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讯 11月21日上午,伴随着起重机和运输车的轰鸣,经过修复处理后的旷山汉墓的画像石被一块块起吊至专用运输车上,运至武氏墓群石刻博物馆院内,并于11月26日下午时顺利安放到位。至此,历时近四个月的旷山汉墓田野考古发掘与整体搬迁工作圆满完成。
旷山汉墓位于济宁市嘉祥县疃里镇旷山村东北,因修建济徐高速公路工程时发现。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济宁市文物考古研究室和嘉祥县旅游文物局联合组成考古队对旷山汉墓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工作从2014年7月26日开始,至11月20日结束历时近四个月,挖掘面积928平方米,清理土方600余方,厘清了封土结构、范围、构筑方式以及墓葬结构。该墓虽早年被盗,但仍出土陶器、青铜器、铁质、玉石器、漆器等文物近百件。此外,还出土伏羲、人物拜谒、车马出行等内容画像石。在墓葬西耳室北璧上还发现“君更衣”等题记,为历年汉代考古发掘中所仅见。初步研究表明,此墓葬时代大约在东汉中晚期,墓主人可能与任城国有关,对于探讨任城国历史以及研究画像石分期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野外发掘工作结束后,由嘉祥县人民政府委托山东省文物保护研究所和济宁市文物考古研究室对旷山汉墓画像石实施现场保护与整体搬迁项目。在克服现场施工场地受限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的情况下,经过5天的紧张施工,相继完成了画像石编号、拓印、摄像、绘图,残损画像石修复,画像石起吊到地面等工作。由于画像石历经近2000年自然风化以及人为破坏等多种原因,画像石受损严重,为保证画像石的安全运输起吊及长途搬运的要求,制作了多个木箱,并购置了编织袋、木方等运输保护材料。起吊时,采取人工搬运和起重机起吊等多种手段,从而保证了画像石的安全平稳起吊和运输安放到位。
旷山汉画像石墓整体搬迁到位后,将报请国家、省文物局批准后后,对此进行后续保护处理和整体复原。修复复原后的旷山画像石墓将填补济宁辖区内画像石墓成功复原保护的空白,同时在武氏墓群石博物馆内陈列展示并对社会免费开放,让广大市民共享文化遗产保护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