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除了苹果,山东也是我国大蒜的主要产地。相比大个头的苹果,小小的一瓣蒜,在去年价格高的离谱。不过一年之后,再看看这瓣蒜,却是“跌”字当头。去年,每斤6元钱,现在则降到了每斤6毛钱。当初被称为“蒜你狠”,是因为“涨得狠”,现在的“蒜你狠”,是因为“跌得狠”。来看记者在产地济宁金乡的一番观察。
深秋时节,济宁乡县又进入新一轮大蒜种植季。在鸡黍镇张庄村的田地里,村民张树立正和家人忙着埋蒜种。然而,对老张来说,播种并不意味着收获。
张树立说:“一亩地的成本就得2000,我(今年)卖的8毛钱一斤,(一亩地)就卖到1600块钱,这一亩地就得赔上400,还得搭上工钱。”
济宁金乡农民70%的收入来自大蒜,蒜价涨跌直接影响农户的收入。与2010年相比,今年金乡大蒜的收购价低了近一半,不仅如此,因为蒜种、人工费的增加,成本比去年涨了四成。
家中的几亩大蒜为蒜农们带来了“身上的衣、口中的粮”。十几年的种植经历,实际上,他们依然逃脱不出忽涨忽跌、忽高忽低的蒜价怪圈。
2007年,前所未有的供大于求让金乡大蒜一度跌到了4分钱一斤。此后,蒜价开始“疯狂”,2010年7月份,达到每斤6.6元的高峰,随后又急转直下。
金乡县大蒜产业信息协会常务会长杨桂华说:“价格高了,蒜农可能要盲目的扩种,大蒜供大于求,价格肯定就要往下落了。如果是当年价格低了,第二年这个价格就要高上去,基本上4到5年是一个周期,好像就是这么一个怪圈。”
一张无形的市场大手推动着蒜价过山车般的起伏跌宕,对于坐在过山车上的蒜农和蒜商来说,他们只能埋头种蒜,并不清楚下步将被蒜价抛到高空还是坠入低谷。
记者来到曾经素有”大蒜华尔街“之称的金乡县南店子大蒜交易市场,虽然市场目前已经整体搬迁,但是每天还是有大量的经纪人、蒜商、经销商汇聚到这个地方,谈价格、摸行情。
记者问:“什么时候这个价格走势能看的明朗一些?”
蒜商王新成说:“看不透,或许春节以后货走多了就涨钱,货(走)少了春节以后还得掉钱,这个行情谁也估计不透。”
摸不透,是因为看不清。好了就多种,差了就少种;多就只能多了,少也无能为力。没有预警,信息不畅,大蒜价格行情自然无法掌控。
对蒜商们来说,如果金乡县的大蒜库存量上下相差十万吨,价格就可能有一半左右的波动幅度。为掌握库存量、种植面积这些信息,他们想尽了各种办法。
蒜商杨经理说:“各个地方都有查库的,到收费站,有通过摄像头调查的,也有的等着过一个车记一个,过一个车记一个。”
金乡县大蒜产业信息协会常务会长杨桂华说:“大蒜产业发展了,信息产业有点滞后,没跟上。如果想使大蒜产业健康的发展,我建议应该成立全国层面的协会这么一个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