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济宁古老的大运河北岸,古城墙上,有一座巍峨壮观,古朴典雅的建筑,这就是久负盛名的济宁太白楼。
太白楼即太白酒楼,原为唐代贺兰氏经营的酒楼,又称贺兰氏酒楼。据李白论家考证,我国著名诗人李白于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偕夫人和女儿,由湖北安陆云游东鲁一直到汶上入任城,于任城寄家时间达23年之久,度过了他一生最漫长的岁月,所以学术界多称济宁为李白的第二故乡。李白选择任城寄家的原因大致有两个方面。一,当时的任城为七百里鲁境十一县的要冲,万商往来,四海绵历,并且李白的家族成员与鲁地关系密切,如昌邑(今金乡)是他的先祖李广的首功之地,他的叔父在任城为官,他的兄长在中都任县令,这都是他选择任城寄家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二,鲁地有李白向往的山川风物。李白性傲岸、喜仙游,因鲁地有五岳之尊的泰山,有秋水清无底的石门山,石耸天骨的峄山以及汶水、泗水,是李白寄情于山水的理想之地。李白寄家任城时“其居在酒楼前”,写下了大量优秀诗篇,也因李白经常光顾而声名远扬。李白去世以后,京城才子沈光敬羡慕李白的才华,曾登贺兰酒楼观光,为该楼篆书“太白酒楼”匾额,挥笔写下了《李翰林酒楼记》一文。文中描摹了唐朝济宁的盛况。赞赏济宁是一座“地博厚、川疏明”“万商行来,四海绵历,实泉货之……”的繁华城市。从此贺兰氏酒楼便以“太白楼”之称而名闻天下。
今楼是1952年在原城墙旧地址重建,为一座独特风格的建筑。每年吸引万千游人学子来此观光觅古,拜谒诗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