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1年8月23日举行的张九韶《乾隆游微山湖传奇》研讨会上,应邀到会的专家学者就作品从艺术角度、文学角度、美学角度以及现实意义等多层面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宋遂良(山东师范大学教授,著名文学评论家)
《乾隆游微山湖传奇》用文学的形式把微山湖美丽的自然风光、勤劳善良的人民、富饶独特的物产、古老灿烂的文化,悠久苦难的历史动情地介绍给读者。这部作品还努力地把历史和现实、祖先和我们后辈,甚至是昨天、今天、明天这个时空打通起来,让我们看到自己是从哪里来的,看到我们身上还流淌着祖辈的血脉和基因,比如我们姓宋的祖先就来至于微子,微山岛就是我们最早的祖先的所在。来到微山岛,看了这部小说,就怀有一种对祖先、对历史的敬畏之感,同时通过这部小说也让我们感受到,我们身上积淀着先人们的性格基因及弱点,能够使我们更加清醒、更加自信地来生存和奋斗。他也描写了以殷重礼、汪县令为代表的这些有担当、有责任的古代读书人、知识分子。这本书将微山湖的美丽积淀几乎是“一网打尽”,是微山历史文化上的一部百科全书。
这部小说以乾隆作为贯穿人物,用乾隆来推进故事,用乾隆的眼光来观察世界,用乾隆居高临下帝王的权威来评定对错、是非,它不但是在思想上,而且在形式上有很聪明的处理。这部书虽然是写的历史,写的传奇,有很多的浪漫主义、魔幻、黑色幽默包括荒诞的一些手法,但透过这些表象,我们感受到作者那一颗爱国爱民的热心。书里关于历史的典故、诗词歌赋,不是有很深的文化底蕴的人,不是饱读诗书的人,是不能够把它联系在一起的。
袁忠岳(山东师范大学教授,著名文学评论家)
这是一部丰富厚实可以产生广泛影响的,可以向广大读者推荐的好书,可以说是微山湖地区的文化博览大全,微山湖地区的《清明上河图》。这部书把微山湖里面的文化内涵、风光民俗甚至语言都“一网打尽”,我用“深度全景”来形容它。全景深入到历史文化,深入到民俗的家家户户、生活起居,可谓包罗万象,对了解微山湖真是一部很好的范本。书里面充满了传说、典故、神话、梦幻,是集趣味性、知识性、欣赏性、思想性于一书。
因为写的是《乾隆游微山湖传奇》,所以必须以乾隆为主线,这个线就从进微山湖到出微山湖,一头一尾,这是一条线,这条线是他的行踪,为它的顺序,里面有五个节点,分为韩庄篇、微山岛篇、夏镇篇、南阳篇、鲁桥篇,这个结构有些像冰糖葫芦,5个节点各有重点,但又各有侧重,互相渗透。虽然是以乾隆为主线,但光有乾隆是不够的,所以配了两个主要人物——纪晓岚和香妃,文中很多历史文化,通过纪晓岚用他的幽默、文采轻轻一点,就有了趣味化、幽默化。香妃作为女性,她的美好、浪漫也增加了此书内容的可读性。另外还有一副线,就是王琼和白莲花,这个故事跟乾隆游微山湖比起来是副线,但却缺失不得。在文字的运用上也同样,如文中用的“Lie”字,这个字没有具体的写法,只能而且必须要用拼音代替,正因为这个字,却生动地刻画了微山湖人民的语言特点。
孔范今(山东大学教授,著名文学评论家)
翻看《乾隆游微山湖传奇》这本书,我是逐字逐句认真读的。其实我觉得张九韶先生不是堆积了这些东西,而是把这些看似没有联系,实际上的内在联系,以一种富有生命力的东西表现出来,形成他创作出来的魅性吸引力,这是很不容易的。读了这本书,我都想按着乾隆走的这个线走一回,这本书对微山来说,不是千万元的广告能比的,它起到了一种宣传的吸引效果。作为一部成功的文学作品,它是可以传世的。我可以说它是一本雅俗共赏的才子奇书。才子书有两个基本条件,作者要有过人的才气,有知识、有见地,更要有过人的性情,这两点张先生都具备了。这本书说通俗,但就是教授读来亦开卷有益,颇受启发。书中写了微山湖人民的生活百态、酸辛、艰难、欢悦,而且随着游历场景的转换,一步一景,收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这是一个真正动态的结构,历史踪迹随处可见,特别有意味。同时从书中也能感受到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书中乾隆以民为本的思想,作家将乾隆对民众疾苦关注和关爱,并尽量原汁原味地予以表现,这种关注民生的民本情怀,正是这本书的魅力。另外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有趣,文学不能无趣,无趣不是文学。写这部小说需要功力,需要揣摩,需要把一些原本没有搭建的知识性的东西,通过咀嚼、酝酿、消化然后构造它,这是不容易的。还要写出情趣来,这才是过人之处。这个有趣不是免强造作出来的,是一种自然的流露。
