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济宁日报》连续看到几篇关于重建太白楼的文章,看后很受启发和鼓舞。作者作为济宁市的市民,特别是作为一名文物工作者,感到自己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太白楼的重建尽点个人微薄之力。为此,作者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走访了许多领导、专家、学者和熟悉济宁太白楼的“老济宁人”,了解太白楼的的历史,听取他们关于重建太白楼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就关于重建太白楼的问题谈点想法。
一、重建太白楼应坚持的原则
从调查了解的情况和目前所看到的有关领导、专家、学者和熟悉济宁太白楼的“老济宁人”发表的观点来看,由于现存太白楼的历史、现状,大家对重建太白楼争议不大,基本达成重建共识,但是在如何重建的问题上还存在比较大的争议,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点:一是在何地建的问题上。二是在仿何年代建筑的问题上。在何地建的问题上又存在原址建和异地建之争;在仿何年代建筑的问题上也存在仿唐代建筑和仿明代建筑的争议。
济宁太白楼作为济宁城区的标志性建筑,对于它的重建大家都很关心,存在争议也是很正常的,但是无论存在多么大的争议,我认为关于重建太白楼的问题应坚持以下几点原则:
一是尊重历史的原则。现在的太白楼是建在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济宁左卫指挥使狄崇修建州城“易土为砖”后,取谪仙的寓意,在济宁州的南城墙上重建的太白楼,尽管现在的太白楼是1952年重建的,但是明代在城墙上重建太白楼及其现存的城墙距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况且,现存的太白楼下的古城墙要超过600年,这是历史事实,我们必须尊重,不要再让拆除“竹竿巷”的历史重演。
二是遵守法律的原则。现存600余年的的太白楼明代城墙是济宁历史的见证,是重要的历史文物,我们必须保留,坚决不能拆除,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我们必须遵守。
三是尊重传统的原则。从现存的古建筑方面来看,不仅仅是在济宁市,就是在河南东部特别是在山东省范围内,现存的古建筑绝大部分是明代建筑或仿明代建筑,而很少有唐代或仿唐代建筑,这可能是个地方传统特色。作为济宁的太白楼尽管历史上也存在过唐代建筑,但它不是在现在的太白楼的位置,也不是济宁历史繁荣的标志建筑,再说,唐代运河也不是从现在古运河的位置经过,如果在运河边重建仿唐代的太白楼,这样会有改变历史之疑。而济宁历史上真正繁荣的时期是明代运河过济宁,明代重建的太白楼是济宁运河繁荣的标志性建筑,这在“老济宁人”心中已形成固定的认识,对此,济宁太白楼的重建应尊重传统,尊重济宁市民传统认识,还是选择仿明代建筑重建太白楼为宜。
四是体现运河文化的原则。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已获省政府批准,城市性质定位为以运河文化为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济宁市是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济宁因运河而繁荣,历史上曾具有“江北小苏州”之称。而历史上明代是济宁运河最繁华的时期,仿明代建筑重建太白楼最能体现济宁运河文化特色,而仿唐代建筑无法反映济宁运河文化特色,所以重建太白楼应仿明代建筑。
五是坚持切实可行的原则。重建太白楼应该说是众心所向,但要重建太白楼,建设周围景点,应坚持实事求是、切实可行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重建太白楼、建设好周围景点的目的。
二、明代太白楼及当年盛景
明代太白楼坐落在南门城楼东侧高约12米的城墙上,坐北朝南,五开间,共计两层。上层有斗拱,下层周围有环廊,并有朱栏环绕;下层中间三间房门有十二扇可拆卸的风格扇门组成,两侧间为月洞窗。上层周围设有环廊,中间三开间为半层风格窗,两侧及东西为月洞窗,上层正中镶嵌有“太白楼”三个大字。
站在太白楼俯瞰前方,当时城墙以下为护城河,在护城河里建有古南池,古南池东起现在的邮电局,西至今人民电影院东,池中荷花盛开,建有观莲亭,俗称莲亭。古南池的南岸,正对太白楼方向有杜公祠(杜甫祠)。杜甫祠坐南面北,为两进院落,与太白楼遥相呼应,可见李白、杜甫之间的交情浓厚。御碑亭建在古南池和城墙中间的高台之上。古南池内还建有池楼书苑,又称莲池书苑,设有鸳鸯亭讲学地,俗称“十间房”。“十间房”为讲学先生办公地,俗称“五间房”(今新华书店附近)。古南池的外围西南建有曹河神庙,专门为供奉治河名臣而建。
明代时的京杭运河与济宁州城墙之间有护城河和玉带河,观澜桥即座落于玉带河之上(位于古南池的正门)。当时的太白楼附近水网交织,商船穿梭,店铺林立,商贸繁荣,游人如织,济宁历史上被称为“江北小苏州”大概由此而来。
三、关于重建太白楼文化景区的建议
一是加高现在的太白楼城墙基,基本恢复明代城墙的高度。现在的城墙基高度约5.5米,明代城墙的高度约12米,要恢复明代城墙的高度,还需加高约7米,这样可增加城墙的雄伟、状观。加高的部分,其规模可以适当缩小,在现存的明代城墙的基础上,南面可留宽一点,东、西、北三面留出约3米建碑廊的空间,在此前提下,对其进行加高,其外观仿古城墙,内部可建两层的展览或文化用品经营用房,这样既能抬高城墙,又能增加使用面积。
二是仿明代太白楼的建筑风格重建太白楼。在加高的城墙上,按明代太白楼的风格重建太白楼,这样既能恢复明代太白楼的建筑风格,避免不必要的争议,又能抬高太白楼的高度,增加太白楼的雄伟,还能站在太白楼上观看运河风光。
三是建太白楼碑廊。现在太白楼保存有御碑两块和历代名人石刻29块,另外还有许多现代石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在现在的城墙上的东西两边建碑廊,在碑廊的南边东西各建一个御碑亭。
四是恢复古南池。历史上太白楼前为古南池,我们在保留太白楼前路面宽度不变的情况下,把现在的太白楼前的广场改造恢复古南池,其东西宽度和现有的太白楼城墙东西宽度相一致,南边和古运河相连,这样就扩大了太白楼前运河水面,古南池也可恢复。
五是建大型的运河盛况风景壁。在太白楼正前方的运河南岸,建造大型的运河盛况风景壁。在风景壁上可雕刻乾隆沿运河乘船下江南的盛况图,或是雕刻运河沿岸名盛风景图,展示古运河风光。运河盛况风景壁的高度要高过运河南岸不协调的建筑,东西宽度和恢复的古南池及太白楼城墙基东西宽度相一致。
六是重建杜公祠。历史上,在古南池的南岸,与太白楼相对曾建有杜公祠(杜甫祠)。因恢复的古南池面积小,不宜再在古南池内建杜公祠。要重建杜公祠,可拆除太白楼东临的新华书店,在此基础上重建杜公祠。这样既可增加太白楼的参观景点,又能使李白、杜甫两位伟大诗人的展览紧相连。
如果太白楼及其周边景观能按此重建,既可恢复太白楼的壮观,又可展示古运河盛况,人们来到济宁既可参观太白楼文化风景,又可在太白楼前乘船,沿古运河到小北湖游览,去南阳古镇参观或观微山湖风光。这样太白楼及其周边景观,将会成为济宁市运河文化旅游的一个重要景点,也是济宁市文化名市建设的一个亮点。重建后的太白楼也将会成为济宁城区的一个标志性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