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摆地摊、搞批发到世人皆惊的临沂批发城,临沂不仅摆脱了“老少边穷”的旧老区形象,更以“商城临沂,物流天下”的气魄,成为“齐鲁开放城,老区第—市”。有人不禁问道,昔日的革命老区何以发展的如此迅速?
1981年,素有经商传统的临沂城郊部分农民在临沂西郊汽车总站附近自发摆起地摊,形成了临沂第—代集贸式市场,至今,临沂市场已经走过了将近三十年的历史。三十年的岁月,让我们看到了改革开放带给临沂商城的机遇,感受着—个又—个的商业神话和奇迹。
临沂的商贸,源远流长。
临沂水路、陆路交通发达,境内驿道通京师达九省,有“九省通衢”之誉;沂河自明代起上起源头下至人运河处,建有多处码头,河内樯帆如林,百舸竞流,经运河抵津京而通苏杭,成为临沂客货运输的黄金通道。明清时期,城市商贸活跃,大批浙、徽、晋、豫、齐地人来此设商号、建会馆。近代,临沂城内商贸红火,有各类商铺120余家,钱庄百余家。清光绪三十三年,沂州商会成立,1917年,临沂县乙种商业学校创办。当时,乡下集市贸易也非常活跃,有记载称:“每集则百货俱陈,四远竞凑,大至骡、马、羊、牛,小至斗粟、尺布、必于其日聚焉。”
但是真正让临沂商业迎来新生并取得突破性飞跃发展的,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勤劳智慧的临沂人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抢先驶上了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各级党委政府把发展专业批发市场当做实现经济腾飞的“起跳板”,经过近三十年的培育,临沂批发市场无从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形成了以专业批发市场为龙头,以农村集贸市场为基础,与全国市场相统一,与生产要素市场相配套,与生产加工成链条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市场体系。一座座汇集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为一体的现代商贸城崛起在沂蒙大地上。
起步>>建设西郊大棚
1982年,几个经营布匹、小商品的浙江客商第一次来到临沂,想找个地方从事小商品批发经营。在没人给予他们肯定答复的情况下,就在居住的旅社院内、门口自发形成交易场地。一传十,十传百,很快这里就变成一个小集市。
办市场能促进流通、方便百姓,这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当时的临沂市工商局受到南方商人的启发,通过银行贷款、职工集资,建起了全市第一处钢筋大棚结构的小百货市场,当时这在全山东省也是第一个小商品市场。
思想解放之初,决策者还是有些小心翼翼,最初的市场选择建在了远离闹市的西郊,不料一批“敢吃螃蟹”的小商小贩迅速入驻市场,这里很快就成了当时临沂市人气最旺的区域。最初的“西郊大棚”至今仍被临沂人引以为豪、津津乐道。
发展>>引入民间资本
上世纪80年代初,为了让这“星星之火”尽快燎原,临沂大胆冲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在其他地方还没大规模兴办市场的情况下,抢抓机遇,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率先掀起了兴建市场高潮。
为此,临沂出台了“谁出资、谁受益”和“政府主导、社会出资、工商监管、多方受益”的政策,闯出了一条吸纳社会资金建市场的新路子。一时间,有资源有条件的单位、村居、个人纷纷出资,利用自有场地积极兴建市场。
在建设热潮中,临沂按照“积极支持、严格考察、科学论证、统一规划、一市一品”的建设思路,坚持综合市场与专业化市场建设相结合,将相对分散、具有较强发展后劲的行业或集市集中起来,新建一处综合市场或交易区,运营成熟后,再将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商品分离出去,建立新的专业批发市场,形成特色突出、规模较大,有利于购销、管理的市场格局。
至1992年,市区内专业批发市场已达36处,形成了临沂第三代以专业批发为特征的宏大市场群,当年,临沂市获国家统计局颁发的全国百强(第三名)集贸证书。
提升>>市场商场化
1992年,临沂掀起市场开发建设的新高潮。老市场建筑向空中扩展,新市场设计均以层楼式呈现。投资和经营主体多元化机制渐趋成熟,市场规模大幅增加,专业批发的类别日益增多。
至2004年,临沂大中型批发市场已增至68处,总营业面积500多万平方米,经营户已达5万家。同时,依托市场搞加工生产的企业也悄然兴起。板材、塑料、服装、副食品和小商品系列的地产品,在市场销售中所占的比例逐年提高,尤其是板材加工系列的地产品,占有率已达80%。
今朝>>年交易额600亿
昔日以奉献被国人景仰的沂蒙老区,依靠批发市场的巨大带动力量,已经成为鲁东南重要的物流中心和鲁、苏、豫、皖边区最大的商品集散地。
如今,临沂批发城占地约10平方公里,现有各类专业批发市场80余处,总营业面积500多万平方米,经营摊位4.6万个,日上市商品3万多个品牌系列,每天进入市场交易的达20多万人次,经营人员达10万人,围绕市场搞服务的达30万人,搞加工的达40万人。
商品交易辐射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远销1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9年市场成交额突破600亿元,市场综合效益居全国同类市场前列,形成了“南有义乌、北有临沂”的商贸格局,是全国最大的商品集散地之一。
临沂市委书记连承敏曾经说:“说起批发市场对临沂的贡献,无论多高的评价都不过分。”在《2008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临沂位居中国城市增长竞争力第5位,成为全国唯—进入前十名的革命老区。
相关链接>>临沂五代市场发展历程:
◆1981年,改革开放的春潮在临沂涌动,素有经商传统的临沂城郊部分农民在临沂西郊汽车总站附近自发摆起地摊,形成了临沂第一代集贸式市场。
◆1982年,临沂工商部门筹资27万,征地60亩,垒造水泥台摊位,盖起玻璃钢瓦大棚,形成临沂第二代大棚式商贸市场。
◆1986年~1992年,随着临沂建成第一家专业批发市场~~~纺织品专业批发市场,截至到1992年,临沂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已经发展到36处,形成了以专业批发为特征的临沂第三代市场,成为江北最大的商品集散地。
◆1992年,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精神的鼓舞下,至本世纪初,临沂专业批发市场已经增至56处,年交易额达393.28亿元。集仓储、交易和配送为一体的层搂式商城构成了临沂第四代市场。
◆党的十六大召开后,临沂市委市政府把临沂商城的整个改造提升列入全市经济工作的重要议程,努力打造全国领先且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商贸城,临沂商城进入第五代市场。
如今,临沂商城现有经营摊位5万多个,商品4万多个品种系列,经营人员20余万人,每天前来交易的达30多万人次。2009年,批发市场交易额突破600亿元。市场营业面积达到800万平方米,江北最大的物流中心早已是名至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