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国陶瓷卫浴行业在全国范围内举办了中国十大女杰评选活动,以表彰在这个行业内做出突出贡献的杰出女性。通过网站和短信投票,2010年初,备受关注的“十大女杰”评选揭晓。身兼济宁华盛建陶公司、临沂圣陶园建材有限公司两家公司董事长的米长玲女士荣耀当选。这位年逾花甲的慈祥老人一时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出身革命家庭,大半生从事教育工作,退休后毅然踏入商海,并打拼出自己的一片天地,“米老太”的人生充满传奇色彩。

虽然已经年过花甲,但米长玲仍然精力十足

米长玲与公司员工在一起
传统教育引导她走上三尺讲台
“我小时候生活的那个小山村可美了,村东头有个山叫文峰山,那里有千年的白果树和稀有的藤萝……”回忆起童年的生活,米长玲有说不完的话。米长玲的家乡在临沂苍山县坦上集村,这个古老的小村庄依山傍水,既有着秀美的风光山水,也曾是革命先辈战斗过的地方,这方水土养育了她的成长。
米长玲姊妹四个,她在家中排行老三。她的祖父母是当地的民间外科医生,家有祖传的秘方,治疗一些疑难病症很有效,特别是自家研制的治疗刀、枪创伤的药有特效。她的祖父母处世大方,知书达理,所以在十里八乡有着很好的口碑。他们为人善良,思想进步,抗战爆发后把一双儿女都送进了革命队伍,当了八路军。
在那个时代,沂蒙山区贫穷落后,即使男孩也少有上学的,祖父母却自己节衣缩食,先后把四个孙女都送进了学堂接受教育。晚上放学回来,她们依偎在祖父母的身旁,聆听着祖父母讲的故事。这些故事都是教育孙女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的,所以孩提时代的教育,养成了米长玲优良的思想品质。
米长玲的祖父作为外科医生,研制的刀枪伤药闻名十里八乡,由于他对每一位前来看病的乡亲都认真对待,因此在群众中树立了很高的威信。有一次,敌人带走了很多群众,指名道姓要抓米长玲的爷爷,并威胁说要活埋。在村民的帮助下,米长玲的祖父最终躲过了一劫。在那个战乱的年代,正是在乡亲们的支持、保护下,米长玲一家人才免遭了劫难。
上个世纪50年代,米长玲姐妹陆续走出大山,回到了父母身边。良好的家庭教育加上自己的努力,她们都找到了各自的人生舞台。有的成为国家干部,有的成为医生,而米长玲则毅然选择了三尺讲台,担任了一名教师,三十年如一日,桃李满天下的幸福让米长玲也感到十分欣慰。现在,米长玲的母亲已经95岁高龄,身体健康,精神矍铄,每当看到她们姊妹的进步,老人家总是激动得流下眼泪。
30年教育生涯赋予儒商品质
1964年,米长玲那一年20岁,响应党的号召到边疆去,她选择了新疆建设兵团,当了一名中学教师。由于她学历不高,中学生教中学,于是她边教边学,教学相长,最后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在当地受到好评,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
多年执着忘我的工作以及对子女家庭的操劳,使她积劳成疾,不能再适应高原工作。在上世纪80年代初,米长玲调回济宁,到济宁教育学院图书馆任职。为图书分类编目是一门新的学科,需要从头学起。她主动走出校门,到兄弟学校去参观学习,在较短的时间内就掌握了图书分类的知识,在工作中得到了教师们的好评,多次登上光荣榜。30年的教育生涯,使她积累了很丰富的工作经验。 她牢记一句话:“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当一名优秀教师是要付出很高代价的,但是由于她的努力工作和对事业的执着,三十年的教育生涯有声有色。
米长玲在接近退休的年龄,赶上了改革的大潮,党和国家号召搞活经济,年过半百的她,毅然决然地走出校门,选择了经商。她选择了和房地产有关的建筑陶瓷,并代理了中国最知名的建材品牌。从教师到商人,更是非凡跨越,需要和方方面面的人接触。每天接触生面孔和新鲜事,开始不太适应,她也有些后悔,但是她的刚毅性格使她告诉自己:再艰难也要走下去。她一生讲究完美,对个人和员工要求严谨,不允许有疏忽和纰漏。她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把厂家的思想、个人的体会、做人的原则以及做一个好商人的基本条件,都传达给她的团队。
她常说:只有把人先做好,才是经商的基本条件。思路决定出路,细节决定成败,性格决定命运。近20年的商海磨练和30年教师经历,练就了她说话有主题、有层次,办事讲究实效的工作作风。
