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画像石中的图画是佛教传入但未对本土文化产生重大影响时期的石刻画像,它犹如历史的一面镜子,包罗社会生活万象。作为纯正的中国艺术,汉画像石浑沉雄绝,粗犷豪放,充满了力量感和运动感,从而把泱泱大国之风张扬到极致。
汉画像石中那种原始、大气而别致的构图,简括而生动的形象,平面又极具三维空间的表现力,或人物、或走兽、或神异、或树屋,都呈现出一种漫不经心,却恰到好处。这种神奇的艺术创造者,多是两千多年前师徒相承的石匠班子所为,他们没有今天艺术家的窠臼和模本,恐怕也没有想过青史留名,他们当时只是把这作为一种营生、一种生活,于是才有了随心所欲、天马行空的创造,或因如此我们今天才有幸看到汉人的朴拙与豪放、心之韵与真性情。这种艺术离生活最近,以至于我们今天抚摸和解读它,都能感受到汉人的呼吸,倾听到心灵的低吟。
位于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武翟山北麓武家林的武氏墓群石刻俗称武梁祠,由于画像内容丰富、雕刻精美,很早便蜚声中外。据祠内石阙铭文的记载,武氏家族是东汉末年的贵族,世代为官,较有名的有武梁、武开明、武班、武荣,他们的墓葬和祠堂均建在这里。由于历史上嘉祥一带是黄泛区,历经洪水淤漫,武氏祠堂全部被泥沙掩埋,直到清乾隆年间,金石学家黄易到济宁任职,才逐步使这些珍贵的石刻重见天日,得到整理和保护。
武氏墓群石刻包括石阙、石狮、墓碑、画像等,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汉代墓葬石刻,其内容丰富、取材广泛,有华夏始祖东王公、西王母,伏羲、女娲,三皇五帝;有孔子见老子、曹沫刺桓公、专诸刺王僚、聂政刺韩王、豫让刺赵襄子、要离刺庆忌、荆轲刺秦王、蔺相如完璧归赵、秦始皇泗水捞鼎等历史故事;还有丁兰刻木事亲”、“老莱子戏彩娱亲”、“闵子骞御车失棰”、“曾母投抒”、“董永鹿车载父”、“孝孙原谷”、“孝子魏汤”、“杨伯雍义浆”、“三州孝人”、“韩伯瑜被笞”、“邢渠哺父”、“朱明和章孝母”、“李善抚孤”等孝子故事,以及“京师节女”、“齐义继母”、“梁节姑姊”、“楚昭贞姜”、“无盐丑女”、“鲁义姑姊”、“秋胡洁妇”、“梁高行”等列女故事。
东王公
东王公又称扶桑大帝,东华帝君。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男神。
对于东王公的来历有诸多记载,《枕中书》称他为元站天尊与太元圣母所生。《仙传拾遗》又说他为青阳之元气,百物之先也。配偶(西王母)、职能(掌男性仙籍)。诞辰日(二月初六),尊称为“东华紫府少阳帝君”。
西王母
西王母又称王母娘娘,道教神灵,也是中国神话中的一个人物,据《山海经》里记载,为一豹尾虎齿善啸的怪物。后代小说和戏曲里,为一美妇人,蟠桃宴时群仙为其庆寿,为长生不老的象征。
西汉末年,西王母信仰重新成为民间的一种风尚。哀帝建平四年,大旱,民不聊生,大批关东百姓离乡逃难,逃难的过程中传行西王母筹,经历郡国二十六,直达京都,并于京师聚会,歌舞祭祀西王母。民间的苦难为民众的造神运动提供了契机,西王母作为一名被改造的神只正式登上了祭坛,这种民间的祭祀狂热最终得到了官方的承认,西王母信仰也因此成为汉代一个重要的民间信仰。
聂政刺韩王
