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甲骨文,人们都知道它出自河南安阳的殷墟, 但却少有人知道它与山东的渊源, 更少有人知道它与济宁的联系。目前,学术界有一种较为一致的意见,山东包括齐地在内的渤海湾地带是商朝文化的来源地。著名考古人类学家、美籍华人、哈佛大学教授张光直先生在他的《中国青铜时代》一书中,认为殷商文化的基础来自4 8 0 0 年前的山东龙山文化。
王玉哲先生在他的《中华远古史》中也认为: “ 从文献记载和田野考古两方面考察,我们认为商族最早的祖居可能是山东,后来才到了河北的中部, 即游牧于北至易水, 南至漳水等流域。到夏的末叶,主力定居于河北省南部和山东省西部,卒能向西灭夏,建立商王朝。”
资料显示, 在济南市章丘龙山镇城子崖和山东泗水县尹家城遗址的龙山文化层, 都曾发现距今约4000年左右的灼卜甲骨。
商朝早期曾建都于亳(今山东曹县南,一说安徽省亳县, 又一说河南偃师市,早商多都并存。)后又多次迁移, 至商代的第2 0个王盘庚时,又把王都从奄( 今山东曲阜) 迁到北蒙(今河南安阳小屯村)。
《今本竹书纪年》“ 盘庚名旬, 元年丙寅,王即位, 居奄。… …1 4年,自奄迁北蒙,曰殷。”奄地包括今泗水的一部分,韩云山先生在其《甲骨文化寻因》一书中甚至考证说, “ 奄都故地应位于泗水县泉林镇卞桥(即卞邑)遗址区中。”当时的奄地自然环境非常好,有山有水,有茂林修竹,有象兕出没,土地肥沃,气候宜人。
迁都的过程中,仍留下部分居民和少量的军队。从盘庚迁殷至纣王帝辛亡国的2 7 3年里,商王仍不忘旧都故地,还经常组织人马到济宁的兖州、邹城一带巡视田猎。甲骨卜辞就有一个兖州的兖字,并记载了商王在兖州打猎的情况。
山东不仅是发现、收藏、研究、传播甲骨文最早的省, 同时还是除殷墟外, 第二个发现商代甲骨文的地方。2 0 0 3 年被称之为国内考古六大发现之一的济南历城区王舍人镇大辛庄商代遗址发现了距今约3 2 0 0 年前的商代甲骨文。济宁也曾在2 0 0 0 年运河电厂建设时,发现并出土了商代卜甲和卜骨。其中一牛肩胛骨刻有一字,疑是“ 斥” 字。经考,卜骨的加工与形制与济南大辛庄遗址出土相同,只是没有发现成条的卜辞,其时代应为商代晚期。今后若再次在济宁地区发现甲骨文是完全可能的,因为济宁历史上就是商王朝的都邑和长期生活的区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