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爽、耿直、热情、仗义, 是山东人的性格特点。山东既有深厚的儒家文化渊源,又秉承水浒英雄侠义之风,构成了山东人文质彬彬、豪放勇武的普遍性格特征。山东有十几个地方戏曲剧种,真正能够代表山东地方文化特色、体现山东人性格特征的,是山东梆子。
山东梆子形成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他的风格高亢激昂,具有典型的山东地域特征。它行当齐全,场面宏大,表现力强,以上演反映社会、民族复杂矛盾斗争的袍带大戏为主,也不乏反映世风人情、情趣盎然的生活小戏。它的音乐、唱腔优美动听,豫剧大师陈素真就称赞“山东梆子比河南梆子好听”,马金凤、崔兰田等豫剧名家都从山东梆子汲取了丰富的营养,融入自己的表演艺术之中。山东梆子对豫剧、沙河调、大平调、江苏梆子等兄弟剧种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是一个优秀的古老剧种。
20世纪,山东境内遍布大小梆子戏班,以山东省梆子剧团为龙头,泰安、济宁、郓城、嘉祥、梁山、巨野、曲阜、东平、肥城、新泰、蒙阴等各市县均有山东梆子的专业演出团体,民间业余班社更是不胜枚举,演出范围遍及鲁西南、鲁中、鲁南、苏北、皖北、豫东、冀南,窦朝荣、任心才、刘桂松、刘桂荣、刘君秋、姚月枝等山东梆子名家享誉一时。
1986年,山东省梆子剧团被撤消,同时省内一大批山东梆子专业团体纷纷解散,山东梆子的发展遭遇重创。如今,它已到了奄奄一息的境地。
目前,山东省内上演山东梆子的专业团体所剩无多,市级仅存泰安市山东梆子剧团一家,县级也不过尚有郓城、曲阜、嘉祥等地几家山东梆子剧团在勉力支撑,昔日的繁盛局面已不复存在。