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曲阜视察时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山东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时代价值,使其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正文】在山东省图书馆大明湖分馆的“尼山书院”,这里的周末传统文化讲座,吸引了不少市民。经典诵读、古琴鉴赏、射礼演示对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的阐发,受到年青一代的欢迎。
【同期声】济南小朋友 李博文我学到要好好做人,尊敬师长,尊敬父母,跟朋友要团结。
【正文】在曲阜市的孔子文化院,院长杨朝明还记得总书记说起《孔子家语通释》、《论语诠解》,说“要仔细看看这两本书”。
【同期声】孔子研究院院长 杨朝明如果读经典,走进我们的传统文化,梳理我们几千年来我们呢中华民族赖以和谐和平发展的内在的一些东西,那么我们今天的路子,今天的方向就会更加明确,所以总书记一再的强调传统文化,深层的原因,我认为就在这。
【正文】把底蕴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波澜壮阔的红色文化和丰富多彩的现代文化同步推进。这几年,山东在推动文化建设过程中,先后建成了山东省省会大剧院、博物馆、美术馆等一大批文化新地标。过去的一年来,仅在省美术馆就举办了近百场高品质的艺术大展。
【同期声】山东省美术馆馆长 徐青峰当你看到一幅美丽的作品,甚至当你看到一个美丽的风景,你会怦然心动,它这个时候一刹那影响的是你的道德,影响的是你的情操。
【正文】而即将启动的17城市巡展、建设网上美术馆等计划,则是省美术馆让高雅艺术走进基层的新尝试。
【同期声】山东省美术馆馆长 徐青峰那么现在中国是一个外来文化大量涌入的时期,特别在中外文化交流的时候,你要有一个文化立场,什么立场呢,这里面包含了咱们的传统,包含了咱们对世界的看法,咱们现当代对世界的看法,包括咱们古人对自然的看法,这加起来都是咱们的立场。
【正文】以文化人,润物无声。对文化建设不遗余力的推进,也提升着全社会道德文明提升。在滚滚车流中守护伤者的“最美女孩”刁娜;坚守山村35年的乡医刘庆民;“时代楷模”朱彦夫……这一个个不断涌现的先模人物身上,无不闪现着文化的力量。
【同期声】山东省委党校副教授 翟红芬在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齐鲁文化的优秀品质,也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彰显了我们的时代精神和时代风貌。
【同期声】山东省委党校副教授 林学启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宝贵资源,是一个与时俱进,活的文化。它不仅是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源泉,也是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文化渊源。因此我们今天,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就是要弘扬时代新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