王延辉(山东省文联创作室主任,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这部小说名为传奇,小说的结构也是一个传奇。一部好小说就是大传奇套着小传奇,一个传奇接着一个传奇,而这部小说正体现了这个特点。而个性化的语言也是小说成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一部虚构的历史小说就是要看好看不好看,语言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看第一章时有一组字打动了我,这些字就是“敢于称龙的人”,看到这,我的心一下子就动了,他不是直接说是皇帝,我觉得这几个字用得太棒了,吸引着我急切地想往下看。他的语言有沧桑文人的老道,又有当代文人的幽默。还有一点就是九韶老师对乡野文化从骨子里的热爱。张老师出生于微山,他对民间文化的热爱难以割舍,所以对民间语言、传说、掌故信手拈来,严丝合缝,民间语言在他的小说中运用得十分妥贴,使这些民间文化产生了更大的影响。我们都知道历史是一个叙事的历史,谁也不能说历史就是我们所了解的样子,而张老师就可以信手拈来,把这些放在里面,让我们看到历史另外的一种面目。这部小说也是知识分子和民间文化相接相通的一次狂欢。同时它带来的是读者通过这本小说与历史在某种接通的一次狂欢,我觉得它可以造成这样一种效果,这也是我特别欣赏和认可的。另外,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对乾隆皇帝的再创作也很好,让我看到了一个全新的皇帝,一个与民同乐的有生活情趣的皇帝。
王耕夫(山东省作协文学研究所所长)
这部著作,为我们准备了一个色香味俱全的湖文化大餐。与微山湖有关的历史事件、人物、文化、典故等等这一些,在这本书上基本都能找到。你不知道的,你想知道的,在这本书上也能找到,这样深厚的文化功底,不是三年五年能够做到的。张老师生于斯,长于斯,情钟于斯,注情于斯,把大半生对微山湖的热爱,用这部书反映出来,这是一般的作家做不到的。这本书将做为微山湖湖文化的一部分传下去。
张老师深厚的文学功底表现在所写的人物上,这些人物都是活灵活现的。一代天子乾隆、一代贤臣纪晓岚、大力士王琼等等一系列的人物,都有一段生动的故事。比如小说中写的王琼背碑的故事,从历史说到龙生九子这个典故,这段就写得相当精彩。深厚的文学功底还表现在语言上,这可能与张老师多年来写散文有关。张老师的语言很清新,很纯粹,读起来依然觉得耳目一新,时不时还会给读者一些幽默、调侃,让读者会心一笑,这是一般作家所达不到的。
我觉得张老师为写好这部长篇真是倾其心、倾其力,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张老师这部小说从始至终贯穿了一个古典理想主义情感在里面,小说描写了君民同乐、君臣同乐的场景,大家和谐共处,从皇帝到平民都给予一个理想的社会,而从美学的角度来说则是一种传统的美,古典的美。同时通过这本书,我想到了开发地方文化资源,加强旅游事业发展。现在一个地域会因一首歌、一首词、一部电影就红火起来,这种地方很多。那么读过这本书就会发现,在微山湖可作的湖文化文章太多了。
王忠(中国作协会员,枣庄市文联专业作家)
这部既好看又耐读的大著,是赤子唱给自己的母亲湖的一曲长调,也是一次全面检索与溯源微山湖文化的有益探索。
似乎已经很少有人像张老师这样,耗费三四年的时间,从皓首穷经深陷故纸堆中,到殚精竭虑艰辛创作并反复修改。这是一种面对稿纸回归内心的创作,是一种向文学追求与美学趣味致敬的创作,张扬并实践的是一种严肃而严谨的文学精神,值得我们尊重与学习。对文学创作,特别是长篇小说创作,我们太需要像一颗土豆沉潜入大地似的内心与文字,放慢脚步,等一等落在后面的灵魂,给思索留点时间,留点空间。我觉得他是在调动自己全部的生活和知识积累,讲述一段从悠悠微山湖上顺流而下的历史,这是一段曾经发生在我们这个母亲湖上并被她珍藏的历史,是一段不容忽视却被逐渐湮没的身边历史。庆幸的是,张老师以史家之识,文学之笔,将它钩沉了出来,梳理了出来,升华了出来。
更重要的是,张老师将自己的小说放在了广袤浩荡的微山湖上,纤毫毕现地描摹了微山湖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瓜田李下,三教九流,乡言俚语,这里面当然包括了他童年的记忆,也有他的欢乐颂与辛酸曲,却都是历史值得细细品味的细节。他是在向这条生他养他的母亲湖感恩与致敬,他以自己的独出机杼和呕心沥血,挽留住了正像水土一样迅猛流失的微山湖原生态文化。
宗元(济宁学院教授)
我想从民间文化的角度,发掘这部小说所蕴含的价值。民间文化虽然与主流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具有着浓厚的自然色彩,而且带有强烈的自在的原始形态。这部文学作品中,作家以其敏锐的眼光,能从斑驳陆离的微山湖文化当中发掘出民间文化的各种形态,并且以博大的民间情怀和坚定的民间立场,表现出对野湖文化的情感认同,成为这部小说当中非常重要的价值内涵。
