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也是一门哲学”。哲学在我的印象里一直都是呆板的缺乏生命力的,而创业却是需要灵活富于变化的头脑,所以一直觉得他们不可能有关联,可是上了这门课,我才恍然大悟。我向往西方那种“给我一个IDEAR,我给你投资”的商业文化心理,因为我确信如果是那样,我有拥抱世界的勇气和能力,但是我不知道我的IDEAR对于投资商来说必须有价值,他们需要从我的IDEAR中看到百分百的成功,也就是说我的理念必须是合理可行的符合市场经济的哲学规律。从上初中起我就想拥有大农庄,搞自己的大农业,可是上了这个课后觉得大农业真的很难实现,在分工合作什么都讲究专业化的商业模式中必定失败。
“成功的商业模式就是最大限度的赚钱”。很多经济领域的高校毕业生去应聘时,老板都会问“某某知名企业的商业模式是什么”,大部分应聘者都会根据所学知识站在经济学家的肩膀上回答,但是这些应聘者往往不被看好。确实,他们是好学生,但绝非好员工。错就错在他们没有自己的想法,不知道老板在扮演什么角色、最关心的是什么。老板不是考官,是商人,他需要从你的回答中看到赚钱的方法。
“创业需要有资本,这种资本又分昂贵的和低廉的,而尊严是最昂贵的资本,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这一点我本人感触特别深。大一时因为好奇我尝试着去创业。因为资金少,我就做一些上门推销的小生意,哪个季节时兴什么就卖什么,对象以女性大学生为主。还好赚钱,基本上没剩什么货,但是卖的次数多了,大家都认识了之后就特别有压力,原本以为越熟,推销时更容易进入状态,可是这个时候我打退堂鼓了,同学戏说我这叫急流勇退,只有我知道是怎么回事。后来我去摆地摊,说不好意思绝对没有,我自己的身份我摆得很正――我不是社会上认为的弱势群体,我很自信,我只想自食其力,我不仅是小贩也是创业者。话是这么说我也这么做了,不仅做了还很引以自豪,但是我又“急流勇退”了网赚,不知道到底为什么,不是我吃不起那份苦,也不是我受不了买家的高高在上,“你越高傲,我越要把你的钱从你口袋里引出来”这是我的一贯作风,可是从本质意义上讲我还是输了,输得莫名其妙,感觉我越做越没信心,不是亏本让我没信心网络赚钱,因为就算再不愿意出去卖东西那也是把本钱捞回来后的事,我想这大概还是和尊严有关系,和自己的虚荣心有关系。听到别人说自己很像老板时,我想入非非了,野心在起作用了,我自信,但我知道小贩不是老板,所以做着做着我就没了那份劲,成天想着去租店面,想着有了店面我就是老板了,可是仅凭野心和热情远远不够,上了创业哲学后我明白了老板就是能赚钱的人,我会从小事做起,上门推销怎么了,赚钱就行,摆地摊当小贩怎么了,赚钱就行。,而且这也是我能承受的投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