目前,她身跨济宁、临沂两个城市,带领了两个团队,代理了国内几个知名品牌,有广东东鹏陶瓷、马可波罗陶瓷、嘉俊陶瓷、法恩莎洁具……这些品牌在她的努力下,展厅规范,员工有素,产品花色多样,价格合理,服务周到。多年来,她在建材行业一直领先,所以在广东的知名大厂,她受到各位老板很高的礼遇和尊重。由于她的诚信,“米老太”三个字像一种精神的力量被人们传颂着。
把企业员工当做孩子一样呵护
“在中国陶瓷界,年龄在50 岁以上却依然还从事陶瓷事业的老太有三位,分别是北京因脾气倔强而得名的‘拧老太’、四川的徐老太以及山东的米老太,也就是我了。”米长玲讲到这里时,脸上露出了微笑。
谈到自己的企业,她眼睛里流露出母亲般的光辉。她告诉记者,她有四个孩子,两个儿子两个女儿,而企业就是她的“小五”,每个都是自己宝贝,皆倾注了自己的心血和感情。人性化的管理,把亲情融进企业的管理中,让员工有归属感,也是她成功的法宝。作为一个67岁的老人,在与公司员工相处的时候,她始终把自己定位一位妈妈。“企业每一位员工都是我的孩子,必须严加管理、精心呵护。”
公司里有一位员工小李,自幼父母双亡、无依无靠,1991年小李到了结婚年龄却因为没有钱而无法筹备婚礼。米长玲了解到事情后,当即决定要亲自把自己的“儿媳”迎进门。为了让小李能有个体面的婚礼,她把女儿的新房腾出来给小李做了婚房,并亲自做了主婚人。结婚当天,小李夫妇对着她叩拜再叩拜时,眼睛里全是感激和幸福的泪水。“如今,小李夫妇二人都在公司兢兢业业工作,生了个大胖儿子还是我给取的名字呢。”说到这里时她爽朗地笑了起来。
她把员工当做朋友来关怀,当做亲人来呵护,获得了员工的认可和支持。 “我给你出双倍工资,来我们这干吧。” “你就是给我出三倍工资,我也不会离开华盛、圣陶园,这里是我的家。”上面的对话不止一次出现在对手与自己的员工之间,但没有一位员工因此离开。用米长玲自己的话,就是员工的信任和支持让她走到现在,是大家共同在经营着这个“大家庭”。
与合作伙伴像朋友一样贴心
每次做工程后,她都会交到很多朋友,而且随着合作加深,双方逐步了解,甚至会发展成为“亲戚”关系,将服务感情化,感情的投资让米长玲与客户之间更信任。她说,工程方选用我们的产品,最主要的是让他们省钱、省力、省心,三省原则让我们确立了彼此间合作的信任度。
“诚信为本,顾客的需求无大小事之分。马桶漏水,地板砖裂缝等等,这都不是小事,都是我们要认真做的。”她告诉记者,华盛建陶、圣陶国际一直在坚持将服务做到家,将服务当成一种感情经营。
只有先把自己推销出去,才能把产品推销出去,正是这样一种心态,让更多的人喜欢与华盛、圣陶合作,与米长玲交朋友。卖产品要让客户先了解你所在公司的背景和企业精神,再从情感化的角度来引导消费者到精神层面,以精神来引导消费者,这是销售的最高境界。正是这种无形资产让很多慕名而来的客户在华盛建陶、在圣陶国际建材广场,在米长玲他们贴心的服务中,得到了更多装修外的收获。也正是凭借这种美誉度、服务的感情化,华盛建陶、圣陶国际才能在业内成为工程渠道的标杆。
她告诉记者,经商20多年来她最大的收获就是交到很多朋友,而且随着合作加深,双方逐步了解,甚至会发展成为“亲戚”关系,这种过程也是人生的一大快乐。
想给孩子们再建一个图书馆
在把自己企业经营得有声有色的同时,米长玲一直在关注着公益事业。2009年,她出资出力在济宁成立了“华圣经典艺术团”,配备了音响,并聘请了国家级的演员。在济宁的街头巷尾、广场绿地,茶余饭后、周末假期,这支队伍给当地老百姓送去了更多的欢声和笑语。
救助孤寡老人、资助贫困儿童,向南方雪灾、四川大地震的灾区捐钱捐物……米长玲一直在带领着自己的员工奉献着自己的爱心和责任。当记者想详细了解华盛、圣陶园更多的爱心救助时,她摇摇头笑着说:“每一个有爱心的人,都会这样做的,十万八万的这只是一些数字,并不能代表什么,我只是在做我力所能及的事情。”
采访接近尾声,她告诉记者,自己这一生有个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在济宁给城南的孩子建一所像样的图书馆。1996年的时候,她曾有过这样的想法,当时企业步入了正规。她想着为社会做点实事。“楼房和设施我都已经选好了,着手实施时,有人质疑我是为了追逐名利,迫于压力只能放弃,这是我迄今为止最大的遗憾。”
“如果有机会,我还会重新做这件事,相信给孩子建立一个图书馆,是一件最实际最快乐的事情。”米长玲笑着告诉记者。看着她,你会忽视她的年龄,坐在你面前的只是一个家庭的母亲,一个想让孩子获得更多知识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