这部小说特别体现了民间文化所潜藏的巨大的原始生命力,我们看到贫苦的渔民不仅要承受渔霸的欺凌和来自官府的横征暴敛,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时常置身狂风巨浪,要与大自然进行殊死抗争,这种危恶的生存环境培育出渔民性格的粗犷、豪放、义气与刚烈。不仅表现出征服自然、战胜苦难的豪情壮志,更抒发了渴望自由、捍卫尊严的理想与激情,显示出民间文化所包含的无穷魅力。
民间文化还表现在风土人情、神话、地方戏曲的穿插与描写,使传奇不仅增加了鲜明的地域色彩,更使微山湖文化在斑驳陆离中愈显得深邃而神奇。作家以其丰富的生活体验,几乎对微山湖的风土习性一网打尽,能够领略微山湖的风俗人情和整体景观。这部作品从民间文化方面展示了微山湖人民那种原始的生存状态,而且能够穿越时空,带有很强的生命力。
张自义(原济宁市政协副主席,济宁运河文化研究会会长)
我和九韶同志同供职政协,是同事也是文友。四年前,九韶同志在《济宁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谈到乾隆下江南到济宁过微山湖的事情。当时孙守刚同志刚来济宁任市委书记,他把九韶同志请到办公室,谈了文化建设方面的事情,而且最后让九韶同志要搞创作,要把乾隆下江南的故事写出来。在这种情况下,九韶同志下决心要把这部长篇小说写好。在他的创作过程中,我们也经常交流,书出版后,我是第一个拿到的,故事的确很吸引人,我一口气把这部书给读完了,感觉这本书从思想内容、艺术形式在我们济宁,特别是对微山来讲都是很有意义的。
经济的崛起是离不开文化的。我们现在要搞地方建设、城镇建设,必须要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如果没有文化建设,就没有文明,即使住了高楼人民也不会有幸福感,也没有凝聚力、也没有感召力、也没有影响力,所以说,这本书的面世,对于微山县的地方文化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文化就是历史的记忆,一代代地传承。
这部书对餐饮文化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其中书中提到的四大嫩、乾隆鱼面,现在有些饭店也可以见到,人们在读过此书后,一定会对菜名的来历有了更深刻的印象,进而影响人们更加注重了解民间文化,可见文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之深远。这部小说创作非常成功,除了从艺术的角度、从文学评论角度的大家所谈,我又从生活、工作的角度谈了这些,说明这本书所能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将来和旅游产业发展结合的话,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杜庆生(原济宁市委副秘书长,济宁运河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如果概括地讲,这部书应该是微山的城市名片,是我们济宁市发展文化产业的助推器和有效载体。我们就要发挥运河文化、微山湖生态文化的优势,打造世界级的产品,把济宁包括微山打造成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让游客从济宁坐着“乾隆御船”一直游到微山湖,游览个两三天,然后东到曲阜,西上梁山,南边赏荷,北边拜佛,这样就把人留住了,从而促进济宁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那么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科学地整合旅游,要有计划搞好景点建设,将这些景点呈现在游客面前。
#p#副标题#e#这本书是微山湖民俗风情的集大成,可以将书中所写到的场景拿过来,发掘、整理然后再落实到具体的地点,这就成为了很好的景点,而书中的故事通过导游的讲解,也会很吸引人的。旅游景点的推介有多种方式,我感觉最便捷最有效的就是文学作品的推介。一部书,一首诗就可把一个地方带向世界,让这个地方融入历史,一部《水浒》把梁山带向世界,一曲《太湖美》使太湖一年能吸引一百万的游客,这就是文学作品的作用。这部小说如果通过多种形式推出去,让人们读后爱不释手,读了还想读,那么来微山旅游的人将会大大增加。就像前面专家所讲过的那样,这不是千万元广告所能达到的效果。所以我说这本书是微山湖的城市名片,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助推器和有效载体。通过这本书,将进一步把微山带向全国,将微山湖带向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