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楼因李白而名声远扬,济宁因太白楼而闻名遐迩,最近,就太白楼的规划、选址、建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讨论声如同这夏日的热浪此起彼伏,市民更是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已成为全市人民关注、参与的一次盛会。
我的城市我做主。市委、市政府将太白楼的建设让广大市民参与其中,倾听民众之声,广纳高谏,市民积极参与,集思广益,献言献策,不仅体现了政府在重大问题决策上的民主性,而且更进一步赋予了广大市民担当城市主人公的责任。其收到的社会效益堪可与太白楼一比高低,激发出的间接收效堪可与泰山比重。
近年来,我市的经济社会综合实力有了较快发展,广大市民在享受着物质文明发展成果的同时,却也期待着精神文明成果的丰富大餐。众所周知,文化环境是一个地方发展经济的软实力,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既符合“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历史规律,又符合当前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的论断可以说是符民情、顺民心、利民意。
重建太白楼,简单化就是建设一处建筑物,当前济宁高楼鳞次栉比,楼群遍地开花,建设一座,甚至几座太白楼资金已不成问题。可是当一个建筑附有了特定意义时就变得不那么简单了,仿佛就要 “特楼特建,特事特办”,随之就会出现很多冗杂的问题,也难怪会出现不同的声音,其实八方各异的声音,却有着共同想法:要建设一个前对起古人(李白),后对起子孙的盛世名楼。
作为诗仙的第二故乡,是济宁这座城市的殊荣,更是这座城市主人的骄傲,千百年来,太白楼赋予了这座江北小城厚重的文化气息,厚重的文化又滋养了一代一代的济宁人,古往今来,如今面对落寞的太白楼,多少让我们为之心酸。我们没有理由不纪念李白,没有理由不建设好太白楼。
笔者认为把握两个主人的关系,就一定会建设一处无愧于世人,无愧于时代的名楼。
太白楼究竟为谁而建?太白楼以太白而得名,太白是这座楼的主人,当然为李白而建,这就要好好研究李白其人了。李白作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赋作品传世不衰,被国人尊为瑰宝。因而一定要挖掘李白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一方面为了解李白其人,一方面为了解我们这座小城的过去。尽可能的挖掘这一时期李白的诗赋创作的背景,展现一个李白真实生活的原貌,通过建立李白诗赋馆、艺术馆等展现人物生活的时代。采用现代声、光、电的先进手段形象模拟唐代的老济宁,让人们既了解了李白其人,又了解济宁当时的繁华。
斯人已去,唯有楼存。今天的我们建设太白楼的目的一方面为纪念李白,这是自然;另一方面太白楼要附有今日时代的印迹,就是为我们自己而建。因而我们是太白楼的主人,从这个意义上讲太白楼的建设一定要对得起自己和子孙。因为一座城市永恒的魅力不仅仅在于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还要体现这座城市永久的气质和独特内涵。这样小城才能充满延亘时代的活力和生机,才能富理想的人气指数和弥久的灵气。因而建成后的太白楼为济宁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以彰显济宁的综合实力。要大手笔规划、高起点定位、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以求收获最大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