人承诺。虽然简陋,可有一颗纪念诗人的心,还有一个饱含诗歌汁液的灵魂。


  唐、宋、元、明、清,一个朝代没有一首诗长远。面对蓝天,沐浴着长风,“心随长风去,吹散万里云”。自甘寂寞的青莲阁,风尘仆仆,为历史守住一个本真的希冀。


  李白来兖州,本是“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五月梅始黄,蚕凋桑柘空。鲁人重织作,机杼鸣帘栊”。他被鲁地特有的风光而吸引,而陶醉。居家兖州,让诗仙那狂放不羁的灵魂暂归于宁静,让漂泊一生的诗仙度过了和平而美好的一段时光。


  在兖州,他随心所欲地答汶上翁:“此去尔勿言,甘心如转蓬”。在兖州,他十分爱恋地“咏邻女东窗海石榴”,写下“清香随风发,落日好鸟归”的绝妙意境。他惬意地东门泛舟:“日落沙明天倒开,波摇石动水萦回”,他可以十分欣然地石门宴客:“长杨扫地不见日,石门喷作金沙潭”……


  李白和杜甫在兖州相会,更是天造地设的佳话,闻一多赞道:“青天里太阳和月亮走碰了头”。两人在兖州“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在兖州大地上“诗意的行走”。两人同寻范十隐居,两人同游石门……在兖州结下了“悠悠沧海情”。特别是“石门相送”,更是千古一别:“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让人眼泪婆娑。只有“浩荡南征”的泗水,才能读懂此中的“真意”。


  李白的一生都离不开诗与酒,离不开山与水。与诗结缘,与酒相伴,寄情于山,恣意于水。只有诗仙自觉地采日月之精华,取天地之灵蕴;自信地谱永恒之诗篇,抒胸中之块桑;自主地写岁月之苍茫,歌大地之芬芳。


  醉,一醉方休,醉他个“长风万里送秋雁”,醉他个“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醉了一千三百年,唐诗也醉了一千三百年。其实“君且为我捶破黄鹤楼,我却为君抛弃鹦鹉洲”。李白真的醉了吗?“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难道是醉后吐真言?“云想衣裳花想容”,难道是酒后献的媚语?


  李白是真正的诗人,只有他把诗与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写诗如同舞剑。只有他把诗与酒圆满地结合在一起。斗酒诗百篇,诗是酒的魂,酒是诗的胆。只有他把诗与山水通融在一起,相看两不厌。喜怒哀乐酿在酒中,悲欢离合写在诗中,去留荣辱刻在山水之上。


  没有醉,哪有“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慷慨?哪有“天门一长啸,清风万里来”的豪迈?哪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渴望?谁解“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轻松?谁解“大江茫茫去不还”的沉重?谁又知晓“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的感喟?谁又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嵩人”的高昂?谁又拥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旷古意境……


  青莲阁,无疑是兖州历史的一个文化符号。兖州文人张性梓在《青莲阁落成》诗中写道:“沉香亭子化为尘,花萼楼空草不春。独有仙人留胜地,为开画阁映通津。西江牛渚祠依旧,东鲁龙堤迹尚新。儿女一龛香篆霭,夕阳流水护诗神”。晚唐的杜荀鹤称李白是“千古一诗人”。


  青莲阁,一个人的青莲阁。我走近你,握住诗仙的一丝精神之脉,我访问一个永恒的诗魂,然后悄悄地离去……


兖州青莲阁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