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山湖里的蚊子是出了名的,一曰个大、二曰口狠,如果说“燕山雪花大如席”的话,那么“微湖蚊子大如斗”的夸张也丝毫不为过。外地人只要被它叮咬一口,立马奇痒无比,抓挠不到十分钟,就会鼓起一个青枣般大小的包。夏天到过微山湖的人,对湖里的蚊子有着极为深刻的感受,那就是既讨厌又恐怖。
每年惊蛰一过,在煦暖的阳光下,在微熏的春风里。一团团新生的蚊子如轻烟似浓雾,在鹅黄嫩绿的堤柳旁,在坍塌残断的土墙边,飞舞着、盘旋着、轰鸣着,时聚时散,阵势骇人。到了盛夏更是蚊子的天地,在浓密的芦苇丛中,在广袤的稻田地里,在密密匝匝的灌木林间。在新堆的麦秸垛旁,在晾晒半干的苦江草上,在孤蒲深处的渔家小院内。蚊子如影随从,围着你、追着你、缠着你,挥之不去,驱之又来。在你采莲何田田的时候,在你大饱湖鲜美味的时候,甚至在你内急需要方便的时候。与你碰头碰脸,与你热情痛吻。搞的你如坐针毡,如临大敌。微山湖里接天的莲叶,映日的荷花,如黛的青山,与长天一色的湖水,与孤鹜齐飞的落霞,全都没了景致。此时你只有一个强烈的愿望,赶快逃离蚊子的包围,完好无损地回家。
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个夏天,一位教师被分配到微山湖的一个小渔村教小学。那时湖区还比较贫穷落后,破旧的教室斑驳陆离,支离破碎的桌凳加上一块颜色脱落很厉害的黑板,就是学校的全部家当,另有一间宿舍地面高低不平。白天还好过,夜晚就麻烦了,微山湖里的蚊子太多了,在他的蚊帐外飞舞着、轰鸣着、冲撞着,来欢迎着这位新客人。他恐怖地睁大着眼睛,一动也不敢动。持续了几个小时后,他实在受不了困神的折磨,便在蚊子的轰鸣中昏昏睡去。第二天醒来,发现蚊帐里多了十几只小小飞行物,它们静静地藏在蚊帐的角落里,个个腆着硕大的肚子,都已经飞不动了,而他的身上也同样鼓起了十几个青枣般大小的疙瘩。这样的夜晚,继续了好多天。他实在忍不住微山湖凶悍的蚊子, 有一次在课堂上,他用手抚摩着脸庞上的疙瘩,对孩子们说,“老师实在是受不了蚊子的折磨了,过几天就要回自己的家乡了。”学生们只是静静地坐在下面,红红的小脸蛋上镀上了一层尴尬,明亮的眼睛紧紧地盯着他的脸庞。当天晚上,他打点自己的行囊,准备明天一早就找校长,也许想着过几天就可以离开这个又落后又偏僻的渔村,心情十分愉快,门也没关就匆忙睡去了。
翌日,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前摇曳的芦苇,斑驳地洒落在屋内。他醒来的时候,突然看到床下,坐着一群学生,一个个眼睛熬得通红!他很奇怪,问孩子们是什么时候来的?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是在老师昨晚睡着时候来的。他搞不懂这些孩子要干什么。孩子并没有回答他。而是问:“老师,你昨夜睡得还好吗?”他这才想起,昨晚的睡眠确实很好,几乎没有遭到蚊子的侵袭。这时,一个小女孩高兴地拍着手说:“我说的没错吧,我们来了,蚊子就不咬老师了”。“你们来了,蚊子就不咬我了”?他真有点糊涂了,小女孩低下头,嗫嚅着说:“老师,我们这里忒穷,忒偏僻,害你受了蚊子的咬。所以,我们趁您睡着的时候,就偷偷跑到您这里了。我们人多,蚊子就会冲着我们来,再也不会去咬您了”。这时,他才蓦然发现,面前的孩子们,裸露在外的皮肤上,全都是蚊子叮咬的疙瘩,大大的,红红的。他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的一句话,竟然让孩子们深记在心里。他为自己的话感到后悔,紧紧地抱住小女孩。小女孩在他怀里轻声哀求:“老师,不要走,好吗?”他的眼泪夺眶而出,将小女孩搂得更紧了,一个劲儿地点着头说:“老师不走,老师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