聂政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著名的勇士。当时韩国大臣严遂(字仲子)与韩相韩傀(字侠累)产生了仇隙。严仲子花重金试图收买聂政去刺杀侠累。聂政原本为一市井“屠狗辈”,因要赡养老母,故拒绝了严仲子的厚礼。后来聂政的母亲离世,聂政在安葬母亲之后,对严仲子说自己本来是市井之徒,而严仲子作为“诸侯之卿相”,不远千里,驱车前来以重金邀请。此番礼遇,聂政自然要回报,因此他“将为知己者用”,誓死报答严仲子。
聂政仗剑只身前往韩国邑都。到了邑都后韩相侠累正在府中。侠累虽然有大量侍卫层层保护,但聂政还是如探囊取物般刺杀了侠累。聂政大呼不止,又连杀数十人。聂政最后把剑指向了自己,割面,剜眼,剖腹。聂政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有人认出自己而连累严仲子。后聂政被暴尸于市。后来聂政的姐姐聂荣听说有刺客刺杀了韩相而被暴尸街头,就怀疑是自己的弟弟聂政所为。聂荣到达聂政的暴尸之处后,认出了自己的弟弟,大哭。聂荣对围观者说:“这是我的弟弟聂政,他受了严仲子重托来刺杀侠累。为了避免株连我,竟然自破面相。我不能连累聂政的声名啊。”然后聂荣哀恸而死。
蔺相如完璧归赵
战国时候,赵王得到了一块名贵宝玉“和氏璧”。 秦昭王得知赵惠王得到和氏璧,想假装以15座城池与他交换来骗取和氏璧,赵惠王派蔺相如前去交易,
蔺相如到了秦国,蔺相如双手把“和氏璧”献给秦王。秦王接过来左看右看,也不提起割让十五座城的事儿,知道秦王根本没有用城换宝玉的诚意,就走上前去,对秦王说:“这块‘和氏璧’看着虽然挺好,可是有一点小毛病,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一听有毛病,赶紧叫人把宝玉从后宫拿来交给蔺相如。蔺相如拿着“和氏璧”往后退了几步,身子靠在柱子上,气冲冲地对秦王说:“方才大王把宝玉接了过去,却不提起换十五座城的事情来。这样看来,大王确实没有用城换璧的真心。现在宝玉在我的手里。如果大王硬要逼迫我,我情愿把自己的脑袋跟这块宝玉一块儿碰碎在这根柱子上!”说着,蔺相如举起“和氏璧”,对着柱子,就要摔过去。
秦王连忙向蔺相如赔不是,假惺惺地指着地图要划地,蔺相如心想,秦王常常会耍鬼把戏,可别再上他的当!就派人连夜将和氏璧送回赵国。后来秦王发觉这件事,后悔已经来不及了,想发兵攻打赵国吧,赵国在军事上作了准备,怕打不赢。最后秦王只好放蔺相如回到赵国去。这件事情在历史上就叫作“完璧归赵”。
丁兰刻木事亲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刻木为父母,形容在日时。寄言诸子侄,各要孝亲闱。
闵子骞御车失棰
闵子骞兄弟共二人,母亲死后,他们的父亲又娶了一个继母,继母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虐待子骞,其父不知,一天,闵子骞给他的父亲驾马外出,又冷又饿无力驾车,缰绳从手上掉了下来,他的父亲握着他的手,发觉他的手很冷,穿的衣服也很单薄。父亲回去后,把后母生的儿子叫来,握住他的手,手是温暖的,穿的衣也很厚。就对妻子说:“我娶你的原因,是为了我的儿子,现在你欺骗我,让我的儿子受冷,你走吧,不要再留在我家。”子骞上前说:“如果母亲留在我家,就只有我一个儿子受寒;如果母亲离我们而去,三个儿子就都会受寒啊。”他的父亲听了之后,沉默了。他的父亲同意不让子骞的继母走了,继母也痛改前非,平等对待闵子骞。
曾母投抒
从前,曾参住在鲁国费地,费地有一个人与曾参同名同姓,他杀死了一个人。有人就跑来告诉曾参的母亲说:“曾参杀了人!”曾参的母亲说:“我的儿子是不会杀人的。”说完,便只管织自己的布。过了一会,别人又跑来说:“曾参杀人了!”曾参的母亲还是照常织自己的布。又过了一会,别人又跑来说:“曾参杀人了!”曾参的母亲听到“曾参杀人”的传闻接连三次,便信以为真,曾母害怕了,扔掉织布机的梭子,翻墙逃走了
凭着曾参的贤德,和他母亲对他的信任,有三个人怀疑他(杀了人),就连慈爱的母亲都不相信他了。现在臣的贤德不如曾参,大王对我的信任又不如曾参的母亲对他的信任,质疑我的不仅仅有三个人,我害怕大王也会像曾母相信曾参杀人一样相信别人对我的置疑。
孝孙原谷
有个叫原谷的15岁小孩,他有个年纪较大的爷爷,父母都嫌弃他,想把爷爷扔到荒郊野外去,原谷哭着劝说父母别这样做,但父母不听,最终父亲做了个大竹筐,带着原谷背着爷爷来到了荒郊野外,把爷爷扔在了这里,本来连同竹筐一起不要了,可是原谷坚持要将竹筐带回去,理由是这只竹筐将来还用得着,父亲问作何用,原谷说将来我可以用它来背你呀,父亲一听立刻觉得自己的做法确实没人性了。心想:谁没个年老的时候呢?如果人都象自己一样,每个人最终的结果岂不都是可悲的,于是父亲翻然醒悟,将爷爷背回家赡养直至天年。
京师节女
京城长安有个杀身以成仁的女子,其丈夫有个仇人想报仇而没有门径,听说其妻仁孝讲义气,就把其妻之父掳去,想以此来要挟仇人之妻子与他配合他杀仇人。让父亲死便落得不孝,让他杀丈夫则是不义,妻只好决定用自己的命来救父亲和丈夫,便假意应承仇人说:“明早,在东楼上沐浴后朝东而卧的便是我丈夫了。到时候我给你开门窗等你。”妻回家后,却告诉丈夫让他睡另一屋子,自己则在东楼上沐浴后朝东而卧。半夜,仇人果然来了,砍下躺着那人的头带走了,天亮了一看,原来是仇人之妻的头。仇人因为死者的孝义而哀痛和感动,决定不杀她的丈夫了。
鲁义姑姊
周朝时候。齐国去攻打鲁国。到了郊外地方。看见有一个妇人。一只手携了一个孩子。一只手抱了一个孩子。这样的走着。齐国的兵士们就去追他。那个妇人。就把手里抱着的小孩子丢掉了。跟了携着的孩子一同跑了。兵士们把那个妇人追到了。就问他、你丢了手里抱着的孩子。却带着携着的孩子一同逃走。这是什么缘故呢。那个妇人就说道。刚纔带着走的。是我哥哥的儿子。把他抛弃了的。是我自己的儿子。我看着这个情势。是不能两存的。所以宁可把我自己的儿子丢了。齐国的将官听了。就说、哥哥的儿子和自己的儿子。是那一个比较得亲些呢。那妇人说。对于自己的儿子。是一种私爱。对于哥哥的儿子。是一种公义。抛弃了自己的儿子。虽然心里肉痛。可是从公义上说。还是这样做的为是。齐国的将官就把自己的军队约束住了。不再去攻打鲁国。并且说。鲁国的一个女子。还晓得行义。这般仁义的国家。那里可以去攻打他们呢。于是就带了兵回去。那先前丢掉的自己的儿子也得保全。鲁公得知了这一回事。就送给那个妇人许多礼物。并且送他一个名号。叫做义姑姊。
梁高行
据说在春秋时的梁国,有一个年轻的寡妇,长得非常漂亮,德行也美,因此被国王封为梁高行。
高行青年寡居,梁国的达贵慕她倾国倾城的美貌,竞相争聘,然而都得不到高行的垂青,一个个懊丧而回。好色的梁王,也兴头大作,派使者、车骑带着黄金,王冠等等,向高行聘求。谁知高行严厉斥责梁王的好色。给使节讲了女性的“节礼”,然后持刀割鼻,毁坏面容,让那破格下跪的使节们个个目瞪口呆。人一下子丑了,又还有谁愿意娶个没鼻子的妻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